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AI逼出危機:無用階級誰來養?

商業周刊

發布於 2019年07月18日10:03
AI逼出危機:無用階級誰來養?
書名:解讀大未來/採訪編撰:大野和基/出版社:商業周刊

哈拉瑞(編按:知名以色列歷史學家)說「現實只有一個」,但現實卻因為人們圖自己方便,而任意分成不同的領域;想要了解實際發生之事,不光是歷史,對於政治、經濟、生物、心理學、哲學等領域,都要有所認知才行。

他透過這種跨領域方式,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為主軸,解開謎題,寫成《人類大歷史》。為了與1976年出生的這位英才對談,我遠赴他位於耶路撒冷的住家。

當今世上最受矚目的歷史學者,針對人類未來面對的現實,以及改變世界觀點的未來預測,公開他的想法。

這階層不具經濟、政治價值

大野和基問(以下簡稱問):您曾預測日後會因AI等電腦技術發展,出現「無用階級」。未來的階級會怎麼劃分?

哈拉瑞答(以下簡稱答):19世紀工業革命創造出「都市勞動階級」,20世紀就以這種新勞動階級為核心,政治和社會開始運作。進入21世紀,由於AI和生物技術問世,我認為會出現一種名為「無用階級」的全新階級。

我故意用「無用」這個帶有挑釁意味的詞。當然,從個人觀點來看,無用階級並非真的沒用,至少他們的親友不會覺得他們沒用。但若從社會、經濟、政治、軍事體系,全盤檢視,就會知道這種人毫無用處。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光是單純失業,而是根本找不到工作。資方不會雇用他們,因為無用階級不具備足夠的知識或能力,展現不出比AI或機器人更優秀的成果。換言之,他們不具任何經濟價值,而且或許也會失去政治價值。

在軍事領域上,大部分人幾乎變得毫無用處。20世紀的軍隊,必須徵召數百萬人從軍,一、二戰的大批軍隊,就是這樣建立而來。然而,今日的軍隊只需要少數高度專業士兵,以及精通無人機、機器人、網路攻擊的技術人員。況且,今後的自動化科技,應會益發進步。

同樣情形如果發生在經濟層面,將有數十億人失去經濟價值。一旦出現自駕車,就不再需要計程車駕駛與卡車司機;可診斷病情的AI問世後,醫師大部分工作都可被取代;有了Google翻譯,譯者便會失業。

今後數十年間,人類將面對三大威脅:核戰爆發危機、氣候變遷,以及科技帶來的破壞。

向Google臉書課稅養人民?

問:「無用階級」該如何處理?政府該用無條件基本收入(basic income)來養這群人嗎?

答:這也是一個辦法,針對運用超級電腦華生而獲取龐大利益的大企業課稅,然後給予失業者補貼。譬如說,向開發自駕車的Google收取稅金,然後將資源重新分配給失去工作的計程車駕駛或卡車司機。

但這當中存在著幾個問題。

問題一,由誰來決定無條件基本收入的金額?人的欲望只會越來越大。今日的「不可或缺的最低限度之物」,全是一百年前的富人無法取得的東西。比方說,現在網路是不可或缺之物,每個人都非得仰賴網路不可。什麼東西是不可或缺?為了得到它,需要多少錢?到底誰能決定?就算以現今的標準決定了金額,人們應該還是很快就會對這個金額感到不滿。要由誰來做這樣的判斷,無法有一致的意見。

第二個問題是,政府該付錢給別國勞工嗎?現在各國之間貿易緊密,還在仰賴低薪勞動或單純體力活等工作的國家,主要是開發中國家。當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們因科技而失去工作時,美國政府向Google、Facebook、微軟等大企業徵稅,然後送錢給孟加拉失業的紡織工人,這樣真的符合現實嗎?

聽過川普總統的談話後,益發覺得美國人會贊成支付孟加拉人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換言之,就算先進國家的無條件基本收入政策成功,但開發中國家失業者又該如何處置,這問題依舊無解。

第三個問題是「人生的意義」。並非只要供給食物和住處即可,也必須提供人生的意義才行。當人們失去工作時,該怎麼做才能給予他們人生的意義呢?有人認為,沒必要工作後,人們就會把時間花在電腦遊戲上,這樣就能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意義。的確,3D虛擬實境的技術越來越純熟,許多人會在虛擬網路空間中度過很長的時間。但這樣的社會,真的是理想國嗎?我可不認為。

現在我們教育孩子的知識,大多數到了他們40歲就派不上用場。

現在,連生命形態都將改變

問:照您的說法,今後大多數人都將失去工作,不懂得變化的人將難以生存。在這局勢下,未來會有光明嗎?

答:現在不僅是人類的歷史層面,就算以所有生命歷史來看,我們現在同樣邁入了最大的革命。在四十億年的時光中,生命因物競天擇而逐漸進化。不論是細菌、恐龍,還是人類,所有生物都是有機體,生死都得遵循自然法則。

但人類卻逐漸克服了物競天擇。透過「智慧設計論」(intelligent design),連生命的法則都得以更改。如今我們正在學習如何對身體、大腦、精神進行設計和製作。這是自生命誕生以來最大的一宗革命。

連有機體的生命都可能更換成無機體的生命。有機體生命長達四十億年的時代,也許即將宣告結束。所以在往後30年內,我們所做的各種決定,不單會左右政治的世界,也會左右生命的進化。對此,我不想做價值判斷,但所有人都應該知道,此刻正邁入這樣的時代。

問:所以對過去發生的種種,您已能畫出大格局藍圖了吧?我認為只有您才能預測30年後的世界是怎樣的局面。

答:這個世界並不是決定論的產物,沒有人可以神準預測。

那麼,會如何改變呢?身為一介學者,我的使命是囊括一切最危險的可能性,提出各種預測。就像人類會出現「無用階級」一樣,特別留意可能的危險,相當重要。如果預見的結果堪憂,就能率先預防因應。如果什麼都不做或做不到,那即使預測出未來「應該會發生這種情形」,也沒有任何意義。

我所謂的「預測」,指的是提出某種特定的預測。雖然不分好壞、每種預測都有可能發生,但只要是可能釀成危害的預測,都要馬上想方設法。

身為學者,我提出「某種可能的未來」。人們如果覺得可怕,就該展開行動,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扮演的角色。

●小檔案_書名:解讀大未來

採訪編撰:大野和基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9年7月18日

大野和基 
東京外國語大學英美語文學系畢業,曾旅居美國18年,於康乃爾大學修習化學、紐約醫學院攻讀基礎醫學,之後以記者身分報導國際情勢、經濟等。本書是他到美、英、法、以色列等國,訪談全球8位頂尖知識巨擘:賈德.戴蒙、哈拉瑞、林達.葛瑞騰、尼克.伯斯特倫、丹尼爾.科恩、威廉.培里、瓊.C.威廉斯、妮爾.厄文.潘特等,勾勒出未來世界樣貌。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