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拓展認知邊界最好的方式之一,經由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觸覺等五感,與造訪的國度展開對話,其中又以觸感最為特別,這種經由觸摸而產生的主觀感受,會與其他四種結合,讓體驗獨一無二,對於從事建築空間設計工作的我來說,旅行,必須摸,摸不著或沒摸透,就少了點滋味,體驗就不完整。
所到之處都必須摸幾下,戳戳看,捏捏看,有時候要用點力,有時候則輕輕拂過,想要知道一件物品被做出來的過程、表面是光滑還是凹凸深淺、不同材質或部位怎麼連接,除了觀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摸摸看,這是人性求知慾使然,有感才有知嘛!當然,另一種摸是具備功能性的,比方說紐約華爾街的銅牛 (Charging Bull) ,據說摸牛頭可以帶來智慧,摸牛鞭婚姻會幸福甜滋滋,摸牛蛋蛋會帶來好運,於是這些部位跟台灣財神廟門口的金元寶一樣,總是被大眾摸的閃亮亮的。
不管這些觸摸是功能性的還是求知慾使然,還有一種摸可以穿越時空,大到建築磚瓦,小到手中的器皿,比方說博物館,一座城市具備魅力與否的重要指標,個人就很推薦。
位於德國博物館島(Museumsinsel)的Neues Museum,結合滿滿的情懷歷史與現代摩登酷炫,就很好摸。這博物館長期被忽視擱置了幾十年,一直到1997年,才由英國建築師大衛·奇普菲爾德 (David Chipperfield)著手進行了修復與改造,儘管當時出現不少雜音,例如修復方式與改造方向,甚至德國重要建築不應該由英國建築師來設計等等,但最終在David Chipperfield的堅持下,其成果遠遠超越了昔日的輝煌,就連剛竣工還沒有擺放藝術品,整間空蕩蕩的時候,短短三天就吸引3.5萬人前去參觀,後來完成的全新現代建築James-Simon-Galerie,將老博物館建築群的延續與新博物館完美的結合,成為了博物館島的新門戶,也配置有能夠迎接每日大量遊客所需的完善設施,總而言之,就是一個有遠見且用心的規劃。
為了不辜負人家這麼有心的規劃,當然就得用心好好摸摸,修復後的Neues Museum建築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與特色,隨著移動的過程,觸覺不斷在新舊建築之間轉換,來回穿越的體驗值不斷破表。
可惜的是,展出的藝術品是不給摸的,人家大老遠地來,不給摸一下怎麼跟藝術真正的連結在一起,怎麼弄清楚已經有三千三百年歷史的埃及王后Nofretete,為什麼她的皮膚看起來還是如此水嫩嫩的,唉!要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被視作博物館前身的Curiosity Cabinets,那時的珍藏就像放在自家客廳櫃子裡一樣,別說摸了,還可以一邊聊一邊把玩,體驗藝術,不該有距離的啊。好吧,知道時代不同了,就像在大英博物館展示的「蹲下的維納斯」雕塑,因為屁股太常被訪客偷摸,於是博物館只好拉起了圍欄,以保護她的屁屁乾淨與安全,既然如此,我們還是乖乖遵守規定,別為難人家了。
儘管展出的藝術品不給摸,跟著Neues Museum新舊建築的韻律,摸進一個個迷人的歷史場景中,也足以讓人回味無窮了,同樣是旅行,超重的是行李箱還是豐富的靈魂,就看我們有沒有盡可能的多摸兩下,藝術品不給摸,那麼摸摸建築,相信我,也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