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NBC新聞》報導,Alphabet旗下網路搜尋巨頭谷歌(Google)的能源戰略部門主管戈林(Caroline Golin)坦言,隨著科技業大舉投資建造資料中心,支援人工智慧(AI)功能,美國正面臨電力容量危機。
戈林表示,他們看到公用事業電力公司正在投資天然氣支持再生能源(綠能)之後,谷歌開始轉向核能。去年10月,Google宣布簽署一項協議,跟Kairos Power製造的小型核反應爐,購買電力。
美國恐遇電力備載容量偏低的危機
Google能源戰略部門主管戈林周二在紐約核能研究所主辦的會議上表示:「我們國家現在面臨電力備載容量偏低的危機,我們正在與中國進行人工智慧競賽。」
今年1月,中國AI公司DeepSeek橫空出世,這家新創公司吹噓DeepSeek的AI模型更便宜、更有效率,當時曾引爆美國AI概念股大跌。
如今,Google全球能源市場開發主管卡洛琳‧戈林直言,現在需要更多的電力,才能跟上北京的腳步。她指出:「Google面臨非常嚴峻的現實是,短期內系統電力容量不足以為我們的資料中心供電,很有可能長期也沒有足夠的電力容量」。
戈林表示, Google意識到部署再生能源,可能導致電網不穩定,而公用事業公司正在投資碳排放天然氣來支援電網系統。風能和太陽能在美國發展迅速,但是發電量取決於天氣條件。
科技業的能源需求持續增長,特別是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暴增,導致科技巨頭對能源策略進行重新評估,太陽能和風能等傳統再生能源有間斷問題,被證明不足。
美國4家科技巨頭轉向核電
微軟、亞馬遜、臉書母公司Meta等大型科技公司也轉向核電,他們認為核電是一種穩定、乾淨的發電技術,能夠確保電網穩定,以及滿足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
早在4年前,谷歌開始實施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即利用無碳再生能源,為全天候營運提供電力,但是該公司面臨一個重大障礙,被迫轉向核能。
去年10月,該公司與Kairos Power公司達成的協議,將跟Kairos的小型模組反應爐(SMR)採購500兆瓦電力,凸顯谷歌購電政策的轉變,目標是到2030年建成第一座運行的反應爐。這種方法不僅為了穩定電網,而且還為了實現能源使用的長期永續目標。
於是,核能產業迎來復興的機會,3家科技巨頭都效法谷歌的策略。亞馬遜和微軟對核能解決方案進行大量投資,亞馬遜對小型核反應爐投入超過5億美元,而微軟與亞馬遜合作重新啟動三哩島核反應爐。
15年後全球電力消耗量可能成長75%
Meta去年12月初宣布,徵詢核電開發商的提案,協助實現該公司AI和環保目標。他們預計從2030年初開始新增1千至4千兆瓦的美國核能發電量,而傳統美國一座典型的核電廠發電量約為1千兆瓦。
這些最新行動反映廣泛的產業趨勢,即科技巨頭想辦法尋求可靠、清潔的電力來源,為龐大的資料中心和AI營運提供電力。
根據美國能源部預測的數據,2050年,全球電力消耗量可能成長75%,其中大部分成長是由科技業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所推動。
Radiant Energy Group董事總經理Mark Nelson推估:「假設每一座資料中心需要的電量與芝加哥的數據中心一樣巨大,那麼不能了解自己的電力需求,就無法解決電力問題。這些電力需求需要有這些特性:穩定、直通、100%功率,每天24小時、每年365天不間斷營運。」
Gordon W. Wang 不用怕
Taiwan can help
台灣可以教你們如何用愛發電💕
02月13日13:46
Tien 愛不夠,難怪與世界為敵
02月13日12:51
Sun 可以用愛發電:蔡豬文。
02月13日12:20
Ting 最後還是回到核電..笑話一場。
02月14日05:24
wenyen*一劍禪* 連美國這些科技大場都要擁抱核能了!就只有臺灣那個貪腐無能的冥盡黨高官、民代跟青鳥側翼們還在要廢核而改用不環保又貴的火力發電。
02月14日02:18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