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陳國祥觀點:北京太沉重,背著跑不動!

風傳媒

更新於 2020年01月25日22:40 • 發布於 2020年01月25日22:40 • 陳國祥
國民黨和韓國瑜扛不動北京,大敗收場。(柯承惠攝)
國民黨和韓國瑜扛不動北京,大敗收場。(柯承惠攝)

香港與台灣過去兩個月先後舉行民主選舉,結果出現驚人的相似,被歸類為親北京的黨派都慘敗,抗拒北京的黨派則大勝,兩地兩造的得票比率也十分接近。香港區議員選舉,泛民主派和親中的建制派獲得的票數約為57.44%比41.32%。台灣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得票率38.9%,不分區立委選舉的政黨票比例,國民黨加上泛藍的親民黨和新黨,接近四成,而國民黨的區域立委的票率為41%,在在顯示泛藍在台灣的選票比率差不多四成,跟香港建制派在今次區議員選舉及歷次立法會選舉的得票比率接近。換句話說,台灣及香港親中與反中的選票結構都是四與六之比。
兩地親北京黨派對敗選的檢討與規劃的調整之道也十分雷同,都是歸因於被指控立場太接近北京,以後要走自主道路。近日建制派陣營裡面,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自稱為「開明建制派」,敗選後附和「光復香港」,說要讓香港回到一九九七年的高度自治。至於如何「光復」?田北俊近日明言不排除另組政黨,參加今年九月立法會選戰。台灣的國民黨的選後檢討跟香港建制派異曲同工,幾乎都怪罪「九二共識」害慘國民黨,應該要揚棄,至少要尋求「九二共識2.0版」。
國民黨及建制派被綑綁在北京身上,成為選戰敗北的重要原因,北京儼然是附身的魔鬼,致使台港與其親近的黨派慘遭選民揚棄。北京實在太過沉重,背在身上,體能再好也跑不快。根本原因在於北京被兩地反對派攻擊為不民主、民主價值的破壞者或是民主體制的潛在敵人,民眾的政治立場傾向於對其強硬以對。香港人更普遍將台灣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大勝當作自己的勝利,他們誇耀自己「在台灣打敗北京的代理人韓國瑜」。在台灣,蔡英文致勝的重要因素是辣嗆中共的一國兩制統一政策以及聲援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勝選後,她強硬的兩岸政策獲得前所未見的高度支持。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日前公布的民調,有6成2民眾支持蔡英文兩岸基本政策立場,53.3%民眾認為小英是「現狀派」,與她上任時相比,暴增逾40個百分點。另外,對蔡英文堅決反對「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的兩岸基本政策立場,39.3%非常支持,22.3%還算支持,只有14.5%不太支持,9.4%一點也不支持。換句話說,在台灣有6成2支持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即使因此讓大陸不願改善兩岸緊張關係也在所不惜,只有2成4的人不支持。與一年前相比,支持蔡英文明確強硬反對習近平「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的人遽增13.3個百分點,不支持的人大幅減少16.1個百分點,顯示經過這次大選,台灣民意出現極大的轉變,對兩岸政策普遍認定應該更強硬。
這些數據讓我們對於這次大選呈現一面倒結果的緣由有更深的理解,也對於香港去年區議員及今年立法會選舉的趨勢有更清晰的認知,同時對於台港許多選民興起「港台民主共同體」的想像有了深一層的了解。在理念上和體制上皆非民主的北京政府,壓制香港的「雙真普選」和高度自治的「港人治港」;在台灣則被指為有「併吞」野心,威脅台灣的民主體制。反北京者吹響魔咒,選票就源源不絕,親北京黨派恰恰相反,一被北京沾惹,就票源大量流失。

台灣的民主發展以及朝野政黨的支持度異位,其實都脫不了北京因素的制約,越來越呈現「反北京者昌、親北京者衰」的趨向。台灣自總統直選以來,反中黨派與政治人物無不以挑釁大陸、製造兩岸對立為能事,且大有斬獲。李登輝以「兩國論」觸發台海危機,陳水扁「一邊一國」招來大陸制定《反分裂國家法》,蔡英文的兩岸路線則從「冷和平」、「冷對抗」再向「硬對抗」轉變。4位民選總統中,唯獨馬英九以「九二共識」啟動和中路線,創造兩岸前所未有的和諧與交流局面,但最終還是敗在「和中」路線,致使他苦心經營的「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發展路徑被太陽花的反中民粹以及隨後而來的反中狂潮吞噬。

民進黨反中牌屢試不爽,此次大選蔡英文更創下817萬票的勝選紀錄。相反的,在野黨的敗選檢討,「嗆中」成為新的政治正確,「親中」則淪為恥辱惡名,我們可以篤定地預言:未來任何主張兩岸和平合作、融合統一的聲音,必將邊緣化,難逃泡沫化命運,反中、抗中則將成為主旋律,甚至是不可違逆的基本立場。另一方面,台灣和香港之間,將日益生氣相通,高度連動。一國兩制在香港日益褪色,在台灣日益成為夢魘。
北京如何看待台港民心愈益嫌惡中共與中國的共同趨勢?中共日益增強的「制度自信」以及防範美國挾港台以制中的戰略考量,使其極不可能在中國大陸施行民主制度以取悅港台民眾,也不太可能准許香港邁向「雙真普選」,更不可能放棄一國兩制統一政策而讓台灣獨立自主。恰恰相反,北京鑒於香港與台灣離心力越來越強,必然對香港的全面管控採取更大力度的制度安排與實質作用,對台灣則加強落實兩手策略,硬的更硬,軟的更軟。
更值得憂心的是,和平統一的政策是否逐漸轉變成為不惜武力統一政策?中共中央於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提出的「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寄希望於台灣同胞」,在之後的《江八點》和《胡六點》中都延續不變。2019年《習五條》首次不再提及「寄希望於台灣當局」,僅保留「寄希望於台灣同胞」的表述。一旦台獨與反中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內部主張和平統一的政治力量與民意淪為泡沫,則北京還會「寄希望於台灣同胞」嗎?當不再寄希望於台灣內部力量共同推動和平統一進程時,武統的主張與政策是否逐漸取得主導地位?(推薦閱讀:俞振華觀點:國民黨如何從2018大勝到2020大敗?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