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面對自己的恐懼

Heho生活

更新於 2019年03月20日06:20 • 發布於 2019年03月20日00:00 • HEHO編輯部

「恐懼是邏輯的退讓,是理性模式的自願讓步; 我們不是屈服於它就是與它對抗,無法折衷。」-­­­­­­­­­­­­­­­­­­­­––––––美國小說家Shirley Jackson。(原文:“Fear is the relinquishment of logic, the willing relinquishing of reasonable patterns. We yield to it, or we fight it, but we cannot meet it halfway.”)

我們的很多負面情緒都出自於「恐懼」。害怕失去、害怕某個可能發生的事件、害怕被評論、害怕不被愛…。在現實生活中,似乎很容易出現這樣的恐懼與害怕,莫名地開始將我們的情緒帶往一個充滿未知與無望的負面地帶。雖然恐懼不見得都是壞的,適量的恐懼可以激發我們的生存本能,迫使我們更有動力、更努力的去做一些改變與調整。但若讓恐懼張狂地無限蔓延,卻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全、感到慌張,寢食難安,快樂不起來。

我到底在害怕什麼?

當發現自己開始焦慮,出現無法平息的慌亂感,「我現在到底在怕什麼?」會是首先需要問自己的。當一個人被恐懼淹沒的時候會是無比慌亂的,可能連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慌什麼、在擔心什麼,就是覺得好像一顆心懸在那兒,無法安定。問問自己到底在怕什麼,是一個試圖自我探索與自我瞭解的開始,幫助自己冷靜地停下來思考與釐清,找出恐懼的主要來源。

外界想要強加於我們身上的恐懼

有些時候,恐懼感可能源自於「他人希望我們感到恐懼」而將這樣的情緒經由各樣的方式,強加於我們身上,以達到對方的某些目的。可能是職場中上級對下級的控制、員工對上層的威脅,也可能是親密關係、親子關係中的情緒勒索。

當釐清自己的恐懼感是出自於「他人希望我們感到恐懼」的時候,我們必須記得自己是可以有所選擇的,這份恐懼是屬於對方的,對方為了達到目的而希望我們感到擔心害怕,而不是我們應該要去扛下這樣的擔心害怕。當我們內心堅定地明白自己不願意屈服於這樣的狀況的時候,這是一個對自我的宣告,告訴自己:我可以選擇不要接住對方丟過來的恐懼。

未知數所帶來的恐懼

生活中的未知數時常成為我們的恐懼,當一件事或一個人「與我們期待的不相符」、「超出我們的可掌控範圍」時,我們便會感到害怕、擔心,甚至開始恐懼。但當我們靜下來去釐清當下的狀況的時候,會發現多數時候我們是在擔心害怕那些「尚未發生」的事,即便事情的走向很可能會導向自己所恐懼之事,但我們必須提醒自己先「面對當下」。living in the moment,處理當下能處理與應對的事,當自己已盡力而為,那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當盡的那份責任,若繼續擔心害怕尚未發生的事,不但對該事件無濟於事,反而平白耗損了我們的力氣,影響我們的情緒。

就如同作家Shirley Jackson所說的,對於恐懼我們不是對抗它就是屈服於它,無法折衷。若我們不想任由內心的恐懼在心中蔓延,唯一的方法就是面對它、與它對抗。當發現自己已與恐懼對戰到無力的時候,也一定要尋求其他方的協助(家人朋友、信仰、心理諮商), 而不是任由自己的情緒與生命被恐懼綑綁。

※本文作者為呂孟樺,授權自初和心理,原文見此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討厭一成不變的日子? 7 件可為生活帶來改變的事
給自己一個新開始!一份你最該「斷捨離」的物品清單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