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科技

Fujifilm GFX 100 見證一億畫素的威力

Mobile01

更新於 2019年08月25日15:57 • 發布於 2019年08月19日01:47 • ki_min

在過去,中片幅數位相機的領域對於一般人來說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不僅價格極高,而且規格也與我們常見的相機產品不太相同。數年前Fujifilm進入中片幅市場之後,逐漸在這個領域開啟了不同的可能。前陣子富士發表了這台一億畫素的GFX100,目標是高階的攝影市場,內建5軸5.5級防震、425點對焦、人臉/人眼辨識翻轉螢幕與16bit色彩深度等等,規格遠遠超越過舊有的中片幅系統,但價格卻又不到同級中片幅的三分之一,我們認為GFX100是一台在規格與售價上都相當強勢的機種。

其實富士會推出一億畫素相機早就有機可循,剛從GFX 50C推出的時候,一聽到名字就可以猜到這以後肯定會有更高畫素的產品出現,因為中片幅市場不論是Hasselblad或者是Phase One,都會在機身型號後面加上像素,來表示它這台機器的畫素數量。GFX系列也是相同的路數。所以GFX系列會推出一億畫素完全是在預料之內。

■ 外觀與規格介紹

在這個追求小型化的時代,怎麼還會有廠商願意推出這麼大一台相機?內建電池握把是不是要把消費者往遠處推去?好啦,世界上有一家內視鏡設備全球市佔率高達70%的廠商,在今年年初也推了一台內建垂直握把的相機,它叫做Olympus E-M1X。垂直握把多半能給人旗艦機種的信賴感,同時也有實質上的好處。

垂直握把有什麼優勢?最直接的當然就是直幅拍攝的時候你可以維持橫向握持,手比較不會抖;第二個好處是裡面可以有更多空間放電池,可以提升續航力,這對於無反相機來說尤其重要。

GFX100做內建垂直握把,除了讓攝影師拍攝方便之外,其實是為了小型化。外接垂直握把反而會因為機身與握把是各自獨立的部件,反而會有一些不必要的體積與接縫。一體式的機身可以減小體積,同時在耐候性能上也會更加優異。

GFX100所使用的感光元件是43.8x32.9mm,畫素高達1億200萬,解析度為11648x8736。並且可以拍攝色彩深度16bit 無壓縮RAW檔。這也是第一台富士可以拍攝16bit RAW的相機。我們會在今天的文章中介紹什麼是16bit,以及它與8bit的分別。

有些人會說中片幅的背景虛化表現比全片幅明顯得多,我覺得在底片時代這句話是對的,因為底片的中片幅真的比135底片大很多,但數位中片幅真的沒有大到哪裡去。實在不必神話中片幅數位相機。

其實我們過去也試過,其實相同的鏡頭光圈與焦段,配上GFX100這類目前「主流」的中片幅44x33mm感光元件,其實淺景深的模糊程度與全片幅並沒有很大的差別。因為44x33mm根本沒有明顯的大過36x24mm,這個尺寸在底片時代也不能算是真正的中片幅。我覺得你很難光從照片分辨出數位中片幅與全片幅的差異。所以有些人說中片幅可以獲得非常獨特的淺景深,是沒錯,但我的經驗是很難一眼就看得出來,我想片幅更大53x40mm、1.5億畫素、機身售價150萬的PhaseOne IQ4 150可以看得出來一些差別吧。

前陣子發表的Sony A7RIV解析度是6100萬畫素,而如果你把GFX100選擇全片幅的裁切模式,就會裁切出9552x6368,也就是約6000萬畫素的大小。代表GFX100與A7RIV兩者在像素密度上是差不多的。

這次拍攝過程中,我把GFX100拿給幾位有使用過中片幅相機的攝影師摸看看,他們拿上手的第一時間的感想都是:「好輕喔!」。雖然在數位相機中GFX100是前幾名的大,但全鎂合金打造的它在裝上EVF跟電池與記憶卡之後也只有1.4公斤重。

另外,機身外觀與過去的富士機種相比,也相當「不富士」,內建垂直握把也多半是為了功能性,不需要外接握把就可以轉成直幅構圖。同時整台GFX100內就含95個密封點(機身76個、EVF19個),可以讓GFX100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下使用。

▲內建對焦輔助燈。

對於這種尺寸的機身,總會有Canon或Nikon數位單眼旗艦機身的刻板印象,快門聲好像會非常清脆的預期心理。但GFX100的快門聲比我預期中的輕,尤其是裝上鏡頭後音量相當小。富士在快門結構上做了減震設計,快門部件的四周都有懸架,可以減少快門簾幕上下移動時所產生的振動。而這個結構也可以讓GFX100的快門有15萬次的耐用性。

相機的快門速度範圍,是60分鐘至1/4000s,如果你使用電子快門可縮短至1/16000s,閃燈同步速度是1/125s,而連拍速度總共有2fps與5fps兩種速度可供選擇。

順帶一提,最後我根本沒捕捉到16bit連拍的畫面,後來才知道原來16bit RAW根本不能連拍。

右側是兩張支援UHS-II規格的SD記憶卡插槽,下方還有一個小開孔是線控。

側面連接埠的部分,由上而下分別是:

  • 3.5mm麥克風
  • 3.5mm耳機
  • USB Type-C
  • HDMI Type-D
  • 15V DC-IN

以及最左邊的閃燈同步接孔。

機頂的操作區域一覽。先說左邊,左上角的按鍵是下方圓形的轉盤鎖,轉盤分別控制相片(Still)、包圍模式(Multi)以及影片(Movie)。所謂的包圍模式就是包含包圍曝光、包圍對焦、包圍白平衡、包圍色調各種模式。而轉盤中心的DRIVE就是連拍速度的獨立按鍵。

我們來看一下機頂右側:

黑色底

白色底

白色底在夜間使用

我非常喜歡富士的這個液晶螢幕,過去在X-H1中就有這個設計。與過去傳統的機頂螢幕不同,它是使用一片1.8吋、303x230像素的黑白LCD,上頭的字非常大而清楚,而且可以從選單裡更改資訊的位置與內容。你可以切換白色底與黑色底,但只有白色底可以在黑夜中使用,但白色底就算在很烈的大太陽底下也完全沒問題。

而且這片螢幕能顯示的還不只這樣:

資訊

轉盤

色階分佈圖

總共有三種資訊顯示:一般拍攝資訊、模擬曝光轉盤,同時還可以在這裡顯示目前畫面的色階分佈圖。

▲選單內可自訂顯示器內要列出來的資訊,而資訊/轉盤/色階分佈圖也可以在機身上做一鍵切換。

機背一覽,上頭的按鍵多半沒有註明功能,因為GFX100機身上多數的按鍵都可以作為自訂按鈕使用,選單內的功能琳瑯滿目,可以讓攝影師完全自訂,打造完全屬於自己的GFX系統。

順帶一題,機背螢幕有兩片,一片是3.2吋可觸控的主要液晶螢幕,解析度高達236萬點,算是頂級的規格了,顯示相片相當的細緻。而下方的螢幕是2.05吋,一片解析度為256x64的副螢幕,用來顯示更多拍攝資訊。

GFX100的電子觀景窗可拆。連接處就是機頂的熱靴位置,熱靴內有電子接點,負責傳輸電子訊號。

▲拆下來的電子觀景窗。

▲電子觀景窗上也有一個熱靴。

機背副螢幕為2.05吋,256x64點的黑白OLED液晶螢幕,它的功能可以機頂的螢幕互補,而且也能夠顯示不同的資訊,內容也可以自訂。

電子觀景窗非常大,畫質也相當細緻,尺寸為0.5吋(1.27公分),放大倍率0.86x、解析度高達576萬點,應該也是下一個世代的高階相機內電子觀景窗的規格。

其實576萬點呢,反推回去就是1600x1200的UXGA規格,1600x1200再乘上3就是576萬點。以目前來說都是相當細緻的。

如果你在機身上設定Boost Mode時,電子觀景窗的更新濾可達到每秒鐘85幀畫面。

不使用EVF時,還有一個熱靴蓋可以把接點蓋住。由於裝上電子觀景窗後機身的高度有16公分,不論是我的攝影行李箱或揹包都塞不下。所以在移動時我都會把EVF拆下來,並且裝上熱靴蓋作保護。

Fujifilm應該是最早導入這種方式的垂直側翻螢幕,當你在進行低角度的垂直拍攝時,就會知道它極為方便,真的是很有替使用者著想的一個設計。市場上也逐漸看得到類似的設計,例如Panasonic S1/S1R也是如此。現在只做上下翻轉式的螢幕真的不夠看啦~

原以為GFX100使用的電池是像Canon 1DXII或Nikon D5的那種特規式的超大容量電池,單次充電可以拍攝2000-4000張這樣。但沒想到GFX100使用的依然是NT-T125,也就是GFX系列另外兩款相機相同。使用兩顆電池的續航力,官方數據是搭配GF 63mm f/2.8R鏡頭拍攝,約800張。實際拍攝的經驗也大致上是如此。

▲注意機頂螢幕的電量指示是左右電池分開

值得一提的是,GFX100並不是串聯同時使用兩顆電池,其實它是一次使用一顆,先使用左邊,待左邊電池耗盡之後,就會自動切換為右邊的電池。所以你可以在左邊電池耗盡之後取出拿去充電,然後繼續使用右邊的電池拍攝。

上週五推出的夏日比基尼特別企劃,就是100%使用Fujifilm GFX100所拍攝,一整天拍攝我帶回1,178張16bit RAW檔,相機設定為ECO模式,10秒休眠,並且使用一般效能模式。但我必須說,為了能夠完成整天的拍攝,中午休息放飯時間時,我的左邊電池有用隨附的AC電源充電器充了約半小時(但似乎對於電力沒有明顯增長)。我認為兩顆電池對於一整天的拍攝只能說是剛好而已,建議各位為求保險起見,最好多買一顆電池。(後來一查,原來這電池好貴啊,一顆將近4000台幣!)

然後我想再提供一個數據,就是接上USB Type-C的拍攝續航力。GFX100在接上USB之後如果是處於關機的狀態,會自動將兩顆電池充電,但如果你是開機的狀態接USB的話,就會處於邊充邊拍模式:

▲本篇文章中的室內空間照片,我都是將GFX100用USB接上筆電,搭配Capture One Pro 12 Fujifilm版本拍攝。為的是完全的畫面穩定與確認畫面細節。

插上USB線拍攝時,雖然電腦會供應電源,但依然持續的在消耗電池電力。我從早上10:00開始拍攝,扣除掉休息與調整空間的時間,GFX100實際拍攝約4小時,這中間我的相機螢幕都開著,隨時都插著電腦。只有換場景的時候關閉電源充電,但都不超過15分鐘。總共拍攝439張16bit RAW檔,前後4小時下來大約會使用接近完整2顆電池的電力,第二顆電池剩下最後一格。

我認為如果各位攝影師如果會待在攝影棚一整天,需要持續地開著相機螢幕的話,兩顆電池肯定是不夠的。如果要真正達到持續長時間拍攝的話,建議還是使用原廠的電池轉接頭AC-15V。

目前G接環總共有8顆鏡頭與1顆1.4倍轉接環,我借的鏡頭有四顆是基本款,23mm f/4R超廣角、45mm f/2.8R、63mm f/2.8R與120mm f/2.8 Macro。

這些鏡頭鏡頭在全片幅的領域都不算是大光圈,如果真的想要背景模糊的散景,GF 110mm f/2R應該是最能夠做出這種效果的鏡頭。但就我目前的理解來說,拍商業的攝影師其實很少使用大光圈拍攝,通常會在維持畫質的條件下使用f/5.6-11的這個區間來獲得足夠的景深。不過我們這次還是使用了不少110mm f/2R的光圈全開照片,例如文末的比基尼服飾照片多數是使用這顆鏡頭拍攝。

握持感受的部分,GFX100的機身非常大,不管你的手有多大都可以放得進去,水平握持的手感也相當不錯。

但在垂直握持的時候,GFX100就沒有設計人體工學握把,垂直抓握時會覺得手有些怪怪的,掌心可以感受到有些較明顯的稜角,但整體來說當然還是比沒有垂直握把更好。在認真的拍攝時,其實我是會需要垂直握把的,那讓我的畫面較不容易晃動。

你也可以垂直拍攝時使用Live View,而且液晶螢幕可以側翻,在垂直拍攝時側翻螢幕的方向就會變成上翻,對於低角度拍攝極其有用,我喜歡富士把垂直握把與側翻螢幕做在同一台相機裡,我在這次拍攝中因為這兩個同時存在的功能真的獲得相當大的幫助。

▲垂直抓握時手掌並沒有人體工學的握把與蒙皮,請見上圖下方。

GFX100隨附的電子觀景窗很大很美,但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它太向後突出了,導致會遮住翻轉螢幕的使用。其實這也不是壞處,這會讓你的鼻子不容易碰到螢幕,而誤觸了螢幕導致對焦點改變的風險。

如上圖,在該場景需要使用低角度拍攝,我試著放輕鬆坐下來,享受翻轉螢幕帶來的好處,但因為電子觀景窗太過向後突出的緣故,導致螢幕上翻之後被EVF擋住,我反而幾乎看不到畫面。但因為地板實在太燙,我可不想請大家吃烤肚肉,所以就應把脊椎往前折。

所以如果有低角度拍攝需求,我覺得各位應該買這個:EVF翻折式轉接頭EVF-TL1。其實它是使用完全相同的外接式電子觀景窗喔,所謂的轉接頭,就是把機頂的電子接點轉接成可垂直翻轉式。過去我沒仔細研究,一直以為是一個獨立的可垂直翻轉電子觀景窗。我個人是相當建議各位購入這個小配件,因為在強光環境下,液晶螢幕依然有其極限。

■ 功能介紹

● 一億畫素有多大?

更多的像素,代表能夠拍出更大尺寸的照片。但1億畫素到底有多大呢?

目前相機主流的規格是2400萬畫素,大約是寬6000像素、高4000像素的尺寸;而GFX100是1.02億畫素,感光元件的長邊上有11648、高8736個像素。下面這張圖是我們用各家廠商推出的超高畫素相機的像素規格,來跟GFX100做個比較:

上圖中整個畫面是GFX100的11648x8736像素,而最左下角的黑色框則是6000x4000的尺寸,長與寬剛好差不多就是GFX100的四分之一,這也代表在完全相同的構圖下,1億畫素的照片能夠放得更大、更細緻。

至於中間廠牌的部分,我們取了Canon、Nikon與Sony的幾台機種(用顏色分各位應該看得出來)。而近期發表的Sony A7RIV是6100萬畫素,其實離一億畫素已經不遠了,不過兩者的感光元件大小不相同也是需要各位注意的地方

我們從印刷的角度來看像素的話,假設我們要印製還不錯的品質,例如雜誌常用的300dpi好了,每英吋上有300個墨點,這也是人類的視網膜在近距離下無法分辨的緻密度。那麼11648x8736像素就可以印製39x29英吋,或者說是98x74公分的超大型印刷物。如果是印刷好一點的報紙150dpi,也能印大約200x150公分。如果是超大型輸出,掛在大樓上的那種(據說是10~30dpi,咱們算20dpi好了),那就是15x11公尺。端看你輸出物對於觀眾的距離而定,但如果你的業主有超大型輸出需求的話,畫素當然是越高越好。

如果上面說的你都沒什麼感覺,那我們用我們最熟悉的像素大小來看好了:

這是GFX100完全未裁切的原圖,如果我想要從中裁切一塊720x1080px的區域(也就是我們網站直式照片的尺寸),那麼它只會佔整個畫面的0.76%,或者是1/136。

我們以下舉幾個例子讓各位看看超高畫素的威力:

11648×8736 px

720×540 px

完全在預料之外的拍攝,居然可以看到虹膜上頭的紋路!

11648×8736 px

720×540 px

8736×11648 px

720×1080 px

8736×11648 px

720×1080 px

基本上, 1億畫素拍攝,63mm(全幅等效50mm)的鏡頭,放大來看會讓你以為在使用微距鏡,超高畫素就是能夠讓你非常狂妄地任意裁切。

8736×11648 px

720×1080 px

如果你不是有商業的拍攝需求,純粹就是喜歡超高畫素帶來的解析能力,那麼一億畫素絕對可以滿足你像素偷窺(pixel peeping)的慾望,照片可以放大、再來、再來!再來再來!一直到100%的時候畫面還是銳利無比。

● 16bit色彩深度

高階的相機通常會提到RAW檔的bit數,中文稱作色彩深度,代表的是一種顏色可以顯示出幾種階調,普通的數位相機通常不會標RAW檔的色彩深度,只有少數的高階相機會標示14bit的選項,而目前全片幅相機最高就是14bit,但中片幅相機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能夠記錄16bit的色彩深度了。

1bit就是2的1次方,總共2種顏色,例如紅與不顯示(黑色);2bit就是2的2次方,4種:粉紅、紅、暗紅、黑。JPEG的規範是8bit所以是2的8次方,也就是單一種紅色有256種不同的階調。但因為感光元件上面有RGB三種顏色,所以總共能夠顯示的顏色是256乘以256再乘以256,也就是1,677萬種。

14bit意思是一種顏色有2的14次方種階調;也就是說一個紅色,GFX100可以捕捉16,384種紅,三種顏色的三次方的話就是4兆多種顏色,GFX100的16bit就更多了。咱們做個整理,順便告訴各位這些天文數字該怎麼念:

色彩深度能夠顯示的顏色數量中文念法8bit16,777,216一千六百七十七萬兩百一十六12bit68,719,476,736六百八十七億一千九百四十七萬六千七百三十六14bit4,398,046,511,104四兆三千九百八十億四千六百五十一萬一千一百零四16bit281,474,976,710,656兩百八十一兆四千七百四十九億七千六百七十一萬零六百五十六

不過有趣的是,人類的眼睛能辨識的顏色可能連8bit都不到,大約1000萬種以下,而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螢幕都只能顯示8bit的顏色,如果你只是單看未調整的RAW或JPEG,是絕對不可能看得出來有任何差別的。

但你要說色彩深度是個假議題嗎?不,bit數越高,代表檔案越能經過激烈的調整而不斷階。如果你有試著用Lightroom替JPEG檔調過色就能知道我在說什麼。

小編在此舉一個例子來展示16bit與8bit的差異。以下是一張16bit RAW拍攝的照片,我使用Capture One Pro 12分別輸出16bit與8bit的TIFF影像 (JPEG只有8bit),然後直接使用Photoshop編輯。

GFX 100 120mm ISO125 f/8.0 1/160s 原圖 16bit RAW轉8bit TIFF,再轉JPEG。另外一張16bit TIFF在這裏長得一模一樣我就不放了。

我們拿8bit來處理讓各位看看:

我們先用Ctrl/Cmd+L開啟色階工具,看一下左下角的色階分佈圖,看起來相當正常。(另外因為是操作畫面是螢幕截圖所以色彩會跟前一張的原始檔案有差異)

接下來我們用色階工具,把兩張照片[輸出]的色階從原本的0到255,限制成120-140。也就是說硬把這張照片的亮處與暗處都壓成灰色,讓它們的最亮與最暗處看起來幾乎沒有分別。

在此時,整張照片變成灰色的。16bit與8bit到目前為止看起來都會是一樣的。注意左下角的色階圖現在全部都集中在中間的區域,代表整張照片已經沒有亮處與暗處。

接下來我要做一件事,我要惡意的,把這個已經被拉到很平的顏色還原回去,所以就在[輸入色階]的部分鍵入120到140,意思就是說把這個很灰的畫面,還原回去剛剛本來亮的地方應該亮、暗的地方應該暗的畫面。

以下這張照片是8bit的成果:

你會發現這張相片根本沒辦法還原回去。裡面有超明顯的斷階,背景的藍綠色漸層最明顯,但如果仔細看的話,模特兒的身上也全部都是滿滿的斷階。

把左下角的色階圖放大來看:

▲色階圖已經回不去原本的樣子了。

剛剛那個範例是8bit的成果,我們來看看16bit表現如何。以下是16bit TIFF與8bit TIFF在做了上述完全相同的處理後所產生的成果,我真的沒有放錯圖片:

16bit

8bit

16bit看起來完全沒事,為什麼呢?因為它的相片裡面原本就有超級多資訊,所以經過強度很大的調整,在色彩上依然不會有失真,或者是說,失真的程度遠遠低於8bit。畢竟8bit與16bit紀錄的色彩數量差異,是1600萬倍(216與28的差異)。

那麼14bit呢?我想也是能夠遠優於8bit,但14bit與16bit我並沒有特別獨立拍攝比較,而Capture One Pro 12也只能輸出8bit與16bit兩種色彩深度。但我想上面的解釋應該能夠讓各位理解色彩深度的差異了。反正如果你想要最大的後製範圍,請選擇16bit。

如果你想玩玩看的話,這裡有同一張照片但不同色彩深度的TIFF檔案供你下載:

[8bit] [16bit]

● 檔案尺寸與儲存能力

高畫素伴隨而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檔案大小。GFX100可以拍攝1.02億畫素,而且是16bit無壓縮的RAW檔,單檔就超過200MB,如果是JPEG一張照片就有50MB,JPEG尺寸是我Nikon D610 RAW的2.5倍大!但GFX100選單裡沒有TIFF的選項,也沒有mRAW或sRAW可以選。

小編在固定的環境下拍攝這張照片,然後用來展示各種格式的檔案尺寸,以及儲存時間:

GFX 100 63mm ISO400 f/2.8 1/60s

我分別以不同的RAW格式與JPEG格式拍攝,獲得下表:

可以發現,16bit或14bit的無壓縮RAW檔都是208.1MB。而壓縮過後的檔案可以直接把檔案尺寸砍半。Super Fine最高畫質的檔案大小也在43MB,實務狀況通常在50MB左右。

不過我滿好奇的地方是,為什麼GFX100的16bit無壓縮檔會跟14bit無壓縮RAW檔,檔案大小會是一樣,可是色彩深度資訊差了64倍,有人可以解惑嗎?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一下連拍後的儲存速度。請各位注意,GFX100的16bit RAW檔不能連拍。當你的選單設定為16bit RAW檔,不論有沒有選擇壓縮,在開啟連拍之後畫質都會自動跳到14bit,轉回單張拍攝之後才會跳回16bit。

以下分別是[14bit 無壓縮RAW]、[14bit 無壓縮RAW+Super FINE JPEG]、[Super FINE JPEG]三種不同設定在5fps連拍時的儲存時間:

[S.FINE JPEG]

[14bit RAW+S.JPEG]

把上面拍的照片顯示出來,我們來算算儲存速度。

14bit Uncompressed RAW

Super Fine JPEG

RAW+JPEG

總儲存量照片量總儲存時間

(含拍攝)

每秒儲存量單檔/組

儲存時間

14bit 無壓縮RAW3.54G17張22s160MB/s1.3秒S.FINE JPEG6.42G153張49s131MB/s0.3秒14bit 無壓縮RAW+S.FINE JPEG3.25G13組20s 163MB/s1.5秒

如果你只拍攝JPEG的話,可用5fps的速度連拍高達153張,因為它每張只要花0.3秒就能存完。但如果是RAW或RAW+JPEG,一張儲存時間也只需要1.3到1.5秒。

● 對焦能力實戰

相機的對焦的能力其實一直都是相對的,要看你是在什麼類型的機身上來做比較?你是小相機、APS-C還是全片幅?不可諱言,全片幅是目前相機界發展速度最快的,對焦最快、最準的自動對焦相機也都集中在這個領域中。

但中片幅呢?在富士進入數位中片幅市場之前,這個領域通常不講求對焦速度,在消費市場二、三十年來從原本的1點、5點、15點、63點,到無反光鏡相機現在近千點,甚至是整個感光元件都佈滿數萬個對焦點的時代,中片幅相機的兩大領頭羊—— Hasselblad與PhaseOne ——到目前為止每一台相機都只有正中央的1點,無論是44x33mm或54.3x40mm感光元件,都是單一顆對焦點。

富士進入相機市場後破壞了這個規則,GFX系列不論是50S、50R或GFX100,都是425個對焦點,分布範圍遠遠超過任何一家中片幅廠商:

我看到國外的攝影師拍影片,說PhaseOne只有1個對焦點,那是因為那一個點又快又準,而且它是在鏡頭的正中央,因為中央的進光量最高,所以對焦會非常精確,反正它就是準、就是行!聽起來是有幾分道理在,但我自己是覺得如果這些廠商可以做,他們早就做了。與其說只做一個準確的中央點,不如多給我一些,就算沒有非常準也沒關係,我就不信哈蘇跟飛思的中央點可以對焦1000次,1000次都準焦,而且無反光鏡同時會使用對比式對焦點,對比式天生就比相位式準確。我個人比較黑暗的心理,是覺得中片幅市場競爭者少,所以兩家歐洲大廠只要一起維持在一個點就好。

GFX100有橫向25、直向17個對焦點可選,這是可以選擇的點數,但實際上現代的無反光鏡相機感光元件,相位式對焦點都是內嵌在感光元件上頭,其實GFX100的相位對焦點總共有367萬個。只是可以選的有425個。覺得太密集也可以改成13x9,也就是117點。

繼續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