如果你的孩子班上有過動兒,你會如何帶領孩子面對呢?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雖能進入普通班,但常遭受異樣眼光。唯有大人心態正確,特殊孩子與一般孩子才能一起快樂成長。
文/高麗芷老師 感統專家
廷威從小活動量大、很愛說話,有他在,總是熱鬧無比。由於爸爸重視規
矩,每當兒子情緒、行為過當,常立即出面糾正,媽媽當下雖心疼,但因為兒子經常搞得自己快抓狂,想想爸爸管得住他,也是好事。
廷威上幼兒園後,老師不時反應他上課時愛說話,甚至隨意走動,常漏聽老師的指令、影響學習,也容易干擾別人。有一天,老師向媽媽轉述,幾位同學的家長已提出抗議,所以園長希望媽媽同意學校安排廷威到資源班去接受評估。由於有前面數次的溝通,媽媽心理上已接受兒子可能有問題的事實,也能體會同學家長的心聲,自己更急切想找到方法,幫助孩子在團體中不干擾其他人,又能專心學習。
瞭解過動兒的學習困擾
在群體生活中,過動兒造成的困擾,通常比智能或肢體障礙的孩子明顯。
許多過動兒的父母以為孩子只是比較活潑,其實,活潑是能放、能收,過動則是易放、難收,很容易過度興奮或情緒激動而難撫平。
過動兒因為衝動、欠思考,而不太會察言觀色,容易忽視自己或他人安危,也可能會影響他人的專注。他們雖然活動量高,但50%以上的過動兒動作協調相對較差,常因學習緩慢而喪失信心,長此以往可能會拒絕學習。
幫助過動兒等於幫助其他孩子
過動可能是源自先天性的遺傳、母親懷孕期焦慮,或是因後天性的飲食不當、藥物副作用、環境汙染、腦部疾病或傷害等因素造成,他們是需要幫助的弱勢孩子。在文明的國家多重視過動等身心障礙孩子的受教權,融合教育早已行之有年,目前較有成效的國家有加拿大、美國、西歐諸國、紐西蘭、澳洲,日本也在推廣中。過動兒透過融合教育制度可獲得與一般孩子一起學習、遊戲和互動的機會,讓他們早點接觸自然且真實的環境,而一般孩子也在實際的相處中學習同理、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
校園是社會的縮影,所有老師都需要持續接受教育訓練,並嘗試透過故事、遊戲和討論,輔導孩子認識社會是多元的,要尊重每個人的優缺點,學習互補與相輔相成等相處之道。
讓每個孩子都被適當地對待
幫助過動兒快樂學習,等於幫助了班上其他孩子,這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方法卻要講究。建議師長和爸媽掌握兩個重點:
● 親師密切聯繫,提供適性教育
過動是屬於情緒行為障礙,有些家長可能因為不清楚孩子有身心障礙困擾,或雖經提醒和確診,仍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以至於未能處理。所以,老師要主動協助爸媽,讓孩子得到適性的教育。如果有必要,部分時間可轉介到資源班,讓孩子獲得一對一或小組學習的機會,或接受巡迴專業治療師到校的個別輔導。爸媽除了配合學校老師或治療師的建議在家中同步輔導,若能透過一些支持團體,向走過艱辛路程的家庭取經,不僅在心理上得到支持,也能實質幫助孩子。
● 讓孩子從被要求,學會要求自己
一般孩子從小就被教育不可過於自我中心,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孩子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學會與人相處之道,而且從被要求的過程,孩子逐漸學會要求自己;一般孩子與過動兒相處時,也可能因自己曾受到干擾而學會將心比心,懂得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做影響他人權益的事。
過動兒如果干擾到同儕,也應該要被告知,讓他們獲得察覺自己不當行為、學習正面言行的機會。雖然他們比一般孩子要教育更多次,才慢慢會改進,但這正如動作不協調的孩子,想要學會接球,可能要比一般孩子多費數十倍、數百倍的練習,才能享受到接住球的成就感。只要不是語帶歧視,孩子一定能聽從勸導,當過動孩子逐漸被接納、正向行為被鼓勵,他的言行和學習狀況也就能慢慢獲得改善。
nn 面對過動兒的狀況求助醫生降低狀況不要排斥,未來對家長及孩子都好
03月07日12:01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