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原結實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體溫在36.5~37℃時,身體機能運作最良好。若體溫太低,就容易發生免疫力下降、自律神經失調、過敏等症狀,若降到35℃,癌細胞就會開始增生。因此保持身體溫暖,才能不生病。日本前首相保健醫師石原結實認為生薑能溫暖身體的好食材,分享3款生薑飲品,去寒涼、消除疲憊與增強體力。
「現代人每天要先測量的,不是體重而是體溫。」我經常對患者這麼說。因為體溫的變化,尤其是體溫偏低,常會和很多疾病產生關聯。
我們的體溫在36.5~37℃時,是身體機能運作最良好的時候。身體機能好就代表健康、免疫力也旺盛。然而,當體溫降至36.4~35.5℃之間時,就會感到身體好像到處都不太對勁。我們先看看不同的體溫,身體會呈現什麼狀態:
36.5℃―身體健康、免疫力也旺盛。
36.0℃―身體會藉由發抖來增加熱能。
35.5℃―這個狀態若一直持續,會造成排泄機能降低、自律神經失調、過敏症狀出現。
35.0℃―癌細胞最容易增生的體溫。
34.0℃―溺水的人被救起來時,生命垂危的體溫。
33.0℃―冬天山難,凍死之前開始產生幻覺時的體溫。
30.0℃―意識消失。
29.0℃―瞳孔放大。
27.0℃以下―屍體的溫度。
「體寒」是生病的原因!低於35℃癌細胞會增生
當我們的體溫在36.5℃時,不但身體健康,免疫力也很旺盛,但是一降到35.5℃,排泄機能就會下降或出現自律神經失調、過敏等症狀。若降到35℃,癌細胞就會開始增生。這就是低體溫也就是「體寒」,對我們身體所引起的諸多「不好的症狀」。
簡單來說,體溫過低會造成手腳冰冷、浮腫、肥胖、過敏、膠原病、高膽固醇血症、生理不順、生理痛、慢性疲勞症候群,以及肺炎、支氣管炎、肝炎等傳染病,也是痛風、糖尿病等疾病的原因。
令人擔心的是,在我測量過各種年齡層患者的體溫後,發現現在幾乎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體溫都偏低。尤其是30歲以下、達到平均標準值36.5℃的人反而是少數,幾乎所有人都只有36℃上下,其中也有人根本不到35℃。像這樣體溫過低的現象,不僅是年輕人,連中高年齡族群也在增加當中,那麼生病的人變多也是理所當然的。
就算說所有疾病都是因為體溫過低所引發的也不算誇張。連癌症的發生,都和體溫過低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有意識地讓身體保持溫熱,讓體溫上升這件事是必要的。
讓身體溫熱並非難事。只要養成每天的一些習慣就可以。從能做到的事情開始實踐,為了擁有不會生病的健康身體,首先就從測量體溫做起,確認自己的體溫比什麼都重要。(相關閱讀:如何打造不罹癌的身體?樓中亮:體溫低1度免疫下降40%!5件事提升陽氣、排寒濕)
總覺得哪裡不舒暢?可能是體寒造成氣瘀
中醫中,「氣」被認為是「眼睛看不到的某種體內的運作」。中醫主張人體的氣主要有2個來源:父母遺傳的「先天之氣」,以及自己的生命活動所產生的「後天之氣」。
另外,「後天之氣」又分為經由肺臟呼吸作用的「天之氣」,以及來自食物和水,經由胃腸進出的「地之氣」。這個「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合稱為「元氣」,是體內所有器官發揮作用的一切原動力。
不合乎體質的飲食、「體寒」、外傷、病原菌、壓力等都會對氣的流動產生阻礙,造成「氣瘀」。氣瘀時一開始會覺得「總是哪裡不舒暢」、「全身笨重」、「全身僵硬疼痛」、「胃悶、胃脹」、「胸口鬱悶」,嚴重時甚至會有喉嚨噎著的感覺。
這種「喉嚨有異物感」經常是憂鬱症、神經衰弱、歇斯底里等疾病的早期症狀,若是置之不理,很容易變成失眠、慢性疲勞症候群。(相關閱讀:照顧家人也要關心自己!李璧如:中年媽媽常見病癥,更年期做3件事改善)
此外,癌症發病也常和「氣瘀」有關係,在和癌症對抗時,「氣瘀」會形成治療的一大阻礙。
生薑能使氣行順暢、增強體力 19種好處一次看懂
生薑能使「氣行」順暢,對於和氣行有關的病症(憂鬱、神經衰弱等精神疾病)非常有效。
那麼,我們就來具體看看生薑究竟能產生什麼功效:
「氣行順暢」的作用
1. 精力(也就是「氣」)的運行順暢,讓身體充滿活力。
2. 消除鬱悶(稱為「開氣」)。
3. 刺激腎髓質使其分泌腎上腺素,增強體力。
「活血」的作用
4. 刺激心臟、促使血管擴張、血流順暢。
5. 溫暖身體、改善血液循環。
6. 改善黏液(痰等)分泌、血液混濁等現象。
7. 強化肝臟機能,藉由促進白血球機能等方式分解及處理體內毒素(解毒)。
8. 降低膽固醇。
9. 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並改善血栓。
「排出水分」的作用
10. 促進排汗、促進體內水分的流動。
11. 改善排尿狀況、防止體內水分滯留。
其他作用
12. 健胃及抗潰瘍作用。
13. 止吐作用(生薑是防止暈車嘔吐的唯一藥材)。
14. 促進腸胃蠕動。
15. 安定血壓(降低高血壓、防止低血壓)。
16. 鎮靜作用、安眠效果。
17. 去除魚腥味。
18. 抗菌、抗原蟲作用(除了傷寒桿菌、霍亂弧菌、食物中毒等殺菌作用之外,也能殺死滴蟲性陰道炎的細菌)。
19. 鎮痛作用(已有研究指出:生薑所含的薑辣素成分,比鎮痛作用有名的類固醇性消炎劑(Indomethacin)效果更好)
生薑無副作用 但這些人不適合吃
有關生薑的副作用,調查各種文獻都未發現。即使做為藥材使用的生薑,其副作用的研究報告也付之闕如。
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是把生薑歸類為GRAS(普遍公認安全)的藥草,不須張貼警告標籤就可以在一般食品店公開販售。由此可見生薑對身體並無不良作用。
但是,也有人喝了自製的薑湯或薑母紅茶之後,胃部產生燒灼感或對胃部過於刺激,這時用紅糖或蜂蜜加以調味就能緩和了。
如果調味後還是有相同症狀,那就稍微減量,或是酌量減少生薑的比例。
不過,有下列症狀的人,盡量不要吃生薑比較好。
.身體很熱,身體總是發燙的人。
.皮膚及舌頭呈異常紅色的人。
.排汗量特別多的人。
.發高燒(40 ℃以上)的人。
.皮膚異常乾燥的人。
.心律過快的人。
.脫水症狀的人。
.有血便的人。
暖身飲品1. 薑湯:去除「寒涼」的基本飲料
薑湯就是把老薑搗成泥後,加入熱水,再調成甜味就可以喝了,是非常簡單的飲料。
雖然簡單,但效果極好。體寒症、全身痠痛、頭痛、腰痛等各種疼痛,以及女性特有的生理痛、生理不順,初期感冒、腹瀉、肚子痛、胃腸病等都有效。一天大約飲用1~3 次。
材料
老薑10公克、熱水,用來調味的紅糖、蜂蜜、梅乾等少許。
作法
(1) 將約姆指大的老薑用磨泥板磨成泥,倒入濾茶網裡。
(2) 從(1)的上面加入熱水,倒滿整個茶杯。
(3) 依自己喜好,在(2)裡加入紅糖、蜂蜜、梅乾等調成甜味就可以喝了。
另外,在薑湯裡加入更能增強滋養強壯作用的葛粉,可以提升排汗、保濕、健胃等作用。
暖身飲品2. 蔥薑湯:建議疲憊感難以消除的人經常飲用
蔥薑湯是把薑汁、蔥花加進熱水所做成的飲料。長蔥、韭菜、蒜頭等味道強烈的蔬菜裡,含有一種蒜素(allicin)的成分。
蒜素和維生素B1 結合時,會產生可以消除疲勞的大蒜硫胺素(Allithiamine),因此此類蔬菜被認為能強力消除疲勞及滋養強壯。
我想很多人都會把長蔥切成蔥花加入味噌湯,當做辛辣佐料調味。也可以稍稍變化一下花樣,調成具有蔥營養的飲料。
材料
老薑10公克、長蔥10公克、熱水。
作法
(1) 長蔥細切成蔥花,放入茶杯。
(2) 老薑磨成泥狀後,用紗布包裹絞出薑汁,在(1)裡加入5cc(大約10滴)。
(3) 在茶杯中加入熱水到半杯左右的量,然後飲用。
溫暖飲品3. 大蒜薑湯:適合體力不足的人飲用
具有滋養強壯、消除疲勞作用的大蒜和生薑一起煮,做成飲料。
材料
老薑20公克、大蒜20公克、水3杯(約500毫升)、蜂蜜少許。
作法
(1) 把剝了皮的大蒜和連皮的老薑切成薄片。
(2) 3杯水放進鍋裡加入(1)一起煮,煮到水大約剩一半時熄火。
(3) 煮好的湯汁用紗布或濾茶網濾過,加入少許蜂蜜飲用。
(本文摘自石原結實著,《治百病,就靠體溫!連癌症都是!》,野人出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