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關懷+同理 加倍理解孩子

優活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06月09日02:30 • 記者 張桂榕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對六歲以下的孩子而言,情緒是看不見的抽象概念,因此,用顏色來幫助學前幼兒連結自己的情緒是很好的方法。

我喜歡問孩子:「做什麼事情會讓你覺得好快樂好開心?」孩子通常會搶著回答:「吃糖果、去公園玩、騎腳踏車……」接著我再問:「那你覺得開心快樂是什麼顏色?」孩子的答案更有趣了:「是紅色/黃色/黑色/粉紅色……」真是五花八門各種顏色都有呢!最後,我會請孩子用快樂的顏色把自己愛做的快樂的事畫下來,利用顏色來引導幼兒思考情緒的感受;當然,也可觀察每個人對情緒的感覺都不一樣,如同情緒沒有對錯之分。

國小階段的孩子,對於文字的理解較好,也開始學習用文字來表達想法,像是:造句、日記、作文。

在某年暑假,我出了一項作業給兒子,請他先閱讀一本文字比插圖多的情緒繪本《請你告訴我情緒是什麼?》,了解書中所描述的十二種情緒感覺後,再選一種情緒,並試著寫寫看什麼事情會讓自己有那樣的情緒。

一開始,兒子所寫關於「快樂」的句子都非常「簡要」:吃生日蛋糕、踢球、玩水……我陪著他慢慢回想每一件事情發生的地點、時間、跟誰一起、當時的天氣等等;而後,每個簡要的句子便逐漸拉長:在炎熱的太陽下踢足球、在涼涼的秋天騎腳踏車、吹熄生日蛋糕上的蠟燭……若把每一件事情的細節都描述出來,甚至有機會變成一篇短文。如此的思考及書寫過程,能幫助孩子仔細觀察、感受自己的情緒波動,也會提高孩子對於情緒的掌握及敏銳度。

徐老師這樣說

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

練習對孩子說: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沮喪/難過……

提醒孩子能幫助自己冷靜的方法

提供孩子適當的選項:你需要媽媽抱你,還是去房間冷靜一下?

孩子配合引導時,給予鼓勵回饋

明確告知孩子進步之處:你剛才有練習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媽咪覺得你做得很棒!像這樣,孩子便能透過每一次的練習,來強化大腦的情緒處理能力;而這些練習過程全得仰賴大人的重複提醒、耐心陪伴才能達成,所以大人自己要先有好情緒,孩子才能培養好情緒!

孩子被情緒綁架時的處理原則

爸媽蹲下來或坐在孩子身旁:

使自己和孩子同高,看著孩子,同時摸摸孩子的頭、拍拍孩子的肩膀、摟著孩子、牽著孩子的手,透過這些肢體動作及眼神發出「我懂、我想幫助你」的情感訊息,跟孩子的右腦搭上線。

幫孩子說出當下的情緒和感受:例如我知道你的玩具被搶走很委屈/生氣、我知道你不能買玩具感覺很失望/傷心,藉由替孩子說出剛才發生的事件及情緒感受,不僅能同理孩子、讓孩子有被了解接納的感覺,更是教導孩子辨識自己的情緒,這也是情緒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以同理且溫和的方式引導:

當孩子感受到大人的關懷和同理,情緒自然會慢慢緩和下來,此時爸媽再從理性角度來引導孩子做適當的處理。例如:我知道你的玩具被搶走感到很委屈/生氣,但是打人沒辦法解決問題,我等你冷靜下來,我們一起去關心弟弟有沒有受傷;我知道你不能買玩具感覺很失望,你需要媽咪抱抱,還是想自己冷靜一下呢?

給予積極正向的鼓勵:

假使孩子每次生氣就打人罵人,爸媽透過上述過程引導,讓孩子練習處理自己的情緒,結果哪怕孩子生氣時間只縮短了五分鐘,都值得爸媽在事後給予大大的鼓勵回饋:剛才你有試著幫助自己冷靜下來,爸爸覺得你做得很好!/剛才你有努力忍耐、控制自己,媽咪覺得你進步了!人類的大腦具可塑性,透過大人的回饋鼓勵,能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進步之處,下次面對同樣情況時,會更努力做得更好。

(本文摘自/從心學教養/大好書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