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讓你荷包失血、卻能幫你加薪2倍的心理學

Cheers 快樂工作人
更新於 2小時前 • 發布於 13小時前 • 陳建銘

第一印象除了在面試時發揮關鍵影響力,心理學家還發現,善用「錨定效應」,第一印象很可能讓工作人有機會加薪2倍。

圖片來源:PAKUTASO

讀完這篇文章,可以學到的三件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 錨定效應指的是接觸新事物的第一印象,將影響後續的判斷。
  • 要避免做出偏誤的決策,廣納他人意見是可考慮的方式。
  • 在經營人際關係上,善用錨定效應,有助於拉近彼此距離。

想像逛街購物時,你發現一件原價1,000元的衣服,遠超過你的預算300元。

當你把昂貴的衣服放回去,卻發現另外一件品質相似的衣服,只要600元,即使最終仍超出預算,但你心裡是否會浮現一個念頭:這比上一件便宜,我買到賺到!

於是,你滿心歡喜抱著要價600元的新衣服回家。到家後才懊惱:「咦?明明預算只有300元,我怎麼買到爆表?」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這就是「錨定效應」的威力。

什麼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又稱為定錨效應、錨定偏見、沉錨效應、錨定陷阱(The Anchoring Trap),屬於心理學上的認知偏誤。

1974年,心理學家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發現,人們常過於依賴「第一訊息」,並將當時的感受作為後續判斷事情的「錨點」,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認知上的偏誤。

為了驗證這套理論,這兩位心理學家進行了一個實驗,讓兩組高中生在5秒鐘內分別計算2組算式的答案。

算式一:8 x 7 x 6 x 5 x 4 x 3 x 2 x 1

算式二: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8

這兩組算式只有陳列順序不同,在數學上,應該會得出一致的答案(正解為:40,320),但兩位心理學家刻意只給5秒,讓學生只能胡亂猜測。

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的答案中位數是2,250,第二組卻只有512,兩者差了4倍之多。

他們探究後得出,有如此大差異的原因,在於第一組學生看見的第一個數字是8,自然往大的數字去猜。反之,另一組學生看見首個數字是1,因此答案相對保守。

「錨定效應」對個人的影響及應用

錨定效應也時常在「談判」時,以下是3種與個人相關的生活情境應用:

情境1 :工作職場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一書中便寫道,紐約市銀行家保羅・卡瓦納因善用錨定效應,結果在評估薪酬期間獲得超乎預期2倍的例子。

卡瓦納的老闆問他:「你預期得到多少薪酬?」保羅回覆,在得知薪資跟紅利的設定標準前,無法回答此問題,所以他反過來問老闆:「以我的績效,您覺得我的級距可到達哪個水準?」

他說完這句話後,魔術發生了!老闆拋出一個高於他預期2倍的數字。最後他以此為基準提出更高的薪酬,老闆仍堅持原本的開價,就這樣,卡瓦納獲得了比原本期待還高2倍的薪酬。

情境2:經營關係

善用錨定效應,其實也有助於促進與他人間的人際關係。

Jenny跟父母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糟,她交的每任男友,總是被父母批評,對方在見家長時,也時常冷淡不語,最後總是吵架收場。年紀漸長的Jenny決定修復跟父母之間的關係,某天她帶新男友回家跟父母見面。這次,她在一見面就稱讚父母挑選的餐廳,即便新男友話不多,只是微笑以對,父母卻很快就接受對方,很快就答應兩人共築家庭。

Jenny的做法其實就是移除父母在親子關係中的錨點,改善她每次帶男友回家,就是和爸媽吵架的第一認知。當她不再惡言相向,願意擺出好臉色時,父母馬上察覺孩子有正向改變,也順帶跟著喜歡起孩子的新男友,結局皆大歡喜。

情境3:說服投資

在金融環境中,錨定效應的實例也屢見不鮮……

繼續閱讀全文👉🏻 無處不在的「錨定效應」:讓你荷包失血、卻能幫你加薪2倍的心理學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