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2019教育創新100|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用合唱打開布農孩子的視野

親子天下

更新於 2019年10月23日07:46 • 發布於 2019年10月23日07:46 • 賓靜蓀
2019教育創新100|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用合唱打開布農孩子的視野
2019教育創新100|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用合唱打開布農孩子的視野

二○一二年,十二個「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孩子,爬上零下三度的玉山山頂,用清亮、乾淨的聲音,唱著〈拍手歌〉,然後拿出國旗揮舞。電影《看見台灣》最後這幕,讓許多人熱淚盈眶。

二○一三年,合唱團到了美國臉書總部前演唱。二○一五年,首次到歐洲,和著名的維也納少年合唱團尬歌交流,在聖彼得堡大教堂裡唱〈茉莉花〉,有如天籟,網路上不斷瘋傳。

走上國際舞台,感動世界的這群孩子不是父母積極栽培的天之驕子,他們來自玉山腳下的布農族十一個部落,很多家境很辛苦,未來上高中可能繳不起學費,父母甚至也不在身邊。

而站在台前幕後,指揮他們唱歌、收服他們靈魂的團長馬彼得,是一位看不懂五線譜、曾在念師專時拒絕學習音樂的國小校長。

透過練唱,培養紀律和品格

曾經,馬彼得看到布農族的小朋友不敢做自己。幾年前,他帶團下山參加合唱比賽,孩子聽到都會學校的唱法不同被嚇到了,對他說,「我們的聲音不對,他們的才是對的,我們不要唱了。」但後來屢次得第一,孩子逐漸知道,自己不但可以不一樣,而且可以是第一。

馬彼得琢磨他們歌聲、也鍛鍊他們自信和勇氣;他藉合唱,培養紀律和品格。

從小二起,每個週末,原聲的孩子都得早起、搭四十分鐘到一小時的車,聚集到信義鄉的「台灣原聲音樂學校」。練唱只有半天,其餘時間安排數學、英文、閱讀課程。孩子必須承諾每天準時做完功課、準時練唱、遵守團體約定,對自己負責。若無故缺席練習,則不能參加演出。

不是所有原住民孩子天生會唱歌,馬彼得發現「五音不全的一堆」,每個人變成好聲音的時間不同,他耐心等待。「有的孩子像大柱子,有的孩子是漂流木,漂流木有的很早靠岸,有的可能要到海邊才靠岸,唱歌也一樣。」有些孩子沒耐性磨練好聲音,馬彼得為他們創造另一個舞台—原聲打擊樂團。

對外,原聲安排各種出國、演出機會,最大的用意是希望提升孩子的眼光、自我期許,並提高平常練習動機。「在部落長大的小孩,若沒離開,從小到大看的就是那些人、那些事,」馬彼得觀察,「但出國看到世界有多大,就能相信自己的發展有無限可能。」

面對愈來愈多的掌聲和稱讚,原聲的孩子依然純真、專注,不會因得到太多關注而陶醉、驕傲。因為馬彼得總是提醒孩子,「把讚美當成煙火,享受一個晚上就好,第二天要恢復正常。」今年五十六歲的他,其實就是用身教,示範追夢的勇氣。他不希望孩子複製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挫折。

來自單親家庭,他喜歡跟著部落老人唱歌,但從不知自己有哪些長處,也曾為自己膚色較黑、成績不如人感到自卑。

馬彼得清楚記得,在師專就讀時,音樂老師花了一整堂課介紹五線譜的中央C,但從沒有上過任何音樂課的他完全聽不懂,下課前被叫起來問,他腦袋一片空白。老師一句:「這麼簡單的問題都聽不懂,你是怎麼考進來的?」他硬撐出來的自信被徹底擊垮,從此拒絕音樂。

直到當兵時被指定教唱軍歌,他才逐漸拾回信心和尊嚴。「還好我有音感、節奏感,還可以教小朋友,」馬彼得從不諱言,他得跟孩子一起學看譜。

找認養人支持孩子到大學畢業

原聲同時也幫助孩子勇敢面對教育現況。合唱團規定只能唱到八年級下學期,之後希望孩子專注在課業上,努力準備衝刺會考,進入高中、大學。更會按照孩子家中的經濟狀況,尋找認養人,每月一千元專款,替孩子儲存學費、生活費。

二○○八年馬彼得和建中退休老師廖阿貫等人,成立原聲教育協會,負責推動原聲所有事務。而成立一所以音樂為主的原民實驗學校,一直是原聲的目標。二○一八年,這個願望達成。招收布農、泰雅族國中畢業生的「原聲國際學院」在新北基督書院成立,提供以音樂和英文為特色課程的高中實驗教育,未來保存部落文化。

在「原聲國際學院」,每位學生必修合唱,阿卡貝拉(人聲伴奏)、打擊樂,並至少學習一種樂器,以及作曲、錄音、後製等相關技能。國英數等主科則全部由老師自編教材,課表也採用一個早上單一科目的主題式大節課,期望帶給學生更完整的學習。

「原聲國際學院」每年僅收1萬元學雜費、住宿費,所有其他經費都透過海內外志工募款,廖阿貫形容是「完全不計成本的撩落去」,但大家有信心先走穩這三年。「我們給孩子的承諾,是要照顧他們到大學畢業,」馬彼得無怨無悔的說,他知道要照顧約兩百二十個從小二到大四的孩子,負擔只會愈來愈大。但他的心願和努力,吸引了很多「天使」來幫忙。

原聲國際學院第一屆10位高一新生、校長邱媛美(中)及老師們。呂克勝攝

原聲教育協會裡都是義工,兩位「內務天使」是台北建國中學退休老師,「海外天使」是美國矽谷退休企業家,他們都和馬彼得達成共識,「要照顧孩子到底,絕不中途放棄。」

大人的愛和努力,孩子們看在眼裡。念大傳系三年級的的幸念緹,非常懷念那段「被糾正得很厲害」的練唱日子。她早把原聲當成第二個家,也把回饋原聲、回去接棒當成自己的夢想。「馬校長當初想要成立原聲,就成立了,我也想學他,可以勇敢做夢。」

台灣原聲教育協會│小檔案

教育創新特色:協會成員全為義工,出錢出力,幫助小二到大四的布農族孩子,從成立合唱團、打擊樂團,到成立假日音樂學校、實驗高中,用音樂凝聚孩子和部落的情感和認同。

教育創新不藏私:藉合唱,培養紀律和品格;也用愛的教育,拉拔部落孩子專注學習。

加入親子天下LINE好友,睡前看好文

延伸閱讀:

2019教育創新100 | 香港優質生命教育中心:逼人成功,不如先學失敗

【完整專輯】2019教育創新100, 素養深學習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