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不敵歲月,你也怕自己變成失智症高危險群?研究證實,有「11項風險因子」會加速失智症讓腦齡衰老,預防大腦退化不只是年紀問題,現在開始改善生活習慣,有助保持記憶力,為大腦注入年輕活力。
先天體質生活習慣等因素 也影響大腦老化速度
大腦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老化,在老化的過程中,腦血管硬化、神經元損傷會逐漸累積,反應在臨床上,可能會產生記憶力減退、反應變慢、肢體活動的靈活度下降情況發生。事實上大腦退化的速度和一般身上的各種器官類似,換句話說大部分人的腦齡,也就是大腦的年齡,和實際的生理年齡不會相差太多。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強調,影響大腦老化速度除了年齡之外,基因也就是先天體質、生活習慣、慢性疾病、情緒、壓力等因素也可能造成影響,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未老先衰,或者是反過來青春永駐的原因。
你的大腦幾歲了?神經影像技術評估腦齡風險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虹余說明,腦齡指的是根據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所評估出來相對於實際年齡的大腦年齡。可以借助神經影像的技術,去測量灰白質的體積、皮質層厚度等等的大腦指標,來評估出一個人的大腦年齡。
榮總陽交大團隊曾在北台灣的社區,收集了近千位居民的臨床和影像資料進行調查,透過腦部核磁共振影像上腦白質的體積,來估算腦血管的生理年齡,進一步預測腦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在高齡族群,腦白質老化的速度,如果高於實際年齡,會增加未來十年內,心血管腦血管相關的風險。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廖誼佳則指出,目前可以透過一些結構性影像,一些認知量表來進行大腦診斷。當然也可以透過一些比較高科技的方式,像是類澱粉沉積的影像,來判斷是不是已經有異常的物質沉積在大腦裡面。
以失智症中最常見的阿茲海默症為例,腦部的退化並不僅限於腦體積縮小或白質病變,還有更多其他的病理因素在一起作用,雖然現在已有新的治療方法開始帶來希望,但預防仍然是最好的方式。
11項風險因子曝光!這些習慣可能加速失智症來襲
廖誼佳進一步解釋,失智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臨床上以阿茲海默症為首,可以依據它影響到的大腦腦區,產生的功能變化,以及它沉積物質的不同,來將它加以區分。例如額顳葉型失智症、帕金森氏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甚至是血管性失智症等等,都是臨床上常看到的一些問題。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詠萱指出,有研究證實,高達11項風險因子與失智症相關,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社交孤立、缺乏運動、腦部外傷、空氣污染、過度飲酒,還有聽力或視力損傷等。因此,對於擔心罹患失智症或發現自己腦齡比實際年齡老的人來說,可以從這些可改變的風險因子著手,來保護大腦健康,延緩認知功能的衰退。
在預防與治療方面,王嚴鋒也建議,可透過戒菸、戒酒、避免熬夜等方式改善不良生活習慣,積極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慢性疼痛、憂鬱症、焦慮症等疾病,並增加運動,尤其是規律地從事有氧運動,可以降低血管風險,延緩腦部的老化。
新藥從病生理機轉下手 有望延緩疾病惡化
近年來阿茲海默症藥物發展有進步,新藥從病生理機轉下手,預期更能延緩疾病惡化,但也因此將適用族群,縮限在輕度認知障礙或輕度失智症。
台北榮總桃園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蔡孟儒建議,必要的時候也能用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或簡易心智狀態問卷調查表SPMSQ來做篩檢。如果真的擔心的時候,可以考慮定期回診。
廖誼佳提到,目前在精準醫學上也可以透過一些基因的分析,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帶有高風險失智症的狀況,但是無論如何,維持正常健康的生活型態,是最重要、也能最有效預防產生失智症的方式。
醫師提醒,規律運動、維持充足睡眠、重視健康飲食及參與社交活動,可增進大腦健康。如果有血管相關的危險因子,像是高血壓、糖尿病,抽菸或是肥胖必須控制戒除,才能保持健康大腦。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TVBS
→最新資訊!快點【 LINE好友】【FB粉絲頁】【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