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部屬的抱怨,有時候不用太認真!給好人主管的良心建議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9年06月20日06:30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7日10:15 • 曾和利光

作為主管的人,很自然希望被部屬喜歡、依賴、被部屬當成好人。因此,只要部屬說一聲「我想跟您談一下」,就會認真傾聽,並想馬上著手處理。

太過積極想助部屬一臂之力,有時反而是幫倒忙。 特別是部屬的煩惱和職場的人際關係有關時,主管的火速行動往往讓事態更惡化。

有時,你還得把部屬的煩惱當耳邊風

假設,部屬 A 找主管傾訴煩惱,告訴主管:「B 總是針對我。」

「是啊,B 有時的確有點糟糕。」主管回了這句話後,打算立刻解決這件事,以博得部屬的信賴。但事實上,主管的火速行動讓 A 感到慌張:「我不是那個意思。我並不是說 B 不對……。」事情往往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看起來,A 不希望主管採取這種態度。因為 A 不認為 A 自己和 B 兩人發生爭執,完全是因為 B 的不對。

其實,煩惱的起因常常是部屬自己能力不足或犯了錯。也就是說,部屬明知道是自己的錯,但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去找主管討論。部屬只是想表達「自己很煩惱」,並沒有想要否定他人。 卻被主管解讀成「部屬有困擾,為部屬解決困擾是我的職責」,反而讓部屬更為難。

主管把 A 的擔心擱在一邊,並對 B 客氣的說:「B,事實上,A 來找我談過了……你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如何?」主管並沒有惡意。但聽了這些話的 B,有可能會這麼想:「我好心指導 A,他竟然跑去向主管打小報告。說得好像他是對的,都是我的錯。」

之後,B 對 A 或許就更冷漠。深信自己做了好事的主管,卻沾沾自喜對 A 說:「A,我已經跟 B 說過了。」聽到這句話的 A,應該會覺得自己完蛋了。當部屬希望主管在正常的狀態下給予支援時,主管如果認為「好事不宜遲」而直接處理,反而會讓事態更惡化。

這種事只要發生過一次,部屬應該就不會再找該主管吐露心聲。因為會覺得「只要找他談誰的事,他就馬上去找那個人」,讓事情變得更麻煩。

部屬的煩惱往往是心理事實,而非客觀事實

要避免這種狀況發生,首先,主管對於部屬說的話只能聽一半。也就是說,不要認為部屬說的話,都是客觀的事實。 最好先將部屬的話放在心裡,冷靜觀察後,再決定是否採取必要行動。

如果主管完全沒有動作,或許會被當成惡人,但這並不是認為部屬在說謊而隨便敷衍。 請記住,人在看人或組織時,心理上會出現某些認知偏差,例如,一廂情願、偏見等,這些會讓事實扭曲。

對當事人而言,這是一種心理事實,所以會認真看待。

但主管必須有「雖然這個人這麼想,但真實狀況得查證」的認知,不能當場認定這就是事實。

換句話說,主管必須先收集各方面的資訊,再判斷部屬認定的事,到底是真的事實,還是部屬心中的事實。能力強的人碰到問題,大都會想馬上解決或提出對策。但如果這個問題和人有關,最好在事態明朗前,耐著性子等待,不要輕舉妄動。

如果這是部屬心理的問題,時間就是最好的良藥。只要經過一段時間,部屬心情好轉,事情就解決了。另外,主管在調查的過程中,也有可能發現,起因其實是部屬的自以為是或誤會。如果能找到推翻部屬心理事實的真實事實,並給與部屬提示,就可以解開誤會,讓問題畫下句點。

(本文整理、摘錄自《好人主管的惡人管理學》,大是文化)

延伸閱讀 \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