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為什麼要將情緒「貼標籤」?心理學家揭「4大好處」理解真實自我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1天前 • Uho編輯部

人生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 總有遇到困難和煩心事的時候,若只是一昧發洩情緒,恐怕無法調和情緒。韓國心理學博士、臨床心理學專家李珉圭於《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一書中,分享簡單的「逆思維法則」,無論是商場、職場甚至情場都適用,只要稍微改變一下觀點,就能過著充滿智慧及幸福的生活。以下為原書摘文:

把情緒說出來,你會更勇敢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替情緒命名,就像是在情緒這扇門上裝了門把。——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

有些人會把「很煩」這兩字掛在嘴邊。這些人即使肚子餓、覺得睏、塞車、孤獨,甚至連失敗時也會說「很煩」。羨慕別人時覺得討厭,悶悶不樂時也討厭,遺憾時也討厭,失望時也討厭。他們動不動就發脾氣,周圍沒有不討厭的人。

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那麼對於別人的情緒就更難有共鳴了。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狀態,也無法表達出適切的情緒名稱。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遺憾和嫉妒,是不同的情緒

如果無法區分自己所感受到的各種情緒差異,無法適切表達情緒名稱,不僅是情緒調節,甚至連人際關係也會出現問題。實際上無法正確區分情緒,無法表達適切情緒的人,可能會遭遇到各種適應問題。

在極端的情況下,自身缺乏情緒表達詞彙,連自己的情感是什麼都不清楚,就會變成無法適切表達情緒的述情障礙。各種研究證明,無法適切表達情緒名稱的孩子與正常的孩子相較下,在社會互動與學習行為上會面臨許多困難。

為什麼適切表達情緒名稱會如此重要呢? 心理學家約翰. 高特曼(John Gottman)將「標示」(Labelling),即「情緒清晰化」,比喻為如同在情緒這扇門上裝了門把,如果門沒有門把就無法打開。如果無法理解情緒,甚至無法正確表達情感,當然就無法調節情緒了。

但這裡有需要留意之處,在某些狀態下並不一定只存在一種情緒。依據情況差異,有可能會同時感受到失落、抱歉和嫉妒。那麼將情緒清晰化有何好處呢?

「情緒清晰化」4大好處

1. 可以得到共鳴和產生共鳴

在諮商的過程中,比較嚴重的情況是,有些人只用「喜歡」和「討厭」2種情緒來表達,這就等同於只用黑和白兩種顏色,來表現多彩的大自然美景一樣。如果一個人只用兩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很難明確理解自己的情感,當然也就無法正確了解他人的情緒。

如果能將情緒標出名稱,就更能好好地表達自我,也能完整地理解他人。因此準確地替自己的情緒標示名稱,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愈有可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共鳴。此外,還可以更明確地了解他人的情緒,使共鳴能力成長,形成更好的社會人際關係。

2. 可以做適切的情緒調節

所謂情緒調節,是指了解自己何時感受到何種情緒,以及如何表達與消除情緒的能力。舉例來說,一個人將所有的不愉快情況都以模糊不清的「很煩」來標示,如果他學會明確地說出「委屈」「羨慕」「遺憾」,就可以很容易找到處理這些情緒的方法。

而且下次再發生類似狀況時,他也能輕鬆應對說:「當我感到遺憾時,我可以這麼做。」此外,將情緒標示出名稱,比起隨機的、衝動的反應,反而更能與情緒保持距離,也可以找出更合理的解決方法。

3. 可以讓壓力減少

當感受到負面情緒時,如果不能將此種情緒清晰化,就會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導致思緒變得更為混亂,也無法阻止心情不佳的感覺。但是如果將情緒標示出名稱,模糊的情緒就會變得清晰可見,心情也會變得更為輕鬆。明確表達情感,更容易得到很多共鳴和支持,並減少壓力。

除此之外,如果能讓情緒清晰化,就能輕易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因此即使有壓力,也能迅速解除。事實上,即使只是給厭惡刺激命名,就會導致當厭惡刺激出現時,皮膚導電度下降的自律神經反應。

4. 愈是表達情感,痛苦就愈少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精神醫學系教授馬修.利伯曼(Matthew Lieberman)透過實驗確認,僅憑情感表達就能減少痛苦的事實。研究團隊給受試者看了表現出負面情緒的照片,並讓他們在表情上貼上情緒名稱。結果有貼上情緒名稱的受試者,比起沒有貼上情緒名稱的受試者,所感受到的心理痛苦較少。

研究團隊更進一步進行研究。為了驗證情緒清晰化是否有助於治療恐懼症,讓患有蜘蛛恐懼症的人,待在放有蜘蛛箱子的房間裡。部分受試者用言語表達在此種情況下所感受到的情緒,而其他人只用中性的語言來說明。結果顯示,將情感標上名稱並用言語表達的這一組,能夠更靠近蜘蛛箱子。在看蜘蛛時的「不安」和「恐怖」等這一類的情緒詞彙表達得愈多,感受到這些情緒的程度就會愈低。

KEY POINT

能夠區分自己和他人感受到的各種情緒,並將不同情緒賦予適當的名稱來表達,就更能了解自己和他人,能夠傳達自己的情感給對方,並得到支持和同理,同時也能掌握他人的情緒,進而提高共感能力。運用豐富的情感詞彙,就能有效地調節情緒,也能減少壓力。

(本文摘自/我只是改變一個觀點:擴大思維舒適圈,韓國超人氣心理學家教你如何逆轉人生的35個心理法則/樂金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