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有雙 11,還有「618」、「99 購物節」、「雙 12(1212)」等各式各樣的購物節,幾乎可說是月月過節。
甚至品牌商也陸續舉辦自己的線上節慶,例如萊雅集團(L’Oréal Group)就曾舉辦過「虛擬美容節」(Virtual Beauty Festival),聘請網紅,以「每個小時」為區段,促銷旗下不同品牌商品,同時發送贈品及推出「閃電促銷」(flash sales),讓顧客直接在線上透過專人客服下單。活動吸引了大量消費者參與,在 24 小時內創造超過平時一整個月的亮眼業績。
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杜芸諮分析,在台灣有將近 8 成的消費者會參與 3 個購物節,是零售業者促進銷售的一大良機。那麼零售商可以怎麼「造節」,輔以科技和數據,讓消費者更願意打開錢包呢?
運用數據分析,預先掌握消費者愛買什麼
在購物節期間,品牌網站、電商平台都會湧入大量的消費者,下單的數量也比平時多很多,若是遇到下單後卻要等好幾週才能領到貨的狀況,對消費者的體驗來說,大打折扣。
瞄準這個痛點,零售業者可以透過大數據,瞭解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從他們的瀏覽歷程、搜尋關鍵字到最終的購買決策,提煉出寶貴的資訊;也可以針對社群媒體、論壇上的討論和評論內容做輿情分析,找出現在話題正紅、消費者較有興趣或者常選購的商品,事先準備好庫存,待消費者購買後即能快速出貨。
以台灣的消費者為例,資策會調查顯示,2024 年網友在電商購物節的前 3 名購買品項,依序為個人清潔、美妝保養用品和 3C 產品。
AI 對話式商務,讓客服、線上下單沒有斷點
在購物節期間,雖然消費者流量大,忙得不可開交,零售業者還不能疏忽與消費者接觸最多的「客戶服務」環節。
像是萊雅就使用了對話式商務(Conversational Commerce)技術 Jumper.ai。藉由 AI 偵測語意,並提供「適當」的回應方向給客服人員選擇,如價格、運送、訂單狀態與退貨政策等消費者經常提出的問題,讓客服專注在需要更「細緻」回答買家的客製化問題上,以處理瞬間大流量湧入的詢問與購買需求。
營造「消費氣氛」最重要!打造「夠享受」的節日
零售業者「造節」的核心原則,是必須讓整個節日過程是「可被享受的」(Enjoyable),無關乎最後消費者是否真的有下單,都要讓所有人從中感受到這個節日的氣氛、獲得樂趣。
潮網科技分析,想要營造「氣氛」就並非僅限於節日當天而已,而是一個持續數週的預熱,直到購物節當日,將顧客的購物慾推向高點。例如,品牌可以透過社群媒體的動態更新、電子報發布優惠訊息、網站上的倒計時建立期待感,也可以提供一些特定時段的預購、促銷商品,渲染購物節的氣氛。
至於樂趣,則可以實踐在各種活動內容的設計上。比方說,連續幾年,momo 電商平台都有推出「團體任務」的活動,讓消費者組隊一起累積消費金額;萊雅的美容節,則是和網紅合作,推出各式各樣的直播、影片等,參加者即使不買產品,也可以看到自己喜歡的網紅介紹美妝方法,並獲取日常的重要保養知識。
一個成功的「造節」,需要數據和科技的輔助,也需要品牌重視顧客的體驗和情感共鳴,在競爭的零售環境中,「造節」不僅僅是促銷手段,而是一場智慧與創意的競賽。
【推薦閱讀】
◆ 消費者購物前一定看評論!零售業者可以怎麼用 AI 幫自己加分?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資策會、潮網科技、Jumper.ai、ROUSE,首圖來源:Pexel。
(責任編輯:廖紹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