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重新學習如廁,幫助長輩擺脫尿布的束縛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9年02月19日10:57 • 發布於 2019年02月19日10:50 • 閱讀,對身體好!

長輩開始出現失能的情況時,經常為了減少去廁所的次數而喝較少的水,也往往因為來不及到廁所如廁,漸漸開始依賴使用尿布,如此一來,除了續尿能力會下降外,便祕的情況也會日漸嚴重。但只要注意下列兩點,就有可能透過照護方式的改變,讓長輩成功戒除尿布!

排泄障礙原則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 排泄動作的障礙:包括認知障礙或失能產生的障礙。

• 排尿器官的障礙:蓄尿、排尿的障礙。

• 排便器官的障礙:蓄便、排便的障礙。

雖然部分障礙需要透過醫療介入或是不可逆,但是仍可以透過積極照顧與環境改善,讓長輩有機會可以移除尿布。

1. 排泄最優先原則

照護時,應掌握「排泄最優先」原則,想要排便的感覺往往是一剎那、非常短暫的,因此當長輩有便意時,要立即帶長輩至廁所如廁,要不然糞便逐漸累積、變乾硬時,長輩要順利排便就會變得更加困難。排尿也是如此,雖然可以暫時憋尿,但是長期來不及移動至廁所,就會逐漸習慣排尿在尿布內,尿意感因而逐漸消失。

至廁所如廁最需要的是站立的能力,因此當長輩可以自行撐著扶手或牆壁超過5秒時,就可以慢慢練習至廁所如廁。長輩如廁時仍要維持隱私,因此確保長輩在廁所內的安全是必要的。依據長輩身體狀況,設置50至60公分高的扶手讓長輩可以從馬桶站立及轉位,或是設置75公分高的扶手讓長輩可以撐著扶手走路等,也可設置正面扶手讓長輩上半身可以往前傾,增加腹壓讓糞便更容易排出。

當長輩失能或運動能力逐漸衰退時,常常會為了減少至廁所的次數,而減少水分的攝取,然而如此一來,長輩的蓄尿能力會逐漸衰退,使得長輩只要水分攝取稍多一點就容易發生頻尿、來不及到達廁所而尿失禁的情況,結果就是必須使用尿布。使用尿布後會造成尿意感喪失,就更難脫離尿布的束縛了。

要讓長輩重新恢復尿意(即蓄尿能力),充足的水分攝取是必須的,但是初期在增加水分的過程,長輩尿失禁的次數可能會增加,照顧人員要向長輩解釋及說明這是進步的過程,切勿讓長輩喪失信心。而在增加水分的同時,則要進行骨盆底肌訓練,慢慢恢復蓄尿能力,此時照顧人員更要定期引導長輩至廁所如廁,並確實記錄排尿量。

正常人膀胱尿液達250毫升時,就會引起排尿反射,但是每個人蓄尿能力不同,因此必須進行排尿記錄,才能精準掌握長輩的蓄尿量。初期建議於長輩喝水250毫升後的2小時,就主動帶領長輩至廁所如廁,當至廁所如廁成功的次數慢慢增加時,就如同走路的「學習理論」一樣,尿意與蓄尿能力便會重新恢復。

如同前述,在進行如廁訓練的過程,切忌使用黏貼式尿布,因為如廁訓練初期更換尿布的頻率會較高,使用黏貼式尿布需要至床上更換才會黏貼穩固,因此要使用復健褲,脫下或更換尿布的時間才會較快。如果長輩使用黏貼式尿布但未在床上重新黏貼,很容易造成失禁時尿液外漏,造成長輩自尊心的嚴重受傷,進而不願意再次進行如廁訓練。男性長輩在如廁訓練時,如果願意使用尿壺時,且沒有排便障礙時,只要有尿意感且認知功能正常,可以很快的脫離尿布,因此當長輩有尿意時,使用尿壺即可不需要至廁所如廁,同時也可以更加快速。

(圖/尿壺)

2. 夜間以睡眠品質為優先

上述為日間的如廁訓練,那夜間是否仍要實施如廁訓練?其實可以不用,因為夜間最重要的是維持長輩的睡眠品質,反而必須減少長輩夜間起床如廁的頻率,因此建議睡前要帶長輩至廁所如廁,睡前2小時水量攝取應低於200毫升。長輩若仍有夜尿需求,且床離廁所位置較遠時,可以於床旁設置便盆椅,以方便長輩夜間如廁使用。

而排便障礙最常見的是習慣性便秘,一般的住宿式機構通常會在長輩持續3天未排便後,給予軟便劑,並讓長輩直接解便在尿布內,久而久之長輩就會喪失便意。若再加上水分攝取不足,便秘情況就會更加嚴重。

(圖/便盆椅)

重新建立便意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特別是胃、大腸及直腸的反射均屬於副交感神經,而早晨是較為放鬆的時段,因此可以安排早上起床後或是早餐食用完畢後,帶長輩至廁所排便,而等待排便的時間較長,務必要讓長輩雙腳著地且身體前傾,如果長輩核心肌群力量不足,無法長時間維持前傾姿勢時,則可以安裝正面扶手,讓長輩得以支撐。同時,也可由照顧人員協助長輩進行腹部按摩,沿著肚臍周圍順時針按摩,增加腸道的蠕動。

順利排便的所需具備的要素相當多,且缺一不可,因此訓練排便往往比訓練排尿來得困難。當長輩增加攝取水分及纖維素時,可減少便秘之機會,同時使用馬桶時確保長輩腳可著地且身體前傾,可增加腹壓使排便順利,而讓長輩養成固定時間排便,則可方便照顧人員掌握長輩的排便時機。

(原圖文刊載於趙明明、葉建鑫、賴暖婷、賴俞綺《【圖解】生活自立支援照護指南​》/原水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