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臺中榮民總醫院/從偏鄉到全球,臺中榮總躍升國際領先的智慧醫院

哈佛商業評論
更新於 11月01日10:14 • 發布於 11月01日10:12 • 張彥文

臺中榮民總醫院(以下簡稱臺中榮總)成立於1982年,不但是中部地區最重要的醫學中心之一,更是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認證,兩岸三地第一家進入全球前300名的智慧醫院,並於2023及2024連續二年入選。而九月下旬發布的2025年智慧醫院排行榜中,臺中榮總更勇奪全球第99名最佳智慧醫院,是全台唯一進入全球百大的醫療院所。

帶領臺中榮總數位達標的靈魂人物,是原臺北榮總副院長、2021年接掌臺中榮總的院長陳適安。陳適安現年65歲,是國內心臟內科權威,以治療心律不整的「心房顫動電燒術」聞名全球,吸引超過500位世界各國醫師專程來台觀摩學習這項技術。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在臺北榮總服務時,陳適安就擔任北榮數位醫療委員會執行長,開設全臺第一個「AI輔助門診」。來到臺中榮總後,他更是全力衝刺數位轉型,成立「智慧醫療委員會」及「臨床資訊管理委員會」,整合醫療資訊系統與大數據資料,同時培養跨領域整合人才。

他還接下科技部「全國智慧醫療聯盟計畫」總召集人,負責協調全國18個醫學中心。今年奪得《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鼎革獎大型機構組的年度領袖獎,為陳適安無數榮耀再添一座桂冠。(第四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建構數位醫療生態系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陳適安強調,醫院轉型不是僅專注於單一技術,而是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因此他採取了二項關鍵策略。

第一,數位轉型必須全院總動員。「智慧醫療委員會」由上而下,擬訂轉型的策略與目標;至於「臨床資訊管理委員會」,則是由下而上,讓第一線的醫護人員能直接參與,隨時反映需求及提供建議。健全雙向溝通機制,讓數位方案更貼近實際需求。

第二,醫療服務多元複雜,需要更精準的推動模式。因此,陳適安重新規畫臺中榮總的醫療服務,成立了40個醫療中心,如精準醫學中心、遠距照護中心等,讓患者能獲得更專精的醫療服務;同時也設立了43個委員會,如醫學倫理委員會、醫療品質暨病人安全管理委員會等,確保醫院的運作符合倫理規範和安全標準。

在整個生態系統的改造下,臺中榮總因而成為領先的智慧醫院。而陳適安認為,推動至今做得比較好的成果包含遠距醫療,及智慧醫療的創新應用。

導入最新科技,提升醫療品質與服務

「我在臺北榮總就想推遠距醫療,可是那時候很多人跟我說『台灣很小,看病很方便,不需要(遠距醫療)。」陳適安認為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台灣還是有很多偏鄉,需要遠距醫療。因此他上任後3個月就與中華電信簽署5G醫療合作案,運用AIoT-5G技術建構智慧型救護車,透過5G傳輸,將救護車上的生理監測數據傳輸至醫院,讓醫護人員在救護途中就能掌握患者狀況,提升救護效率。

臺中榮總更首創以連續性遠距生理訊號監測,完成5G心導管高解析影像遠距傳輸暨行動會診系統示範、達文西手術5G遠程協作等等,讓遠距醫療成為一種常態化的醫療服務。

再來則是智慧醫療的創新應用。臺中榮總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成功開發出「Healthcare GPT」平台,是AI與醫療數據深度融合的代表性應用,協助病歷/護理記錄、醫學論文寫作及效率提升。

首先,該平台藉由生成式AI協助,輔助醫護人員進行病歷紀錄的自動生成和整理。不僅提高了紀錄的準確性,還可以節省醫護人員文書作業的時間。

其次,Healthcare GPT平台還可協助醫療研究人員進行論文的初步撰寫;並透過巨量資訊分析,快速生成具有學術價值的文本,提升研究效率和學術產出。

第三,智慧化平台還可以提供醫療決策輔助、智能客服系統、電子郵件初稿生成等,全面提升醫療行政效率。

而改善醫療服務品質,提升就醫體驗,更是臺中榮總推動數位轉型的重中之重。自從推動轉型以來,門診等候時間縮短了14.9%,病患就醫滿意度提升,帶來門診人數增加26.8%。最傑出的成果則是24小時急診轉住院滯留率降至歷史新低的1.7%,改善成效是全國19家醫學中心之冠。

此外,臺中榮總的數位轉型成果也獲得國際認證,是全球最快通過HIMSS Stage 7認證的醫療機構之一。這是國際公認的醫療資訊系統成熟度模型(EMRAM)最高等級,代表院內的醫療資訊系統能夠實現多部門的數據流通,實現更精準的醫療服務。

從組織結構調整,到導入各方資源及妥善運用科技力量,陳適安為臺中榮總打造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智慧醫療生態圈。

【小檔案|臺中榮總】

成立/1982年

院長/陳適安

院長出生時間/1959年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加入哈佛商業評論LINE好友,隨時接收管理新知

延伸閱讀: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