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趁秋高氣爽踏青,並找尋「芒花景點」朝聖,從山坡到河畔旁,一大片芒花宛如黃白色海浪,隨風搖曳總吸引大家爭相打卡。不過這些芒花植物有芒草、甜根子、蘆葦、蘆竹,開花顏色、喜好環境都不太一樣,要如何區分?
芒花植物也身懷絕技,能覆蓋荒地、防止揚塵,還可以製成日用品與景觀佈置。趁著芒花盛開時外出追花,同時瞭解它們美麗花穗下蘊藏的多元的價值吧!
芒花美麗不在花?穗毛是種子外套與翅膀
山坡或河床開出芒花,總吸引大家眼球。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藤枝研究中心主任陳志輝解釋,外界統稱的「芒花」,常代表芒草、甜根子草、蘆葦、蘆竹這一類禾本科植物。它們開花時,一大束花序上由許多穗軸組成,上面密佈小花。當數百朵小花齊放,就構出噴泉、煙火般的迷人視覺。
說芒花美麗並不精確,而是「芒花上穗毛」顏色引人注目。陳志輝解釋,芒花穗軸上的「小穗」內有小花,並多會在基部長出穗毛。這些穗毛通常比小花留在穗軸上更久,拉長整支花穗觀賞期,「一至兩個月沒問題」。因此大家在欣賞芒花時,可能小穗早已凋謝,只剩穗毛在搖曳。
芒花穗毛對人是觀賞用途,對植物則是讓後代飛翔的翅膀。陳志輝舉例,芒草果實可透過穗毛,藉著風力遠播,不讓繁衍環境侷限在母株附近。當芒草花穗受風吹拂,眾多細小種子飄出,不僅繪出充滿詩意的風景,亦是穗毛發揮作用的時刻。
台灣生態學會前理事長楊國禎則補充,芒草、甜根子草等多生長在山坡、溪床等少遮蔽物的地方,必須忍受強光曝曬。穗毛包覆在小穗外,亦能在花穗開花結果時,降低陽光照射與失水。
花穗顏色有白有黃、夏末到年底都可見花浪
芒草、甜根子草、蘆葦與蘆竹外觀與花穗相似,大家經常混淆。陳志輝表示,若用穗毛顏色區分,甜根子草是醒目的銀白色;芒草初期會帶紅色,再轉為米白至灰白。
蘆葦、蘆竹則偏向黃褐色。另外甜根子草與芒草穗毛最終會明顯脫落,只剩中間枝條,但蘆葦、蘆竹花穗凋萎時,仍會留下部分穗毛,不會成為「禿頭」。
四種植物開花時間也不同。陳志輝說明,甜根子草在中南部「常在學校開學時開花」,於中秋節前後花量最多;若生長在北部,花期則延後至約 11 月;東北角等地方的芒草,是「(中國)芒」中葉片背面有白粉的「白背芒」,開花時間在秋季,於 11 月至 12 月盛開。蘆葦與蘆竹則在初秋,甚至夏季時就開花,時間早於甜根子草與白背芒。
陳志輝提及,如果是芒草,台灣也可見另一種植株更高大、花穗紅色色澤較明顯的「五節芒」,開花時間不侷限在秋季,葉背也不會跟白背芒一樣有白粉。但五節芒比較不耐寒,常在較溫暖的中南部出現;白背芒則喜好涼爽,集中在陽明山、東北角等北部區域。
芒草愛山、甜根子喜河畔
覺得花穗顏色難辨芒花植物,不妨用生長環境區分。陳志輝說明,白背芒多分佈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涼爽淺山地區;而同樣是芒、但屬於不同變種的高山芒,則出沒在高海拔山坡地。加上五節芒多在較溫暖的低海拔平地,因此近山區與非水域地區的芒花,多是芒草或五節芒。
芒草是「山派」,甜根子草則偏向「河派」。楊國禎指出,甜根子草喜歡在河畔、溪床旁,所以也被叫濱芒。不過甜根子草耐旱,怕長期淹水,河邊要旱澇較分明且排水良好,河床多是靠近內陸、土壤偏顆粒較大的礫石與砂石地。
蘆葦是海派,可作環保吸管
靠近濱海,就成為蘆葦的樂園。斜槓生活文化公司創辦人張震宇在花蓮玉里栽種蘆葦,製成吸管銷售。他解釋,蘆葦也出現在河邊,但比甜根子草更需要充足水分,故經常生根在土壤顆粒細黏、環境較潮濕的濕地、沼澤或灘地。另外在內陸濕地,會是適應淡水的「開卡蘆」,濱海則是較耐鹽分的「(普通)蘆葦」。
蘆竹生長喜好、開花表現跟開卡蘆相當接近,在淡水濕地看到芒花,除非透過解剖等科學研究,不然較難區分。然而陳志輝補充,台灣蘆竹家族中,有一種獨愛在山壁往下懸垂的「台灣蘆竹」,若在峭壁看到植株不硬挺的芒花,可別誤以為芒草了。
水土保持功臣,穩定荒地生態先鋒
芒花植物優點不只花穗動人,陳志輝指出,山坡、河床、濱海等較惡劣環境,許多動植物難以生存。但芒草、甜根子草等植物具有耐旱、耐強光、耐鹽分等不同特性,生長速度也快,環境劇變時較能存活跟繁衍,可以防止惡地土表裸露與荒蕪,是水土保持功臣。
自然環境中若有芒花植物,生態也能更豐富。陳志輝舉例,當山坡地先有芒草覆蓋,比起荒蕪一片,其它植物更有機會進入與生長;而蘆葦根系能防止泥灘土石被沖蝕,並提供動物躲藏,增加環境動植物與微生物相。生物變得多元,環境適合長久棲息,生態系也更穩定。
張震宇也說,環境中擁有芒花植物,也通常會更健康。蘆葦有健壯的地下走莖,蔓延時可牢固灘地土壤,也會吸收土壤、水域中過多的營養鹽跟金屬物質。在出現優養化、重金屬污染的濕地,蘆葦就可協助淨化水質,減少環境污染。
減少天災,種在河川防塵效果佳
芒花植物維護環境對人也有益處。台灣許多河川成為甜根子草朝聖地,起源都是為了抑制沙塵。如蘭陽溪中下游有大量甜根子草,皆是水利署第一河川分署種植。
副分署長林德清說明,蘭陽溪河床過去在暴雨後經常裸露土表、揚塵嚴重,第一河川分署嘗試種植甜根子草解決問題,沒想到甜根子草迅速散佈、防塵效果卓越、節省治理經費,「成效令人意外!」
林德清分享,甜根子草遇到河川大旱大澇都能續存,甚至颱風侵襲後,都不用擔心甜根子草受創,影響未來防塵效果。他提及,蘭陽溪中下游與和平溪上的甜根子草,約在 11 月盛開銀白色美麗花海。國人不妨到蘭陽大橋、葫蘆堵大橋或堤防走走,欣賞這些防塵先鋒。
景觀佈置好選擇、未來自然碳匯新星
另外芒花植物也給予人們日常生活很多幫助,陳志輝表示,塑膠產業發達前,日常用品不乏用芒花植物製作,像掃把是比較細柔的「禾草掃把」,經常取自五節芒;蘆葦、蘆竹的莖部成中空狀,是最天然的吸管,如東南亞地區至今仍會使用蘆葦製的「禾草吸管」。
楊國禎也說,甜根子草台語稱為「猴蔗」,靠近土壤莖部具有甜味,是部分地方青草茶的甜味來源。至於蘆竹花穗較不好看,但有很多葉片斑紋、不同顏色的園藝種,經常用在園藝造景。順道一提,台灣蘆竹因為植株優美,也有國外景觀業者特別採購、使用在牆壁佈景。
張震宇提及,蘆葦等芒花植物在台種植、取材方便,儲碳價值又高,有機會在國際推動碳權交易時成為要角。台灣可研究蘆葦等芒花植物的碳匯計算方法,然後在揚塵好發區、荒廢魚塭等地方種植,穩定種植區域環境時、也成為企業認購自然碳匯的選項。
從南到北處處都有蹤影,出門就可輕鬆欣賞
芒花植物綻放之時,總能吸引大眾到賞花景點朝聖。例如芒草就包含陽明山冷水坑步道、九份不厭亭、樹林三角埔頂山等。至於甜根子草除了宜蘭,也在苗栗白布帆堤防、雲林西螺大橋、台南大內橋等多處溪畔。
不過國人若想親近芒花植物,其實不必特別造訪賞芒景點。陳志輝說明,芒花植物都是台灣原生種、生命力旺盛,只要到各自喜好的自然環境,不難找到它們蹤跡。而且這些植物從穩定環境、減少天災、提供人們使用等,價值不限於觀賞花穗,值得國人到各處找尋、認識它們。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