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像旋轉?
心像旋轉英文是「mental rotation」,是在大腦裡想像物體旋轉的樣態,可以在大腦中自由翻轉、觀看物體的能力,這是人們的基礎認知能力。想像物體旋轉時,大腦皮質的頂上小葉(Superior Parietal Lobule)會開始運作。因為頂上小葉是負責從各種角度來檢討事物的大腦部位,這是一種將假想物體放在大腦內,一邊加以旋轉,一邊從各種角度來觀看的能力。不過對有些人來說,要在腦子裡旋轉物體難度很高,但心像旋轉能力是可以透過訓練來強化。
為什麼需要心像旋轉能力?
心像旋轉是人類的成長驅動力,是世人常說的「聰明」或「智慧」的根本泉源。與理論能力、算術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息息相關。透過在腦裡旋轉圖像的訓練,可培養從不同視點分析問題的思考力,同理他人立場的共感力、自我分析、自我修復力、發想力、活化思考,還能夠與長生不老的境界更接近。
解密智商測驗原理!你看見的這兩個立體圖形是一樣的嗎?
人類智能所潛藏的奇蹟──心像旋轉
心像旋轉的英文是「mental rotation」,日文譯為「心的旋轉」。就如字義所示,乃是在腦中想像物體旋轉的樣態。
心像旋轉的類型眾多,有將畫在紙上的二次元圖形上下左右翻轉的簡單訓練,也有自由旋轉三次元物體的高難度訓練。
既然種類如此複雜,為何本書仍要將焦點鎖定於心像旋轉呢?這當中是有幾個理由的。首先,心像旋轉與智能商數(IQ)有著密切關係。愈擅長心像旋轉的人,其智商愈高。
這項事實並不值得驚訝,智商測驗中本來就包含了空間物體問題,而智能商數就是反應心像旋轉能力而誕生的專有名詞;換句話說,專家們都認為「心像旋轉是智能的一部分」。
美國心理學家漢特(R. Hunt)在他以「關於智能本質」為主題的論文中,將人類智能區分為「空間系」與「言語系」兩大類。而且,提到「空間系智能」元素時,就舉心像旋轉為例。總而言之,想要瞭解人類智能本質的話,心像旋轉是重要的關鍵。一切就要從這裡出發。
讓物體在腦裡緩緩迴轉
這是亙古以來早知的事實:每個人都擁有讓圖形在心中旋轉的能力。不過,直至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心理學家雪帕德(Shepard)博士和梅茨勒(Metzler)博士於1971年所發表的論文,才讓心像旋轉被視為學術對象,引起世人矚目。
這篇論文把如圖1A的抽象方塊圖形給人們看,讓大家判斷這兩個方塊圖形是否為同一物體。圖1例子的話,兩者是同一物體,但有的問題會變成像是鏡裡所呈現的結果,兩者變成左右相反的物體,如果沒有在腦裡將物體旋轉再觀察的話,根本無從得知兩者是同一物體。
兩位博士不斷變化兩個物體的角度,從零度變到一百八十度,並出題考受試者,計量受試者所需的解答時間,實驗結果即如圖1B所示。
圖1:心像旋轉(摘自Science,171:701-703.1971)
A這兩個立體圖形是同一物體嗎?
B旋轉角度愈大,答題所需時間愈長
從曲線圖得知,當角度差異愈大,答題所需時間就愈長。這是個憑直覺就能得知答案的問題,當角度差異愈大,更難做出判斷也是理所當然。
可是,這份實驗資料有個意外發現,角度差與解答所需時間幾乎呈現線性關係──這正是我們會在心中「旋轉」物體的證據。
就和旋轉木馬一樣,如果以一定的速度旋轉,角度差與時間會呈線性關係。現在已得到線性關係的實驗結果,可見我們一直都是「在腦裡緩緩地旋轉物體,確認彼此是否一致。」
這就是要把名稱定義為「心像旋轉」的理由。仔細端詳這個名詞的文字,是由本來就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心理(=精神)」和「旋轉(=物理)」兩個單字所組成。
「心」與「物」就如同水與油,大家認為是無法相容的兩個極端;然而,從圖1B的實驗結果來看,心像旋轉絕對不是奇怪的造語名詞,而是符合科學的專有名詞。
而且,從圖1B的直線傾斜度來看,可知物體是以每秒六十度左右的速度慢慢旋轉。這也是個耐人尋味的有趣事實:如果對象是實體,旋轉它就需要一定的時間與力氣;可是,如果對象是無實體的心像,就沒有物理上的限制,可以迅速加以旋轉,應該就能盡快得到確定的答案。結果實際上仍宛若處理實物般,要花時間以一定的速度緩慢旋轉,才能得出答案。
心像旋轉能力可以透過努力而強化!
心像旋轉能力可以透過努力而強化。如前所述,心像旋轉的本質是「身體運動」。它絕不是天生就可以擅長的能力。肢體活動不靈敏的嬰兒,可以靠經驗學會複雜的身體運動;同樣地,心像旋轉能力也能透過訓練而強化。
根據過去的研究,證明心像旋轉能力可透過運動、雜技表演、電玩等加以提升,可是本書並不是採用這些間接方法,而是直接進行心像旋轉訓練,抱著玩樂的心情來訓練,藉此提升人生品質。
你可以抬頭挺胸挑戰,也可以埋頭苦幹。不過,你也不需要如此激昂興奮,抱著玩遊戲的心態做,最後一定能夠見到訓練成效,這正是本書所期待的訓練方式。
心像旋轉當然無法彌補人生的全部。但從現在開始訓練,一定能對你的人生造成正面影響。
書籍介紹
提高智能的大腦旋轉練習
作者:池谷裕二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7/31
作者簡介
池谷裕二(IKEGAYA YUJI)
1970年出生於靜岡縣藤技市。藥學博士,現為東京大學藥學系教授。2002年~2005年期間於哥倫比亞大學(美國紐約)留學,2014年起擔任現職。
專攻是神經生理學,研究領域為腦部保健。2018年起,擔任ERATO腦AI結合企劃的代表,目標是透過AI晶片腦移植拓展人類新智能。
獲得文部科學大臣表彰青年科學家獎(2008年)、日本學術振興會獎(2013年)、日本學士院學術獎勵獎(2013年)。
此外,更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普羅大重講解腦科學研究成果,致力於向社會傳達有用的最先端腦科學知識見解。
主要著作有《大腦專家親身實證的早期教養法》《天天都好用的實效心理學》《大腦跟你想的不一樣》《東大博士的考試腦》《海馬體》《進化過頭的腦》等。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呂宇真
延伸閱讀:
jaska 按照作者這樣的理論 ,建築系不就是天才 。
2020年11月13日23:25
顯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