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室地板的排水孔也稱落水頭,雖然不起眼,但在浴室中卻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若是位置沒有規劃對,容易發生惱人的堵塞和積水問題,到底浴室落水頭該怎麼規劃?一起看下去!
常見排水孔/落水頭型外型:方形、圓形、長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1方形、圓形落水頭:方型及圓型落水頭常見於一般居家,價位約在NT$50~1,500之間,材質通常為不鏽鋼,有防臭、防蟲等多種款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2長型落水頭:長型落水頭的下方有落水溝槽,使用中不易積水,但清潔時需要將溝槽上蓋整個拿起,較為麻煩,依尺寸不同價位約在NT$1,000~8,000之間,也可依家中尺寸自行訂做。
落水頭宜設於地磚十字分割線上的寬闊位置
為避免行進時踩踏或踢到,不少設計會將落水頭規劃於浴室角落或馬桶與浴缸中間的縫隙中,落水頭的位置若規劃不對,不僅聚水不易、排水不良容易造成浴室潮濕發黴,清潔時也要費上好大工夫。因此規劃時建議可以找個四周寬闊、遠離矽利康填縫處的位置,避開整塊地磚的中央,將落水頭安排於地磚填縫的十字分割線上,配合泥作施工調整角度,確保落水頭在浴室的最低處,並配合洩水坡度規劃排水,浴室就能乾爽又好清理。
乾濕分離建議兩邊都要有落水頭
乾濕分離是現今衛浴規劃的趨勢,浴室乾區因為不像濕區需要大量排水,有些設計會乾脆只將落水頭規劃在濕區,但為了大掃除清潔時用水方便,還是建議在乾濕區各規劃一個落水頭,使用上會更順暢。
洩水坡度度高低差建議為頭尾距離1~2%
浴室排水要順暢,濕區洩水坡度建議規劃在1~2%之間,一般來說100公分的浴室,頭尾的高低差會抓在1~2公分,規劃時也要配合浴室使用的磁磚材質與施工方法進行坡度調整,以免坡度太高或太低影響水流速度,造成使用上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