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

中國西南部發現黔江龍,豐富恐龍演化史新知

明日科學
更新於 09月04日04:05 • 發布於 09月04日04:00 • 高 詩豪

在中國西南部,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植食性恐龍物種,並命名為「黔江龍長生」(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這個恐龍的骨架化石是在2022年發現的,它生活在大約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體長約8米(26英尺),屬於鴨嘴龍超科的一部分。

鴨嘴龍超科是一群非常多樣化且高度專業化的鳥臀目恐龍,這個超科包含了鴨嘴龍及其近親。這些恐龍以其鴨嘴狀的喙和複雜的頭骨齒系而著名。自20世紀初以來,鴨嘴龍超科就被視為白堊紀陸地脊椎動物群的重要成員,化石記錄中包括大量分散的骨骼、完整的骨架、恐龍蛋及胚胎材料、軟組織印痕和足跡。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為鴨嘴龍和非鴨嘴龍的過渡形態

這幅圖顯示了「黔江龍」(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化石的發現地點及地質背景。左側的地圖 (A) 和 (B) 展示了中國地理位置及重慶市黔江區的具體發現地點;© 部分展示了該地區的地質構造,包括斷層線、地層分布和相關的地質單元。右側 (D) 為鄭陽組(Zhengyang Formation)和巴東組(Badong Formation)的詳細地層剖面,顯示了不同層次的砂岩、礫岩、泥岩等地層特徵。(圖/《白堊紀研究》)

黔江龍長生的化石骨架雖然不完整,但其結構顯示出鴨嘴龍和非鴨嘴龍的過渡形態,這為我們理解非鴨嘴龍類恐龍的多樣性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線索。這也是中國南部繼南寧龍之後,第二個正式命名的鴨嘴龍超科恐龍。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研究團隊指出,黔江龍長生的發現還表明,這些恐龍在亞洲各地的晚白堊世地層中具有相似性,尤其是與蒙古的地層形成強烈對比,顯示出當時恐龍群體之間的交流。

這一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8月27日發表在《白堊紀研究》期刊上,為恐龍演化史增添了新的篇章。

更多科學與科技新聞都可以直接上 明日科學網 http://www.tomorrowsci.com

首圖來源: Hai Xing cc By4.0

圖片來源:Cretaceous Research cc By4.0

參考論文:

1.A new late-diverging non-hadrosaurid hadrosauroid (Dinosauria: Ornithopoda) from southwest China: support for interchange of dinosaur faunas across East Asia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Cretaceous Research

延伸閱讀:法國發現新恐龍物種,探索歐洲白堊紀捕食者多樣性

查看原始文章
留言 1
  • skiredy
    中國的暴龍肯定不會吃小孩
    09月04日08:20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