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閱讀思考 激發創造力

遠見雜誌

更新於 2019年06月28日08:26 • 發布於 2019年06月29日03:00 • 洪 蘭

思想是個很奇妙的東西,它像丟進水塘裡的小石頭,會激起無數的漣漪,但它往外擴散的大小卻是無法預測的,因為它跟水質的清濁有關。在聯想力的實驗上,我們給學生看一個字「光」,在一剎那之間,這個「光」就激發了跟「光」有關的詞語,如光明、光亮,但也會激發跟這個字有關,意義卻不同的「光棍」。

光棍不是光的棍子,就像「風流」不是風在流,光棍本身又會激發很多跟光棍有關的結婚、媒婆、丈母娘……,這個語意的觸發與聯結就是創造力的根本,所謂「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美國創造力測驗題目的設計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我們給學生三個字,如base、snow和dance,請他們盡快找出跟這三個字都有關係的字來,答案是ball,因為ball有兩個意思,球或舞會:baseball棒球,snowball雪球,灰姑娘去的舞會是palace ball,畢業生參加的是graduation ball。這個測驗叫Remote Association Test,簡稱RAT。

因此我們鼓勵孩子大量閱讀,因為閱讀帶來字的聯想。每個人的經驗不同,每個人的聯想也不同,常常,幾個人聚在一起,腦力激盪就想出前所未有的點子出來,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所以早期有brain storm,每個人天馬行空的思考,可能就激出解決問題的火花。因此閱讀是創造力的根本,大腦裡必須先有很多聯結,當腦中點子一出現,電流通過時,才能跳到另外一條神經迴路上,創造出本來沒有的東西。這就是孔子的「學而不思則罔」,考慮過的迴路是被活化的迴路。

營造科學思考環境,點亮偏鄉教育

一條迴路被活化後,在這條迴路上的神經元都接受到電流的衝擊各自活化跟它們有關的神經聯結,就好比一個東西綁了一條繩子丟入古井,若是繩子斷了,這個東西便沉在井中取不出來了。但是如果有很多條繩子綁著這個東西,那麼一條斷了,還有其他條可以將物體取出。思考過的東西就像有多條繩子,容易提取了。

美國賓州天普大學的研究者看到了這個活化思想對數學教育的幫助,便在費城的公車站旁邊放置了很多跟空間和科學有關的藝術品,如迷宮牆、跳房子的地上圖案、藏有隱形圖案或幾何圖形的巴士牆,結果發現效果很好,孩子開始問父母這些數學圖形的意義。

會乘坐巴士的常是經濟較弱勢的家庭,請不起保姆時,父母出外辦事必須帶孩子同行,等車的空檔,孩子會去看、去摸、去玩這些科學藝術品,激發了他們跟科學有關的神經迴路,這所創造出來的漣漪說不定有一天會製造出下一個愛因斯坦。

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科學,也很容易隨手創造出一個有利科學思考的環境,費城是個好例子,台灣,尤其是偏鄉,不妨這樣試試看,誰知道呢?下一個改變世界的人可能就在台灣。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