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2018 Mercedes-Benz A-Class x C-Class 科技、駕乘短體驗

小七車觀點

更新於 2018年09月21日22:53 • 發布於 2018年09月19日06:50

喧騰已久,全新第四代 A-Class 在歌手蔡詩芸充滿潮流感的歌聲陪襯下於 8 月底正式在台亮相,為更深入了解 Mercedes-Benz 車系改款所涵括的所有嶄新設計內涵與技術創新,台灣賓士特別規劃在 9 月初舉辦一場產品說明及短體驗行程,其中不僅介紹 Mercedes-Benz 在今年搭配 The new A-Class 上市主打的智慧資訊娛樂系統 MBUX,以結合 Mercedes me connect 互聯功能帶來創新人車互動,同場也展示預定於 9 月 21 日發表的 The new C-Class,與所搭載的 EQ Boost 動能科技。

台灣賓士在今年 9 月初選擇在新竹縣北埔鄉麻布山林舉辦 A-Class & C-Class 小型體驗會,同場除了全新發表的 A-Class 車系之外,當時尚未亮相的全新 C-Class 也同步曝光,讓與會者一探 EQ 動力系統的駕乘感受。

 

Mercedes-Benz C-Class 

首先看到的是全新改款 C-Class 的部分,現行款是 Mercedes-Benz 自 1982 年推出傳奇的 190E 車系之後的第五代改款作品,整體延續 2014 年大改款車型的輪廓,值得注意的是,在車型方面依照 Mercedes-Benz 對 C-Class 車系的開發邏輯,它們在每個世代都會推出一個過去從未有過的新車型式樣,例如在 W202 世代首度提供了 Wagon 車型、W203 世代推出了 Sports Coupe 掀背車型,在 W204 世代則推出 Coupe 版本,在這次改款 W205 世代,則將提供 C-Class 車系前所未有的敞篷版本,國內市場也確定將會與其他車型同時導入。

Mercedes-Benz 對每一代 C-Class 車系都會推出一個過去從未有過的新車型式樣,在全新改款 W205 車系中將提供前所未有的敞篷車型。

 

其實早在 W201 時期 Mercedes-Benz 便有敞篷版的原型車催生計畫,如今這個概念終於也在第五代車型上付諸實現。

 

全新 W205 敞篷版本強調 20 秒內完成開篷動作,並且能在時速 50km/h條件下開篷,同時擁有開篷最高距地 2 公尺的優點,在部分室內停車場中亦可操作。此外 W205 敞篷版行李箱收納也具有不亞於中小型房車的水準,收篷容積 265L、張篷容積可達 330L。

 

在車系編成上,改款 C-Class 取消 C250 的級別改由 C300 代之,國內共計導入 C180、C200、C300 和性能版 AMG C43 四款車型以及 1.6L、2.0L、3.0L 三種動力編成。

 

動力編成方面除了 C180 維持與改款前相同的 M274 1.6 升動力系統之外,C200 與 C300 皆改用編號 M264 的引擎族,其中 C200 排氣量由 2.0 升降至 1.5 升,並且導入 EQ Boost 48V 輕型複合動力驅動元件,最大馬力增加 14hp,最大扭力增加 140Nm 之譜,C300 則受惠於改良後的 M274 2.0 升引擎搭載,在馬力方面提升 47hp,扭力提升 70Nm,至於 AMG C43 則是搭載與改款前相同的 M276 V6 3.0 升引擎。

受到日益嚴苛的環保法規影響,全球車廠在近年來皆歷經引擎小排量化和電能化的發展,在真正進入純電驅動時代之前,油電複合動力系統儼然是目前動力系統中的顯學,Mercedes-Benz 在此領域發展已有數十年歷史,並且在近年正式將 EQ 複合動力系統推向前線的量產車作品,而國內預定導入的改款 C-Class 便是首批採用這套先進系統的車型。

Mercedes-Benz 最新主打的 EQ 動力技術主要分為三種等級,其中本次改款 C200 搭載的 EQ Boost 48V 輕複合動力為第一級,在中高階或是運動車款則將搭載第二級高電壓設定的 EQ Power  插電式複合動力系統,在高性能車款上亦將導入第三級 EQ Power+ 插電式複合動力。

 

有別於傳統的引擎機電系統,48V 系統最大的差異在於發電機與啟動馬達合而為一的設計。不過傳統引擎所搭配的 12V 電池仍然保留,因此需要透過鋰電瓶控制模組變壓與 12V 電瓶雙向溝通。

 

圖為 48V 複合動力系統所搭載的鋰電瓶模組 (含括DC/DC直流交換器控制模組以及電池模組),其中電池模組容量 20Ah,總功率 0.96kWh,重量 12.6 公斤,控制模組重量 2.5 公斤。以原廠預估值來看,這組 48V 電瓶具備3年保固、可使用 5 年以上的時效,以 6 萬元預估價來攤提尚稱合理負擔的範圍。

 

傳統的12V電瓶本體移至後車廂下方。

 

目前汽車產業在一般乘用車的複合動力系統中主流採用 48V 直流電的規格,Mercedes-Benz 解釋,最主要是因為德國方面規定超過 60V 為高壓電,若要進行相關作業,該名技師需要通過特定的考核並領有證照才得以施作;48V 直流電無論功率的增減都會在 60V 以內,不屬於高壓電範疇,因此可快速整合於動力單元當中,一般經過原廠訓練的技師即可處理,不會增加額外的售後維修門檻。Mercedes-Benz 透過 EQ Boost 48V / EQ Power/EQ Power+ 三階分級制度明確的針對不同消費族群提供可以負擔的起的複合動力應用。

現階段 Mercedes-Benz 的市場競爭對手也紛紛投入 48V 複合動力系統的開發項目,其中 BMW 目前尚無相對應的產品,但預計在下一代的 3-Series 上就能見到,至於 Audi 目前國內市場怖建的產品線也尚未提供,預計 2019 年導入的大改款 A6/A8 車型上將可見到 BSG 輕型複合動力系統的搭載。

這次的活動中也進行了短乘試駕體驗,我們將 C-Class 的重點鎖定在搭載新世代 48V 系統的 C200 車型上面,在 5 人滿載的條件下,雖然帳面數據在獲得機電系統的輔助下具有更優於傳統燃油引擎的扭力,不過實際上仍能感受到 1.5 升引擎先天物理特性的限制,在起步與超車時的動力牽引表現僅能說略快於傳統渦輪增壓,但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提速感或是推進力道。相較之下搭載 2.0 升引擎的 C300 在動力牽引表現方面就頗有感覺,但值得一提的是 C200 由於 48V 系統的搭載,在引擎啟動時的震動以及寧靜度方面都遠勝過舊款許多,以它的市場定位來說算是頗能切中消費者的使用訴求。

 

Mercedes-Benz A-Class 

Mercedes-Benz A-Class 這次的主要重點集中在內外的進化以及 MBUX 系統的應用介紹。外觀方面,第四代 A-Class 延續家族化的單柵鑽石水箱護罩設計,保險桿兩側進氣孔較第三代外擴,頭燈採用類火把式 LED 設計,呈現更具侵略感的視覺效果。車側具有更具跑格的低趴造型,輪圈則依車型提供 16 至 18 吋不同造型與尺碼選項。

改款 A-Class 車長較前一代增加 30mm 達到 4,419mm ,車寬增加 14mm 達到 1,796mm,車高為 1,440mm,軸距則為 2,729mm。台灣賓士針對國內市場車型規劃外觀套件搭配,A 180 選用 Style 風格,A 200 選用 Progressive 套件, A 250 則選用 AMG Line 設計。

新世代 MBUX 車載多媒體系統,支援 Mercedes me 聯網機能,可透過自然語音辨識進行聲控,也具備深度學習能力,可輕鬆使用遠端監控、遙控發動、故障回報、導航資訊及多媒體娛樂等功能。台灣賓士提供 6 款飾板及 3 款座椅供 A-Class 車主挑選,而360度環景攝影系統、HUD抬頭顯示器及無線充電裝置等配備也出現在第四代 A-Class 當中。

在主動安全系統方面,全新 A-Class 向 S-Class 的規格看齊,並且新加入兩項配備包括車速在 70km/h 以內可啟動單車客主動防撞輔助,另外則是盲點輔助含離車警示(最長可達 3 分鐘)。

 

外型設計上,改款 A-Class 具有識別鮮明的 A 字型車頭設計。

 

W177 車頭的高度教改款前大幅降低 5cm 之多。

 

改款 A-Class 此次在空氣阻力方面做了幾項設計,包括更扁的車頭設計、並在車頭增加了 Air curtain 的導流孔,輪圈部分也著墨甚多,將早期賽車科技中的低風阻框設計重新導入市售車當中,將過往強調散熱性而大幅度簍空的設計加入更多的穩定氣流平面設計。

跳脫大幅度樓空的設計,Mercedes-Benz 此次藉由 A-Class 大改款的機會重新回歸低風阻框的懷抱,在保有新世代設計感之餘,也能獲得更好的空氣力學效果。

 

 

W177 世代的 A-Class 除了外觀變化之外,許多細節的設計也都更加符合人性化,以視野來說,就將高音喇叭改至 A 柱同時降低後視鏡位置,讓前側的死角降低,駕駛對路況的掌握度更高。

 

後行李箱的開口較前代更大,行李容積也從 341 公升躍升至 370 公升。

 

NVH 工程的改良也是這次改款的重點之一,強調朝向 C-Class 的表現看齊,在全車噪音源的部分強化阻隔,現場也直接展示了引擎防火牆的隔音填充內容,即便引擎蓋並未披覆隔音棉,但肅靜品質卻更為優異。

 

懸吊系統方面,A180/A200 車型標準配備非獨立懸吊系統,原廠表示,這樣的設計最主要是因應油電複合動力系統的搭載,藉由非獨立懸吊造就較大行李容積的特性來置入複合動力系統,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車主選配可變阻尼懸吊系統,則該車將會搭載多連桿懸吊。

A200 以上車型提供多連桿懸吊,所匹配的鋁圈也會從原本的 16"-18" 進一步提供升級選配 19" 鋁圈。

 

在 A-Class 的駕乘體驗中我們選擇搭載非獨立懸吊的 A180 為主要對象,畢竟這種懸吊結構在一般乘用車當中相當普見,因此在操控反應上並沒有過於誇張的不堪,實際上 A180 的操控相當易於掌控,雖然懸吊的設定偏向舒適,但滿載人員的條件下在山路上走行倒也不會拖泥帶水,具有相當不錯的穩定性表現,相對來說,搭載獨立懸吊的 A250 反應就比較活潑許多,對於輕熱血駕馭需求的駕駛而言,可以提供更進一步的操控趣味,224hp/5,500rpm、35.71kgm/1,800rpm 的出力,開起來也力量飽足,令人愛不釋手,在原廠的調校下,兩種不同的設定其實都頗能符合該消費等級買家的用車屬性。

由於此行係以課程解析為主,體驗為輔,因此實際的駕乘體驗時間並不多,後續 7car<小七車觀點>也將針對 Mercedes-Benz A-Class 與 C-Class 各別再進行更深度的試駕剖析,敬請持續關注我們所帶來的延伸報導。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