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

AI衝擊,人社科系招生受影響!吳思華:大學必須轉型,老師不再是知識傳授者

Cheers 快樂工作人
發布於 02月18日13:00 • 張紹敏

生成式AI爆發邁入第3年,台灣有超過4成大學之人文、社會相關科系招生大幅下滑。前教育部長、政大教授吳思華觀察到,此刻焦慮感與希望感並存,正是大學教育再翻篇的時刻。

圖片來源:鍾士為攝

在未來的世界中,一間富有存在意義的大學,應展現什麼樣貌?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生成式AI爆發邁入第3年,已是所有大學存續的必考題。《Cheers》最新調查顯示,AI已經躍升全台校長最關注的前三大議題,僅次招生與國際化。更有超過4成大學之人文、社會相關科系招生,受AI大浪衝擊而下滑。

前教育部長、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講座教授吳思華觀察,此刻焦慮感與希望感並存,正是大學教育再翻篇的時刻。以下是吳思華的訪談精華(以第一人稱敘事)。

AI的「金礦」,從教育開始挖掘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AI帶來的變化,從大氛圍來看,有些學生一窩蜂去填電子、電機科系,相對來說,傳統廣義的文科生在未來就業有很大的壓力。

但我在政大校園裡觀察到的不盡然如此,其實,AI也給了學生新的希望感。

以前很難做到的事,現在相對容易可及。講最簡單的,過去碩士班同學要修博士班的課,光是翻譯論文就花掉大半時間了,現在ChatGPT不用3分鐘就能為你摘要,沒看懂還可以繼續問它,門檻降低很多。

我在政大的InnoFest(期末聯展)看到同學們產出的成果,也是過往不可能修一學期的課就做到的。我印象很深,有一個外交系同學用AI工具來模擬國際之間的互動關係,他才大二,就已經把AI用得很熟練。

許多人認為技術第一,但其實「會用」才是關鍵。去年一年AI的產值可能超過500億元,但真正帶來收入的應用可能不到50億元。很多先進都形容過,現在的情況就好比「大家都在買鏟子,但還沒有挖到金礦」。

金礦在哪裡?都得在其他領域才能夠挖。因此,怎麼鼓勵年輕人願意從這個角度去找到自己的位置、想像未來世界的可能性,這才能根本地幫助學生找到生命的意義,以及新的學習重點。

未來大學存在的意義,在於成為平台

未來的大學應該更像是一個平台……

繼續閱讀全文👉🏻 AI衝擊,人社科系招生受影響!吳思華:大學必須轉型,老師不再是知識傳授者

更多Cheers精彩文章

少子化危機衝擊高教,亞洲大學副校長陳大正:系所重新定位才能迎戰

Meta資料科學家:AI時代下,頂尖人才應該優先發展這2種能力

👉👉 現在加入《Cheers快樂工作人》官方LINE會員,更多精選人物故事、企業報導,讓你職涯力up!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