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紐約時報》發表評論《中國對香港的鎮壓是對特朗普的考驗》,作者Josh Rogin指出,習近平知道,特朗普過去對人權表現出很少的興趣。他賭定特朗普會一如既往地優先關注關稅和貿易失衡,而不是為自由而鬥爭。然而,正如特朗普的一些新任顧問所理解的那樣,香港的命運與美國的利益息息相關。特朗普應該認識到,如果美國忽視香港的衰退,他對中國的其他策略將無法取勝。
文章說,北京消滅香港的自由也是在消滅它的法治,而法治是公平透明的商業的基礎。香港的自治權一直是抵御中共惡劣沖動的緩沖器,但現在,這座城市卻成了規避美國對惡行者制裁的避風港,包括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在香港運營的全球公司再也無法相信合同會被履行,爭端會得到公正的裁決。
作者認為,特朗普也應該認識到,香港是他經濟議程的核心。特朗普經常吹捧關稅是迫使中國實現更公平貿易行為的一種方式。然而,如果香港完全落入北京掌控,僅靠關稅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失去香港,就等於失去了一個重要的籌碼。特朗普無需一夜之間成為人權捍衛者,但他應該認識到,為香港自由挺身而出與他的優先事項一致:保護美國企業,反制中國的威權野心,並確保更公平貿易。
單獨囚禁是一種無形無聲的暴力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匹夫不可奪志》,作者馮睎干十三維度說,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的黎智英這幾天出庭自辯,盡管身體面容應已干癟不少,但看他的供詞,黎生並沒有喪失鬥志和靈魂。他仍是昔日的他。
文章引述黎智英兒子對媒體的講述:“我父親在過去四年一直被單獨囚禁,他77歲,健康已差了不少。單獨監禁的目標其實是告訴你:沒有人關心你,捍衛自由是毫無意義的,這就是你的余生。它旨在摧毀你的身體,同時也摧毀你的心靈和精神。“作者說,對於有自由的人來說,孤單也足以令他心情低落,在獄中就更是一種能把人逼到崩潰邊緣的懲罰。無數的研究指出,單獨囚禁會影響生理及心理健康。
作者指出,每個漫長的夜晚都像無底深淵,令在囚者懷疑人生,甚至懷疑自己還算不算人。隨之而來的是幻覺、妄想和極度的偏執。關得越久,思路也越混亂,記不住東西,無法專注。心靈一旦受傷,出獄後也未必能痊愈。研究顯示,獨囚的人獲釋後往往有更高自殺風險。單獨囚禁是一種無形無聲的暴力,可以把一個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摧殘得支離破碎,是極不人道的折磨。
媽媽,當年你也像現在的我這樣嗎?
總部位於美國的中國研究網刊“中參館”(ChinaFile)發表文章《媽媽,1989年發生了什麼?當時你也像現在的我這樣嗎?》,作者An’an講述母親和自己的政治抗爭,以及政治高壓之下的母女關系。
文章寫道,當得知警察開始盤查上海白紙抗議的參與者時,母親給她打電話,懇求她優先考慮自身安全,永遠不要參與政治活動:“我請求你原諒我。我和你一樣憤怒。我是個知識分子,我仍然知道什麼是勇氣和良知。現在這些年輕人所感受到的激情和痛苦,我們那時也經歷過。但我們從沒想到,同樣的心碎還要再經歷一次,這次卻更痛,因為是為了我們的孩子。但我是你媽媽,首先是你媽媽,我請求你為了我,保護好自己。”她沒告訴媽媽的是,她是所在美國學校第一個貼出呼籲結束清零政策和習近平專制的海報的人。
身為出版社編輯的母親,也對中國越來越嚴厲的審查以及自己忍受審查的屈辱感到憤怒。“我和我的同事們,全都是懦夫。”她說,“我們不過是奴隸,滿足的奴隸,害怕不能繼續當奴隸的奴隸,把做奴隸做得如此嫻熟,以至於我們甚至不知道該怎麼不做奴隸。”母親甚至為自己辯解說,”我們拼了命地努力,只為了給你提供一切,而你卻指責我們作為公民沒有盡到足夠的責任。這不公平,這是虛偽。”
但是,在1989年,母親像女兒這樣的年齡,是六四民主運動的參與者,並試圖阻止裝甲車開進北京。她還告訴女兒: “一個和我合作過的作家告訴我,她的男朋友在天安門廣場沒回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