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0~1歲健檢 17個重點項目一次看懂

嬰兒與母親

更新於 2019年11月12日15:18 • 發布於 2019年11月12日00:00
0~1歲健檢 17個重點項目一次看懂
0~1歲健檢 17個重點項目一次看懂

 

0~1歲身體檢查項目

【身高】

檢查方式:身高未達標準有可能是遺傳家族疾病,或罹患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稱玻璃娃娃)。

 

【體重】

檢查方式:體重未達標準有很多可能的原因;包括營養不足、吃得太少(奶量不足)、肝臟發炎、內分泌失調、生長激素缺乏、幽門狹窄、腎病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媽媽營養不均或營養不足…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寶寶的食慾、身體代謝及發育造成影響。

 

【頭圍】

檢查方式:頭圍未達標準有可能是囟門(腦部骨縫)提早癒合。

 

在眾多檢查項目中,身高、體重、頭圍是每次健檢皆會量測的基礎項目。正常發育的寶寶身高、體重、頭圍應該會落在同一區間,如果寶寶其中一項或兩項數據特別高或特別低,或三項數據脫離原有區間,突然大幅增長或減少,代表發育出了問題,必須做進一步檢查。

 

 

【頭部】

檢查方式:滿月以後醫師會檢查寶寶頭部的血腫塊是否依然存在、是否已經被身體吸收鈣化,同時也會檢查寶寶頭皮是否長出皮疹,確認皮疹是否為脂漏性皮膚炎。

 

【囟門 】

檢查方式:滿月以後醫師會檢查寶寶的囟門,確認囟門大小與平坦度,並確認囟門骨縫是否存在。正常囟門的寬度大概在3~4公分之間,約1~2個指腹寬;囟門平坦代表正常,膨出代表腦壓高,凹陷有可能是缺水或脫水。囟門骨縫消失代表囟門提早癒合,寶寶未來頭型恐發展異常。

 

【頸部】

檢查方式:寶寶滿2個月即可檢查是否有斜頸。此時會先讓寶寶正躺,觀察寶寶的頭是否會傾斜朝向某一側,觸摸脖子兩側檢查是否對稱、是否有硬硬的腫塊(硬腫塊代表頸部纖維化)。接著會讓寶寶趴在床上,觀察寶寶是否可以將頭部抬離地面45度、頭抬高以後是否斜向一側。

 

 

 

【眼睛】

檢查方式:寶寶滿2、3個月以後即可做眼睛檢查,此時會用探照燈檢查瞳孔大小是否一致、瞳孔反射的光點是否平行落在兩個瞳孔的正中央、光點顏色是否正常,若某一眼光點位置往內偏或往外偏,有可能是內斜視或外斜視,須轉介眼科檢查。

 

【口腔】

檢查方式:觀察兩側口腔及舌頭是否長出白點,評估白點是良性的珍珠瘤或病理性的鵝口瘡,再檢查下門牙是否開始長出牙齒,正常發育的寶寶通常會在9~10個月冒出第一顆牙。寶寶長牙以後須觀察牙齒是否為均勻的白色,若牙齒有黑點或發黃,可能是先天琺瑯質缺乏或發育不良。如果寶寶滿1歲以後仍未長牙,須轉介牙科檢查。

 

【聽力】

檢查方式:詢問家長孩子平常對聲音的反應,包括聽到劇烈聲響是否會做出張開手腳、大哭等驚嚇反射;聽到手機鈴聲、吹風機等較明顯的聲音是否會探詢聲音來源,有時也會現場搖動鑰匙圈或玩具測試寶寶對聲音的反應。

 

【腹部】

檢查方式:撫摸、按壓腹部觀察腹部是否凸起或出現硬硬的腫塊,腹部出現硬塊有可能是神經母細胞瘤或肝、腎等內臟長腫瘤。再來觸摸肋骨下方確認是否摸得到肝脾、肝脾是否腫大,肝脾腫大通常和血液或肝膽疾病有關,也可能是地中海型貧血。

 

【肚臍】

檢查方式:臍帶脫落以後須確認肚臍傷口是否乾淨完整、有無息肉或發炎。

 

【疝氣】

檢查方式:觀察腹股溝是否因為腸子掉落而單側腫大或鼓起,若確認寶寶罹患疝氣,醫師通常會轉介小兒外科處置,以免寶寶哭鬧造成腸子再度掉落。寶寶開始走路以後腹壓增加,出現疝氣的機率較高,家長須多加留意。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