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LINE台灣三大策略撒網 搶食金融業大餅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8年07月09日15:53 • 發布於 2018年06月29日01:30 • 沈瑜

去年台灣人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就是LINE Pay,贏過Apple Pay等。LINE從支付跨足金融業,不僅投資一卡通取得轉帳業務,更布局網銀,攪動金融業一池春水。

「我要用LINE Pay支付。」今年24歲、在金融業服務的陳思尹(化名)喜歡逛街,近來不管是走進美妝店拿整籃彩妝,或跑到連鎖書店買書,結帳時她都不再拿出信用卡,而是拿出手機,找出LINE Pay行動支付App來刷。

用LINE Pay,搭配指定信用卡或活動消費,就享有2%、5%或更高LINE Points點數回饋,等於打98折或95折等折扣,讓她每次花錢都享有小確幸。

LINE Pay是LINE台灣在2015年推出的行動支付。用戶透過LINE平台綁定信用卡後,只要到有LINE Pay合作的商家消費,用手機QR Code支付,猶如刷信用卡。由於LINE Points回饋好比打折,使用者很有感,目前全台用戶人數已突破290萬。

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調查,去年台灣人最常使用的行動支付是LINE Pay,贏過Apple Pay等。

其實LINE台灣進入金融業是有備而來,從過去三年每年宣布的重大政策來看,是先投入支付產業,再跨到金融業。

策略1〉LINE Pay聯名卡 創下簽帳金額新高

早在2016年12月,LINE率先與中信銀推出LINE Pay聯名卡,祭出一般消費回饋3%的高返利,又推出用LINE Pay聯名卡繳稅享有1%回饋,瞬間打出知名度。2017年6月,中信銀LINE Pay聯名卡,讓中信單月刷卡金額,一舉飆上548.37億單月新高,還帶動同月全體信用卡簽帳金額創下2951億元史上新高,其中中信銀信用卡就貢獻近一成九。

迄今中信銀的LINE Pay聯名卡累計發卡超過150萬張、累計刷卡金額1700億元。吸引匯豐、玉山等銀行陸續跟進與LINE Pay合作。

LINE總公司2018年第一季盈餘結果報告還特別標註,去年第二、第四季因台灣繳交所得稅及保險費關係,較前一季交易量分別暴增五倍及兩倍。

只是,LINE Pay能為LINE帶來獲利嗎?台灣金融科技協會理事長王可言分析,其實應該是不賺錢的,因為高返利吸收是負擔,為的是取得用戶消費軌跡,讓客戶養成用LINE Pay習慣,中信願意合作也是為了這個目的。

一位銀行業者表示,該公司跟LINE合作信用卡,是為了觸及新客戶。以前只能亂槍打鳥,從大眾運輸、電視、平面廣告著手,但無法得知客戶進一步行動。透過LINE行銷,客戶使用手機時的每一個動作,都可做分析,讓銀行能進一步做行銷。

策略2〉入股一卡通 取得轉帳業務

然而LINE Pay再成功,也只是「行動支付」,無法綁住客戶的金融帳戶。因此LINE又於2017年底投資一卡通,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一卡通是目前台灣唯一擁有電子支付與電子票證的公司,可以做到LINE Pay做不到的轉帳與儲值功能,藉此打通「電子支付、電子票證、P2P(個人對個人)跨行轉帳」三大功能,觸及沒有信用卡的客群(如學生),也將支付場景從大商家擴展到夜市、手搖店、公車、捷運、帳單付費等地方,預計今年夏季上線。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產業分析師陳衍潔指出,LINE Pay可轉帳後,小商家、夜市就不用買二維條碼掃描器或掃碼槍,行動支付更無所不在。長遠看,可能衝擊其他電子支付如街口支付、歐付寶。

未來LINE還將邀請國內各大民營銀行、企業參股LINE Pay,為的是「深化與台灣業界的合作,推出更多在地化的產品與服務。」

策略3〉布局網銀 未來擬推商品

其實LINE除了做支付,更啟動布局網路銀行。許多金融界人士觀察,「LINE就是要由Pay這個窗口,跨入金融。」「當民眾習慣用LINE支付消費,也不會排斥用LINE做金融服務,」一位專家分析。

今年初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宣布,要在年底釋出兩張網銀執照,並透露LINE有意做網銀。

「金融業一直是最賺錢的市場,台灣金融業一年就賺5000多億,」王可言表示,但LINE要如何打入高門檻、高監管的金融業?外界都在觀察。

一位金融科技業者指出,LINE是用行動支付來養用戶習慣,掌握其消費行為、信用資訊,接著就可做信用分級,推信貸商品,成為打入金融市場的敲門磚。

再來,若LINE申請到網銀執照,還可以做存款。AppWorks創辦合伙人林之晨表示,當你有存款在LINE後,對LINE的黏著度還會大大提升,定期提款、作為薪資帳戶,用戶更離不開這個體系,「網路公司重視的是黏性,獲利其次。」只要LINE獲得存款這龐大金流,就可以做放款、匯款等業務。

外界對LINE進入金融業也有各種想像與傳言。

《遠見》獨家專訪首次接受媒體訪問、被LINE總部賦予重任,要在台開拓金融科技業務的LINE BIZ PLUS北亞金融董事總經理劉奕成,他證實,LINE的確計畫在台灣設立網路銀行。

劉奕成指出,許多國家早已有網路銀行,但台灣仍是網銀處女地,因此潛力無窮。

例如韓國KakaoBank就是知名的網路銀行,由韓國最大即時通訊軟體KakaoTalk成立,創下許多驚人成績,不到五天就搶到100萬新開戶數,開戶一個月,用戶即突破300萬人,累積台幣500億元存款,甚至因使用人數太多,導致伺服器癱瘓。

KakaoBank線上帳戶去年8月申辦信貸的額度,達1.4兆韓元(約12億美元),占韓國8月申辦信貸總額的四成,見證了社群軟體跨足金融界的威力。

而且KakaoTalk也是先在2014年開設KakaoPay行動支付打頭陣,跟LINE目前的布局雷同。

瞄準小資族、微型企業 慢慢養客戶

世界各地的網銀開始成立時,幾乎都先鎖定銀行長期遺忘的小資族群,因為這是被忽略的新藍海。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指出,「LINE應該也是這樣想,他們要的是廣大、長期穿梭在網路世界的小資族、微型企業等『長尾客戶』」。等到小資族養大之後,就能做為財富管理的對象。

劉奕成透露,LINE並沒有想與金融業為敵,「我們要開發未被銀行滿足的客戶,還有許多市場沒有提供的服務,就是所謂的普惠金融」。例如針對過去沒有理財習慣而現在計劃存錢、做好保障的族群,LINE可提供計畫,幫他們設定各種目標。

以保險商品為例,許多消費者只有週一至週五,或只有六、日開車。LINE可以請保險公司設計車聯網UBI保單。

「LINE針對消費者需求,建議保險公司開發商品,再幫保險公司賣,保險公司也可以自己賣,」劉奕成分析,這就是共好互利,最終會透過AI等技術,主動建議適合客戶的金融商品。

那LINE到底賺什麼?「佣金、手續費、導購費都有可能,但這都是舊思惟,開放的新思惟是流量、使用者黏著度,」王可言說,未來金融業是融合的產業,就像大陸微信開放小程式,讓商家行號都能在微信帳號中,開發專屬服務功能體系,開放的平台讓更多商家使用,導入更多流量,微信也獲利。

這是金融業難以想像的新觀念。一位銀行業者不解的說,純網銀不就是將實體服務變成線上?台灣已有37家本國銀行,還需第38家的純網銀?

但LINE金融業的布局想的不只如此。一方面LINE需要一張執照來做事,「在台灣,要做金融服務,還是有一張銀行執照比較方便,」劉奕成說。另一方面,LINE還會持續做更多外界想不到的事,甚至期望超越韓國Kakao網銀!

儘管LINE來勢洶洶,讓許多金融業者屏息以待,但LINE還有很多挑戰要克服,首先是拿下網銀執照,就必須獲得銀行或金控逾50%持股。

無論如何,LINE這波金融大業計畫,已在市場掀起波瀾,但傳統金融業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會如何絕地反攻?外界拭目以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