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青春期孩子講不聽,罵下去就對了!

三采文化

更新於 2019年06月27日15:18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1日04:00

文/《小心肝變大暴龍》舒霖(柯書林)

「現在的小孩不但講不聽,還會耍脾氣,我們做家長的,真是又氣又不知要怎麼辦?」

「以前我們也不是沒有青春叛逆啊,可是最起碼在面對長輩時,我們還是懂得要忍在心底。」

「現代父母還得來上親子講座,我爸媽那年代哪需要懂這些,時代真是變了,現在專家都說要我們尊重孩子啊!」會場頓時委屈聲四起。

「請記住今天我給大家的口訣:罵小孩有益健康。你們等會兒回家就可以『健康』一下,如果孩子一臉訝異,就說這是專家教的。這樣有沒有稍微開心點?」在我一臉認真地講著時,現場家長忍不住都笑了出來。

之所以跟大人這麼講,一方面是心疼眼前的家長為了改善親子關係,特地犧牲下班後的休息時間跑來聽講,在困境能否突破猶未知的情況下,至少逗逗他們開心;另一方面也是真的想提醒他們:允許自己心安勇敢對子女「有話直說」。畢竟坊間有太多教養書建議父母在面對孩子時要保持高E Q,結果讓某些努力想做到好脾氣卻破功的家長,陷入更深的挫敗。

「但請大家在『健康』一下時,可別趁機亂罵一通喔。我聽過有家長把『擔心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會讓視力受損』一路講到『怎會生出像你這種小孩……』還有更誇張的,會把自己嫁進夫家後的命苦給一併扯入。」說到這兒時,已有家長笑到抱肚子了。

「在大家開心之餘,務必留意後頭還有一句喔!」趁著現場氣氛不錯,立馬輸入更重要的觀念:「管教孩子切記要講重點!『小心罵久會傷肝』就算要論理陳述,最多別超過兩分鐘。」

只聞現場笑聲暫歇,取而代之的是一陣怨嘆。「我們以前被父母修理時哪來這麼多規矩!」「以後管教小孩豈不是還要帶計時器?」「講沒兩句他就翻臉了,壓根聽不進。」

「我跟各位都是同個年代長大的,怎會不清楚呢」趕忙表明與現場家長站在同一陣線。「我還為此查了很多心理學,但也找不出答案。後來發現可能是因為兩代成長時空背景不同所致,容我歸納兩點最大差異給你們參考:一,別忘了當時國家處於戒嚴階段。在那時代,要是哪家小孩敢對長輩大小聲,左鄰右舍都會出來一起痛罵那個不肖子。哪像現在聽見隔壁有大人在凶孩子,手機一撥就是113;二,當年子孫輩的『產量』都很大,『單價』難免比較差。沒記錯的話,那時候過年吃年夜飯,輩分夠的才能上主桌,哪像現在的小孩各個宛如限量精品,一堆大人搶著抱,初出茅廬就已成主桌常客。」一本正經解說臨床多年的觀察。

「真的就是這樣耶!」好多家長點頭如搗蒜。

「誰叫我們投胎得太早?產量多到宛如拿回家還被嫌占空間的贈品。」邊講邊搖頭感嘆。「哪像他們這批『限量供應』的寶貝,不是金孫就是千金,各個身價不凡。就算胡鬧發脾氣也只能輕聲跟他們講道理,哪能隨便打罵?」

但見現場爸媽聽得聚精會神。「至於才剛開口就被孩子嫌煩的情況,我也是觀察了好久才發現:現在孩子數量不多就算了,偏偏家裡、學校的長輩一大堆,一天可以被念兩回跟每回兩分鐘的『扣達』,早被其他大人給用完啦!」說完雙手一攤,現場瞬間又爆出笑聲。

「由於現下『少子化』、『高齡化』的情形嚴重,我建議大人想要靠『罵小孩』來『健康』一下時,最好是先排個輪值表。記得,先擬好管教重點,再找他開講,比較不會忘了時間,畢竟暢所欲言很容易上癮。」講解這方法時,連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可是說了也沒用啊!他還是手機繼續滑,不甩人!」

「我那孩子完全充耳不聞,唸再多次也依然故我啊!」

「罵小孩哪有紓壓,不僅叫不動,光看他表情跟眼神就更火大。」

「我有說孩子聽你們罵完後會改變嗎?」

「他沒耳聾就會聽見,他只是裝作沒聽見,故意不反應。」

「你不知你的對手是個有骨氣(有股氣)的準大人嗎?」

兵來將擋,接案多年下來,對於家長的委屈跟疑問早就瞭若指掌。

「這只是跟孩子過招的『第一回合』喔!切記:教訓孩子時,別盯著他的眼睛看,不然肯定越講越生氣,一不留意又會超過兩分鐘。畢竟,罵孩子的初衷本來就不是為了要傷害他啊!所以把教訓的重點講完後,記得補一句『以上媽媽這些意見,你自己再斟酌參考!』接下來的重點則是盡快離開現場,記得不要回房間生氣,否則不過多久一定會再次跑進孩子房裡『大爆炸』。最好直接走去祖先牌位前,拜託他們保佑後代。如果跟我一樣信基督,可以到陽台跟天上的父祈禱。」現場有爸媽笑出聲,但也有人忍不住搖頭。感受在場這麼多巴不得子女早日懂事的眼神,忍不住嘆口氣道:「唉,為人父母有盡本分地管教孩子,還不忘向上蒼祈求保佑子孫的命運,能做到這樣,也算稱得上是『既盡人事,也聽天命』的專業家長囉。」

「所以就看著孩子繼續沉迷網路不唸書?」又是一句「心有未甘」地提問。「當然不是!結束『第一回合』的管教與祈福後,當然要重返戰場,展開第二輪的務實談判。」我語帶堅定地回應。

延伸閱讀:菌從哪裡來?孩子的腸道菌最先來自母親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