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英式口音英文很優雅嗎?或是你曾因為英文有「台式發音」而被取笑嗎?
紐約人事顧問公司Triangle Investigations負責人Kia Roberts證實職場上確實有「口音歧視」。一位員工向其回報,自己講英文因為帶有衣索比亞口音,因此在線上會議發言時,不斷遭同事打斷,理由是其他人聽不懂他的口音。自此,他對口音感到自卑,並改發文字訊息來表達意見。
人事顧問公司深入調查後,發現這家公司的有色人種員工因為「口音」而受到差別對待,想法更是不被尊重。
他,並不是單一案例。據統計,英文是全球通用語言(lingua franca),當中就有超過75%是非母語人士,並在商業、科學及政治等重要領域廣泛使用。然而,人類沒有尊重多樣性,反而把英語口音「分門別類」、把母語者與非母語者分好壞,因此造成歧視。
甚至,口音歧視可說是「深植人心」,你可能在無意間就對某特定口音抱有偏見。隨著遠距工作風潮開始盛行,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不只要有效,也要能展現尊重。如何消弭歧視、創造平等,是全世界需要探討的重點議題之一。
受國家、種族、階級、心理等影響,口音歧視不單純
專家指出,國家、階級、種族、地域差別…等因素皆會影響口音偏見。
聽到英文,你可能會聯想到富裕、發達的白人單語國家。澳洲科廷大學的社會語言學家Sender Dovchin表示,美式、英式和澳洲口音的英文是最受歡迎的;相較之下,在奈及利亞、新加坡等多語國家中,即便英文屬於官方語言,仍普遍認為不夠正統,或不甚有魅力。
「法國、德國,或義大利人等歐洲人若帶有口音,大家會覺得好可愛、好新潮;但是亞洲人、非洲人,或是中東人講英文,可能會令聽者不悅或感到不信任。」Dovchin解釋,就算他們是英文母語人士,恐怕還是會受刻板印象影響。
另一常見例子則是非裔美國人。美國研究發現,非裔美國人的說話方式會影響法院判決:與通用美式英語(General American, GA)相比,錄音資料中若使用美國黑人英語(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 AAVE),陪審員較容易對其抱持負面評價,且這也跟有罪判決的增加有關。
或者,你發現自己帶有以上偏見,但你並不是有意的!《BBC》指出,口音歧視其實跟心理機制有關連。面對不熟悉的口音,大腦需要花更多力氣去了解;出自對已認定口音的歸屬感,自然而然你會排斥不同口音的人。因此,許多人容易誤解帶有外國口音的英語,而忽略真實的語言溝通以及工作能力。
消弭口音歧視?個人、公司、政府都要動起來
社會語言學家Dovchin說:「我們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期待某天口音歧視會自然消失。」要消弭口音導致的偏見,專家認為個人、企業甚至政府也要齊心努力。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的語言學家Suresh Canagarajah認為,人類應該專注於語言的「溝通角色」。工作上,英文母語者可以避免講本土笑話或當地俚語,並尊重非母語人士發言。大量接觸陌生口音後,大腦會更習慣也更能理解。
語言學家Canagarajah建議公司不該排斥與不同口音的人交流,如此恐怕會流失潛力市場;若公司因為求職者的口音而拒絕錄用,可能因此錯失大好人才;同時,企業應當負起社會責任,教導員工口音歧視對職場的負面影響。
而法國,可謂全球政府榜樣。2018年,法國議員梅蘭雄(Jean-Luc Mélenchon)當眾羞辱一位有濃重南方口音的女記者。他不只無禮地打斷對方訪問,並宣稱自己「一個字都聽不懂」。此舉引發全國人民不滿。去年底(2020),法國以壓倒性高票通過法條草案,禁止國民因口音而歧視他人,並將此行為歸類為「種族歧視」。違法最高可判處3年有期徒刑與4.5萬歐元(約新台幣152萬元)罰款。
儘管法條僅針對法文口音做出限制,但總算是以國家力量,踏出重要的一步。
參考來源:BBC Worklife、Pearson English、Reasons to be Cheerful
核稿編輯:林易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