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遊戲動漫

電競選手陸瑤》用打電動實現夢想,電競選手也是運 ...

大家健康雜誌

發布於 2019年11月25日05:37 • 作者:大家健康雜誌

電競產業近年蓬勃發展,也吸引無數對遊戲熱愛的青年投入其中,今年《英雄聯盟》LPL聯賽春季賽冠軍可獲得人民幣150萬元的獎金(約650萬台幣),而台港澳賽區的LMS聯賽冠軍也有150萬新台幣的獎勵。就連手機遊戲的《傳說對決》,今年AWC世界大賽的冠軍獎金也高達20萬美元。打電動養活不了自己,似乎早已成為過去式。

不過,電競產業培育出的並不僅僅只有這些選手,去年狼谷電競台通過NCC審核,成為全台首家專業電競台,員工近百人。而前傳說對決HKA戰隊選手陸瑤就是該台的賽評之一,退下選手身分的他,如今在另一個領域為台灣電競做出貢獻。

家裡開電動機台店
從小接觸各種遊戲機

談起自己的年少時期,陸瑤說和一般學生差不多,差別是自己家裡是開大型電動機台店的,所以從小就不斷接觸各種遊戲。最早玩的遊戲是陸行鳥賽車,然後電腦開始有線上遊戲後,他也立刻就開始接觸了。這段時期最沉迷的遊戲是《三小俠》和《百變恰吉》。

「最有技術的遊戲吧,難度太高了,他有很多防守反擊,你要在0.2秒左右按出來才行,而且要按三個鍵才能用出來。可是等你反應到再按就來不及了,所以你要先預判。」陸瑤這麼說道,因為這款遊戲,玩家之間的強弱差距很明顯,也讓他發現自己的遊戲天賦。「那時候我打到伺服器第三。」

當時的電競風氣還不算很好,大多數人也都認為打比賽只是娛樂,不能當飯吃。陸瑤說他那時比較擅長於第一人稱射擊(FPS),但也沒有打算要以職業選手為志業,而是在專科畢業後就去當健身教練,「我那時候在玩《英雄聯盟》有打到大師的牌位,不過這個等級的選手在台灣有好幾百個吧,如果要當職業選手要打到前30才行。」

每天打電動超過10小時
曾有過職業倦怠

而在開始工作後,陸瑤坦言自己打電動的時間更少了,因此只能改玩手遊。「那時候也不算是很認真在玩啦,就是好玩。」但是金子總會發光,一次無意義的閒聊,意外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我同事那時候玩傳說對決的牌位已經爬到很高了,他和我說:『你電腦打得好,手遊未必強。』因此我和他保證說:『一個月內一定追過你。」之後我好像打了兩個禮拜就升上菁英了。結果因為排行榜名次浮動太快,就被其他高手發現,找我去組隊了。」

隨著遊戲場次越來越多,陸瑤也越打越好,也在一次比賽中被職業隊所相中,「是真的被找了之後,才意識到有這個可能。」就此開啟他長達兩年的選手生涯。

就如同其他運動競技項目一樣,電競選手一樣是要透過大量的練習來實現目標,陸瑤透漏他們每天平均練習時間為10~12小時。自己也曾練到有些倦怠,到最後一看到遊戲畫面、聽到聲音就反感。「每個選手都會,但我就是不想輸啊!」因為競爭激烈,所以如果不好好練習隨時會被淘汰。

手遊和桌遊致勝關鍵不同
不可或缺的是團隊合作

陸瑤笑說,玩桌遊的好像都有點瞧不起玩手遊的,不過他卻不那麼認為,「我玩電腦遊戲一開始操控很強,但我玩手遊一開始會手殘。所以我會覺得手遊蠻難的。」陸瑤表示,「如果說一款遊戲的操作極限為100分,有些職業選手用電腦可以達到這個極限;但手游的極限操作只有80分,因此一般人玩手遊,很容易就能達到這個巔峰。」

他進一步解釋,手機操作的反應沒那麼直接,所以一些微操是無法完成的,你必須在你先天優勢和一般人一樣的情況下打贏他們,更加不容易。「而電腦遊戲在選手操作的好的情況下,是有機會一個人帶起風向的。」

陸瑤說,關鍵是五個人要做同一件事,由於地圖變小,所以反應要更快。「假如《英雄聯盟》從中路走到上路要花20秒,《傳說對決》就只能用8秒,你多走1秒就是失誤,你考慮的時間更少,兩款遊戲著重的地方不一樣。」

他還表示,《傳說對決》差一個隊員就差很多了,「用MAD TEAM舉例,少兩個隊員從世界冠軍到現在這樣。而且他們新進的兩位新人也都很強,但就是化學效應不一樣。」英雄聯盟更吃個人實力,雖然也會看團隊默契,但比例就沒這麼重。

電競正式成為亞運競賽項目
社會才對電競選手改觀

亞洲一直以來對新興行業的接受速度較慢,尤其是電競選手長久以來被社會看做是「打電動」的不入流工作,不但薪水不穩定、外界觀感也差。

回想起自己當初和家人、朋友坦言成為職業選手時,陸瑤表示當下也是很多人勸他找份更穩定的工作,或是繼續升學。但他笑說自己性格比較判叛逆、決定的事情就一定會去做,否則可能會鬧革命。「我是不能被逼的人。」他分享說自己曾在15、16歲跟家人吵架,結果就離家處走兩個月,「直到沒錢才回來」。父母也比較開明,放手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也希望他能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

這種情況直到去年亞運,電競正式成為賽會的競技項目之一後,才漸漸有所改變。「就開始有人聽到這個職業後,會覺得『哇!蠻酷的』的這樣。」陸瑤認為亞運是一個分水嶺,傳媒不斷報導,也讓社會大眾的想法有些改觀,開始認為電競選手也是運動員,只是項目不一樣而已。

去年由於在隊伍中的定位發生改變,陸瑤認為,打比賽帶給他的成就感不若以往,因此毅然選擇從選手身分退役。

「雖然目前算是已經退役,但還沒有發聲明,因為我還在公司裡,還沒離隊。」談起近況,陸瑤輕描淡寫的這麼說道,「離隊後暫時先當練習生教練,之後公司不培訓,目前就是專心開直播,然後上一些節目,差不多一年。」

雖然從選手的位置退了下來,不過陸瑤仍然在電競圈,偶爾在狼谷電競台擔任賽評,平時則是以開遊戲直播來賺錢。

打電動不是為了娛樂和賺錢
而是實現夢想的途徑

談到現在和過去選手時代有何不同,陸瑤認為就是身分上的轉換要再去適應,以前是看別人好的部分,現在是看人家做得不好的地方。「因為賽評主要是挑毛病,而選手時期則是看到人家好的部分會去學習。」

而過去擔任選手的經驗,也讓他相比其他人在觀看比賽時有其獨到的見解,「我從以前玩遊戲時就是擔任隊裡的指揮者,因為被人家帶到輸我會很不爽。」陸瑤說,「而這對我現在的賽評工作上幫助頗大。假設我轉播到的比賽,一支坦克去送頭,有可能是他們隊的指揮者要求他這麼做的,就會在那個情境中想更多。」

至於對未來的規劃,陸瑤仍有他的選手夢,上次世界賽都只差一步就能進四強,讓好勝的他有些遺憾,希望之後仍有機會能補足這個夢想。不過現在,他仍樂於享受退役後的自由,也想藉此機會好好攢一筆積蓄。

「我想先存一筆錢,想打的時候再回去打。我一直都在參加業餘比賽,維持手感。」現在23歲的他,認為選手打到30幾歲應該就是極限了,因此要好好做出規劃。如今打電動對他來說,已不是單純娛樂,也不再是勞心勞力的工作,而是用以實現夢想的一種途徑。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留言 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