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地方萬花筒》獨臂俞啟升 單手打造迷你磚藝術品

NOWnews 今日新聞
更新於 2018年05月21日04:51 • 發布於 2018年05月21日04:57 • 記者李清貴/宜蘭報導

家住宜蘭縣冬山鄉的俞啟升,幼年家裡從事磚窯製磚工作,一次意外事故,導致他失去右手臂,僅管如此,與磚塊結下不解之緣的俞啟升,20多年前開始摸索做出比一般磚塊要小很多的迷你袖珍磚,並以這些迷你磚打造三合院、大灶、茶壺、廟宇、高塔等各種不同造型的藝術品。

從小生長在冬山鄉的俞啟升,父親從事燒製磚塊的工作,住家就在磚窯旁邊。俞啟升說,大約5、6歲左右,有一天在磚窯玩,不小心右手臂受到重創,當時因為醫療技術不發達,就醫之後,醫生說只有截肢才能保命,就這樣讓他失去了右手臂。雖然磚窯導致他失去右手臂,但俞啟升往後的工作並沒有離開這個曾經讓他受創的地方,他依舊繼承父業從事燒磚的工作。也因為這樣,他可以如數家珍的細說燒磚的過程,他說,以前磚窯分為「目仔窯」及「八卦窯」,「目仔窯」是一間間磚窯房連接在一起,大約有十幾間,每間磚窯房都擺滿等待燒製的磚塊,這些等待燒製的磚塊稱之為「磚胚」,而燒製完成的成品稱為「磚胎」。燒製的方式則是從第一間引火,待燒好之後,再往第二間引火,以此類推到最後一間。至於「八卦窯」(又稱為霍夫曼窯)則是一間磚窯房擺了許多排「磚胚」,形狀就像八卦一樣,所以稱為「八卦窯」。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俞啟升經歷製磚產業的極盛時期,每天都燒製成千上萬的磚塊,不過,隨著建築方式丕變,水泥取代傳統的磚塊成為主要建材,使得「磚窯」逐漸式微,俞啟升家的磚窯也20多年前走入歷史,現在宜蘭縣內仍在生產磚塊的磚窯廠只剩員山二湖一處磚窯廠。也是因為「磚窯」式微,加上本身極具藝術天份,於是俞啟升開始思考以迷你磚塊創作藝術品,幾經摸索,終於燒製出長1.5公分、寬0.6公分、高0.5公分的迷你磚,這些迷你磚比起一般磚塊要小很多,一般磚塊長大約有20公分,寬9公分,高也有5公分。俞啟升是以「電爐」取代「磚窯」燒製迷你磚塊,之後再依照構思好的圖樣,逐一將磚塊像疊積木般組合成各式藝術品。這麼微小的磚塊,一般人要組合可能都有些難度,但俞啟升卻能單手完成,而且維妙維肖,確實讓人驚艷。

俞啟升除了自己創作迷你磚藝術品,也希望沒有看過製磚過程的小朋友能享受組合迷你磚藝術品的樂趣,於是他仿效積木疊疊樂製作迷你磚疊疊樂「材料包」,每逢假日他會偕同妻子到市集去擺攤教小朋友玩迷你磚疊疊樂,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維持生計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俞啟升單手製作迷你磚藝術品。(圖/記者李清貴攝 , 2018.05.21)

▲俞啟升以迷你磚做出各式藝術品。(圖/記者李清貴攝 , 2018.05.21)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