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黃瑽寧:當個與時俱進的「E病人」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更新於 2020年02月26日03:53 • 發布於 2020年02月26日03:53 • 黃瑽寧
黃瑽寧:當個與時俱進的「E病人」
黃瑽寧:當個與時俱進的「E病人」

◎完整報導請見《親子天下》雜誌72期《30個專家工具箱》>>

「醫生,我看網路上說……」相信很多醫生,一聽到病患或家屬用這句話做為開場白,就眉頭一皺,知道又要開始替網路上錯誤的資訊解釋半天,想到就覺得又氣又累。

不可諱言的,以台灣網路媒體曝光的文章水準而言,斷章取義,錯誤百出的情形並不少見。尤其是內容農場(Content Farm,用熱門關鍵字製造大量網路文章,以提高點閱流量獲取廣告收益)中,那些出處不詳的文章,或是無孔不入的置入性行銷健康新聞,醫生就算想導正錯誤的健康觀念,恐怕得要花好幾小時也講不完。

但是這種傳統「權威醫師vs.傻瓜病患」的醫病溝通模式,難道是不可改變的嗎?當然不是。新世代的醫病關係,的確是應該從權威模式,進展到一種合作的關係,但前提是你我願意花時間,認識自己的身體,並且了解基本的科學邏輯。

美國最近有一位爆紅的作家、演說家,曾經在TED演講,他的名字叫做戴維.德博卡特(Dave deBronkart);戴維原本的職業並不重要,因為現在他被廣為人知的身分,是一位「病人」。

在五十七歲那一年,戴維被診斷出末期的腎臟癌,被宣告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然而,原本就是電腦重度使用者的他,開始藉由網路上的資訊,尋找讓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演講中,他強調了一件事情,就是他知道如何分辨錯誤的網路內容,去蕪存菁,挑出他所需要的正確資訊。所以他沒有浪費醫生的時間,而是單刀直入的詢問某種替代療法的可能性,最後在醫生與病人合作努力奔走之下,他成功的活了下來,距離當初被宣判死刑的時間點,已經將近十年了。

戴維藉由正確的網路資訊救活自己,所以大家叫他「E病人」戴維,在《Let Patients Help!》一書中他把E病人的定義為:天賦權力(Empowered),積極參與(Engaged),被教育(Equipped),得到能力(Enabled)。簡單來說,就是讓醫生不再把病人排除在醫療決策之外,而是給予病人權力決定自己的的治療方針,讓病人積極參與治療的決策過程,醫病互相交流所知,最終讓病人學會與自身疾病相關的知識。

4點判斷,過濾網路錯誤資訊

在我當醫生執業的十多年裡,就經歷過好幾次,由病人家屬自己在網路上找到疾病的病因,跟我討論之後對症下藥,而最終成功治癒的案例。然而要成為這樣的E病人並不容易,因為他們要在茫茫的網路資訊中,挑出有用的資訊,必須有基本的科學邏輯思維,才不會「看一個,信一個」,浪費時間,又錯失治療的契機。

該如何篩選出網路上正確的醫療資訊,我提供下列步驟,提供大家參考:

❶ 這個網站可信嗎?正確文章只會出現在正確的網站,所以那些廣告一大堆的內容農場網站,基本上就是應該直接忽略不用看了。以網址而言,政府網站的.gov網址,或學術網站.edu網址,通常文章的內容比較可信。

❷ 這位作者可信嗎?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列出作者,沒有作者的文章,不看也罷。還要考量這位作者的學歷為何?有沒有常常替廠商代言做廣告?

❸ 是否有引用科學的研究報告?文章如果只會端出「某專家說」,或「某古書有云」,甚至最糟糕的「我自己用了覺得很好」這些無法被證明的論點,基本上就要存疑真實性。

❹ 是否太過誇大效果?所謂的浮誇式論述,就是「只會說東西有多麼好、多麼棒」,卻絕口不提風險,或無效的可能性。

病人意識抬頭,知識也要進化

二○一○年英國諾丁漢大學附設醫院,針對五項兒童常見的健康問題,放到搜尋網站Google上找資料,看看「估」出來的資料是否正確。如果把搜尋出來的前一百項結果拿出來分析,發現只有四成的網站刊登的是正確資訊,另外有一成是錯誤的資訊,其他一半則是剛好帶到關鍵字而已,並沒有回答到問題。正確與錯誤的比例,大約是四比一。

我把同樣的問題翻譯成中文,放到Google上搜尋,發現中文搜尋的結果更加慘烈:比如說麻疹疫苗與自閉症的關係,前十項竟然有高達六成是錯誤的資訊,正確與錯誤比例是「二比三」,錯的比對的還多!但是我發現一個妙招,如果把搜尋區域限定在「台灣」,排除簡體中文網站,正確與錯誤比例就暴增為「五比一」,繁體中文搜尋大勝!總而言之,一般人要從茫茫網海中,挑出那少數正確的醫療資訊,可能要從我上述的篩選標準,做一些基本功課。

許多研究都顯示,當醫師與病人一起合作替疾病找出路時,所得到的醫療效果是最棒的。台灣已經邁入已開發國家,病人意識抬頭,跳脫過去「醫生說了算」的單向醫療模式,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既然我們都同意「自己的身體自己關心」,卻在健康的知識上沒有與時並進,那對醫療的品質傷害反而更大。如果是這樣,那還不如聽醫生的話比較安全。 

◎完整報導請見《親子天下》雜誌72期《30個專家工具箱》>>

爸媽一定要知道的兒童友善醫療>>

黃瑽寧好書傳送門《從現在開始,帶孩子遠離過敏》  博客來Shopping

《發燒免驚!搞懂流感、腸病毒,小兒生病不心慌》  博客來Shopping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