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地震來襲躲桌底,誰說一定有桌子?

LINE TODAY
發布於 2017年02月09日08:58

作者:蔡宗翰

你真的知道DCH怎麼做嗎?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面對地震,過去以來,DCH(Drop臥倒、趴下,Cover掩蔽、掩護, Hold on握緊、穩住)一直被認為是最可靠、最簡單的方法。

雖然大家對於這個觀念都能朗朗上口,你真的知道DCH怎麼做嗎?

我們來看看以下這張照片,這是某間學校的地震防災演習,請問圖中學生的姿勢是否正確?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平常演練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當真的地震發生時,問題就大了!

因為真實地震的搖晃,會讓桌子跟你隨之晃動而傾倒或跌傷,所以正確的動作是「雙肘雙膝跪姿、頭部壓低、雙手緊握桌腳」。而不是蹲姿、雙手護頭。

我擔任教育部防災教育輔導委員三年,看過無數次的校園地震演練,這個動作的扎實度依然堪憂,尤其越高年級的做得越差。

趴下、掩護、穩住

雖然我們一直講DCH(Drop臥倒、趴下,Cover掩蔽、掩護, Hold on握緊、穩住),但在實際地震情況,可能會發現到一些不同的情境。

我還統計了幾個常見情境

以這次南台灣大地震來看,關於地震的避難,我從臉書、部落格、新聞、信件、網友私訊…,大概統計了幾個常見情境,此時如何做到DCH呢?

一、並不是每個房間都有桌子! 

二、人可能在戶外,而非室內! 

三、行動障礙的朋友該怎麼做?

一、並不是每個房間都有桌子!

第一優先,當然是躲到堅固的桌子底下。

但實際我們可能面臨到的是,並不是每個房間都有桌子可以躲,那要怎麼落實DCH的動作呢?有幾個應把握的三原則:

原則一:立刻雙手雙膝著地伏下,用雙臂保護頭頸部

立刻雙手雙膝著地伏下,避免地震將人震倒,用雙臂保護頭頸部,避免掉落物砸傷。

並非在地震時所有的建築物都會倒塌,大家要防範的主要是家具傾倒、吊掛物掉落、滑動物品掉落、甚至於天花板塌下對我們的頭部、頸部造成的傷害。

單信瑜教授曾提出,在九二一地震中,顱內損傷、顱骨骨折、頸部骨折導致的死亡佔了2500死者中的三分之一。保護自己的身體,尤其是頭部頸部是活命的第一步。

原則二:躲在相對強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牆壁角落

因無堅固的桌子可以躲,如果可以,設法以其他物品保護自己頭頸部並趴著或蹲在相對堅固的柱旁、低矮的家具或附近沒有大型家具的牆角。

躲大型家具旁的「黃金三角」絕對不安全,因為大型家具翻覆、傾倒都是生命威脅。也要遠離可整倒下的家具、吊掛物、燈具、大片玻璃窗。

原則三:搖晃期間不要跑到戶外,不要衝向出入口

留在原地直到停止搖晃為止,不要跑到戶外,不要衝向出入口。因為這樣非常容易受到掉落物和飛散物品的傷害,而且此時你根本無法站穩。

不急著去開門、關燈、關瓦斯,真的地震規模大搖晃強,連站都站不穩,走都走不動,最該防範的是自己受傷。門有沒有扭曲,出不出得去,前提是要先保住性命,或保護自己不受傷。

若在睡覺,應留在床上,並用枕頭保護頭頸部,夜晚中,很不容易察覺或避開掉落物的威脅,在黑暗中嘗試移動受傷的機會會比留在床上大。

二、人可能在戶外,而非室內!

1.開車時應慢慢減速停車:震度4級以上才有感覺,像爆胎,車體會滑動難以控制方向。

2.乘坐電車時緊握扶手:地震發生時電聯車會緊急剎車,這時候如果不緊握扶手,會有摔倒的危險,另外,劇烈的地震可能造成電聯車出軌,因此要儘量避免站在車廂與車廂之間。

3.在地下街時沿著牆壁走到安全的地方:地震發生時,地下街可能會因為暫時性的停電,而使大家身陷在黑暗中,大批人潮會湧向出口,所以千萬不要站在通道的中央,否則很可能因推擠、跌倒而受傷。

4.在電影院時應蹲坐在座椅前面,並保護頭部:要是因為驚慌就立刻衝往出口,會因為互相推擠而受傷。

5.在百貨公司或書店時應遠離貨架和商品,並保護頭部:貨架和商品容易倒塌壓傷人,甚至連天花板的燈都可能墜落。

6.在搭乘電梯時應按下每層樓的按鈕:地震時人在電梯內,很可能會在升降的過程中停住,把我們困在裡面,所以當感覺搖晃時,要快速按下每個樓層的按鈕,讓電梯能在第一時間內停在最靠近的樓層。

7.搭乘手扶梯時應握緊扶手:當手扶梯因為停電原因忽然停住時,人們容易失去平衡而往前跌倒,或是遭到後方的人推擠,所以我們要先緊握扶手,支撐住身體以免從手扶梯上跌落。

三、行動障礙的朋友該怎麼做?

行動殘障的朋友同樣請把握二個原則: 

原則一:雙臂保護頭頸為優先

用雙臂保護頭頸為優先,一個枕頭,一本書,或身邊任何可用的東西均可,有總比沒有好,身體應儘量壓低。

原則二:不要移動或離開移動輔具

不要在地震搖晃時,試圖從輪椅上、躺椅或病床移動。

如果乘坐輪椅,立即鎖住車輪和保持坐姿,並護住頭部和頸部,直到震動停止。因為地震的力量可能會把你擊倒在地上。

美國FEMA網站亦有別針對行動殘障人士設計簡單易懂的避難示意圖,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