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多芬抵制 AI 生成人像,品牌用 AI 生成廣告有何隱憂?

FC未來商務
更新於 05月08日13:16 • 發布於 05月08日10:00 • Jaime Chen

隨著 AI 應用愈來愈普及,許多廣告也開始捨棄真人演員,如去年 10 月日本伊藤園推出的綠茶廣告女主角,就是由 AI 生成的虛擬藝人。雖然此舉可讓品牌的廣告產製更有效率,但大量採用這些被電腦修到「零缺點」的廣告女星,卻可能帶來反效果,日前聯合利華旗下的沐浴品牌多芬(Dove)就在最新的廣告影片中宣布:「永不使用 AI 來製作廣告模特兒!」

生成式 AI 創造的完美人像加劇女性容貌焦慮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多芬長年關注容貌焦慮議題,2022 年,多芬發布一支名為「Toxic Influence」(有毒影響)的廣告,內容提到有 2/3 的美國女孩每天在社群媒體上花費超過 1 個小時,其中 50% 的女孩表示,會因社群媒體上過於理想化的美容內容導致自尊心低下。而根據另一份多芬和美國公關公司 Edelman 發布的報告指出,有近 40% 的女性願意為了達到她們「理想」的體型或外貌,放棄自己本來的生活型態,無法最真實展現自己。

2004 年,多芬推出了一項研究計劃,探討女性如何看待自己,結果顯示只有不到 2% 的人認為自己是美麗的。自此,多芬開始試著在廣告中展示未經編輯的、多元性的身體和人物,此一概念與措施也在 2010 年代愈來愈受歡迎。

然而隨著 AI 普及,從科技、娛樂、醫療保健、休閒等產業,都已經認可 AI 在業界的表現,並將其運用在聊天機器人、生成文字和圖像等。作為與身體息息相關的企業,多芬成為第一批暗示生成式 AI 可能對人的心理有影響,並應加以改進的品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多芬在近期一項研究中,甚至找來了 20 個國家、超過 33,000 人進行調查,發現超過 39%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會因線上看到的媒體內容,感到必須改變自己的外表,即使他們知道這是由人工智慧生成的「假像」。因此多芬建立了「真實美麗提示指南」,希望在生成式 AI 浪潮洶湧的當下,引領各品牌創建更真實、美麗的圖像。

不要被 AI 牽著鼻子走!多芬呼籲行銷人重拾品牌認同初心

多芬自 2004 年開始推行「真美運動」(Real Beauty),今年適逢真美運動 20 週年,該公司在近期發布一支廣告「The Code」中,挑戰 AI 工具對美麗的定義,以及對女性自我形象的負面影響。

廣告中顯示,在搜尋「最漂亮的女人」時,加上「根據多芬真美廣告」這串關鍵字後,AI 將展示出更真實、多樣化的女孩們。廣告最後則聲明:「多芬承諾永不使用 AI 來創建或修改女性圖像」闡述多芬對這項議題的理念和品牌價值。

「The Code」廣告負責主管 Kathryn Fernandez 說:「多芬的使命是透過打破行業偏見,以及擴大對美麗的定義,來支持更具包容性的美麗,讓每個人對自己的外貌,都能有一個正向的體驗。」 而多芬認為,近期快速成長的 AI 工具正對真美運動造成新威脅,「預計到 2025 年,90% 的廣告內容都將由 AI 生成,而 AI 確實是一個威脅,因此我們給出一個堅定的回應更加重要。」

不只針對容貌焦慮問題,多芬也想告訴其他行銷人「不要被 AI 牽著鼻子走」。目前在廣告界,只要冠上 AI 就有種新潮的感覺,讓不少品牌混淆了手段和目的。公關公司 Rupture Studio 創始 Chuck Welch 指出:「產品主要還是賣給人,AI 技術只是手段。如果因為追求 AI,導致行銷策略與品牌理念背道而馳,就有點本末倒置。」許多全球知名連鎖品牌,即使擁有足夠的技術人才和數據,仍不知如何與 TA 共存,要讓消費者對自家品牌產生認同,才真正達成行銷的目的。

AI 應用需兼具多元和包容,反映真正「美」的光譜

由生成式 AI 創作的內容,容易夾雜對某些特徵和族裔的偏見,因此品牌使用 AI 生成廣告模特兒時,可能在無意間進一步強化這些偏見、侷限於特定審美。

多芬此次的倡議,也是對廣告業的提醒。品牌規模愈大,社會責任更重,儘管 AI 是個強大的工具,但應用上仍須需兼具多元和包容,反映真正「美」的光譜;另外,AI 廣告需具備透明度,消費者應該知道廣告中使用了 AI 生成的圖像,並防止誤導性描述。

多芬在前景看好的 AI 工具上逆風開第一槍,點出容貌焦慮的問題,並承諾永不使用人工智慧來取代或修改真實人物,符合品牌一路走來的調性。而 AI 廣告後續如何給社會帶來正向發展,就看各品牌的智慧了。

資料來源:Fast CompanyNBC NewsCoffee with Raja

延伸閱讀

雲端情人不再只是科幻電影!AI 陪伴市場潛力大,娛樂、醫療都有應用空間
生成式 AI 湧入影像賽道!OpenAI、Google 陸續投入,它們各自強在哪?
生成式 AI 如何影響行銷科技發展?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