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水稻災損申請理賠 鹿野農民批保險抽樣不公

客家電視
更新於 02月04日11:05 • 發布於 02月04日11:10 • 陳君明 臺東鹿野

鹿野鄉水稻種植面積近1千公頃,去年二期稻作受到康芮颱風影響,受損面積超過2成,因農損嚴重,水稻重新納入天然災害救助並免現勘,然而當地農民卻抱怨水稻保險,近來核定鹿野產量僅減產11%,未達理賠標準,批評水稻保險抽樣不公。

臺東鹿野地區的農田陸續翻土插秧,但部分農民卻氣憤不已,去年二期稻作受到連續颱風影響,倒伏嚴重、收穫量大減,當時雖然特例,重新把水稻納入天然災害救助範圍,每公頃可獲1萬8000元的救助金,但水稻保險日前核定時,因鹿野鄉平均收穫量,僅減少11%左右,未達基本型2成的標準,不予理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鹿野鄉農民 李先生:「我種30甲,差不多平均都有40萬斤,(40萬斤),以季除嘛!(那這一期呢?),這一期20萬斤,(20萬斤),我30甲少了10幾萬斤。」

鹿野鄉農民 吳先生:「你如果說隨機感覺跟農民一樣,就是好像是賭運氣,我如果運氣好,剛好抽到災損的我就有理賠。」

鹿野鄉瑞隆村長 彭國雄:「這次關山、池上都有過(理賠),受到颱風影響,理應鹿野也要過(理賠)。」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由於水稻保險,是在鹿野鄉挑選10個抽樣地號,以人工採取一小部分水稻做採樣,再與過去5年的平均值做對比,看是否達理賠標準,農糧署東區分署表示,是具有公信力的依據。

農糧署東區分署副分署長 陳吉村:「整個鄉鎮的話,我們也許可能有10點、20點的這個採樣點,那是平均分布的,那那個產量的話雖然有比往年低,但是沒有達到那個理賠的標準,所以就沒有理賠。」

鹿野鄉公所則建議,抽樣能改以單一地號,機器收割後的入倉量作為基準,以減少對於如何採樣的爭議,農糧署東區分署則強調,水稻已重新納入天然災害救助項目,救助金也每公頃提高到2萬,未來將會雙軌併行,減少農民的災損。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