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被入列美國徵稅首波名單之列,由於越南市場已日趨飽和,因此國內紡纖業無論是上中游廠,都在事前做好因應措施及準備,預期對營運的影響不大。
以上游的遠東新來說,認為短期應與客戶協商關稅分擔比例;長期則要視關稅影響的長遠,以及客戶對越南供應鏈下單的考量後,再決定後續策略。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越南以紗為主的南紡,則由於當地漸趨飽和,因此,也有規劃未來當地的生產規模。
至於中游的長短纖織物廠得力,對於越南被列為川普關稅課徵地區,短期將持觀望,待市場明朗後再決定採取何措施。
至於在越南投資最多的成衣廠,早在川普要課稅前,就因當地市場人力、薪資等成本高漲,已陸續將越南生產規模縮減或移轉到其他東南亞或非洲、中南美地區以降低衝擊。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原以越南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儒鴻,近幾年已加大、加快印尼生產基地的產線及規模,預期,印尼將取代越南,成為儒鴻最大海外生產基地。
面對川普2.0政策可能引發的關稅壁壘浪潮,促使客戶加速推動國際化布局。聚陽則以分散生產基地應對。自認,公司是少數擁有七國生產基地的成衣供應商,今年在印尼、孟加拉及薩爾瓦多均有新產能投放,在當前潛在關稅政策、分散區域製造的趨勢下,優勢日 益彰顯。
聚陽目前在越南的產能占比約38%,後續將逐步降至30%~31%。
成衣廠振大環球為爭取輸美關稅優惠,則要將馬達加斯加的產線及生產基地擴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