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遠離痔瘡先解決便祕問題,9 招還你一個健康腸道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9年06月19日10:37 • 發布於 2019年06月19日10:38 • 閱讀,對身體好!

糞便中有許多細菌,對於皮膚來說屬於強烈的刺激物質。糞便每天都會通過臀部,而臀部仍然保持健康狀態的原因,是由於肛門的黏膜上有淋巴球等防禦部隊大為活躍,在我們的身體中執行局部免疫工作的緣故。

即使遭受病毒或細菌攻擊,只要有保護身體的淋巴球活力十足地工作,那就不會發炎、也不會演變成痔瘡;但是防禦部隊若是輸給了外來的攻擊者,肛門的黏膜就會產生發炎狀況。

有許多不良習慣會讓防禦部隊抵禦能力減弱,而「便秘」就是其中之一。想改善痔瘡,先一起來解決便祕的問題吧!

1.  一天攝取20g的膳食纖維

要想緩解便祕,攝取膳食纖維是不二法門,日本人的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應在20g以上才符合標準。(註:台灣衛福部建議的每日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5g。)

早期認為,無法被人類消化酵素消化的膳食纖維,是沒什麼營養、沒有用處的,但近年來的研究卻發現膳食纖維可降低膽固醇的吸收,讓大腸癌不易形成,還能預防其他的生活習慣病。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容易形成糞便,對大腸黏膜的刺激也較小。而膳食纖維除了會刺激腸道的黏膜,也是糞便的原料,換言之,是於身體無害的天然瀉藥。

膳食纖維大致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可溶於水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讓糞便變得柔軟;另一種是不溶於水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刺激腸管的功效。不論水溶性與否,兩者都具有緩解便祕的效果,各攝取一半是最理想的比例。

那麼,哪些食品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呢?

許多人的第一印象是蔬菜,但其實蔬菜的膳食纖維含量並不高。假設要攝取20g的膳食纖維,得吃10~20顆蕃茄或是20根小黃瓜以上,這應該是不太可能達成的任務吧。

•  水果、蒟蒻、海藻類食材都含有大量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  富含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是穀類、蔬菜、豆類與芋薯類。

•  能輕鬆攝取膳食纖維的早餐則是小麥麩皮製作的燕麥。

•  若打算吃沙拉當早餐,則建議做海藻沙拉,會比生菜沙拉攝取更多膳食纖維。

•  甜點若選擇寒天果凍,也可攝取更多的膳食纖維。

•  也可花點心思在主食拌入一些膳食纖維,例如選擇葡萄麵包當早餐的麵包或是吃五分白米(註:將糙米米糠磨掉50%的白米),或在白米拌入燕麥或寒天。

2.  攝取充足的水分 

據說一天流入腸道的水分多達12公升,其中光是唾液、胃液、膽汁、胰液、腸液這類消化液就占了約10公升。反觀喝進身體的水分最多不超過2公升,由此可知消化液的量非常多,連帶證明糞便的水分大多是消化液。

糞便最理想的硬度大概是軟管牙膏的感覺。但多喝水,真能讓硬硬的糞便變軟嗎?答案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喝進身體的水無法讓糞便軟化,而是會立刻被腸道吸收。縱使需要攝取水分,牛飲也不是一件好事。過度攝取水分會導致胃酸分泌不足、食欲不振,反而會讓排便的生理節奏變得不規律。有些便祕患者為了讓糞便變軟而大量攝取水分,但還是無法緩解便祕的症狀。

所以不需要攝取水分嗎?也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比起喝水,更應該「多攝取腸道無法吸收的水分」,也就是攝取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水分。只要多吃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品,糞便就能立即變軟。首推的是白米,因為生米煮成熟飯後,會含有大量的水分。光是一日三餐吃白飯,排便就會變得順暢,這也是透過主食緩解便祕的方法之一。

❝讓我們攝取適量的飲品,也盡可能多攝取一點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品吧。❞

3.  增加腸道細菌

人體由約60兆個細胞組成。那麼腸道有多少細菌呢?答案是100兆個。腸道細菌比組成人體的細胞還要多。人類可說是與腸道細菌共生共存,所以我們應該更重視住在同一個身體的鄰居才是。

腸道細菌大致可分成好菌與壞菌。好菌可調整腸道功能、提升免疫力、促進食物消化、合成維生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比菲德氏菌。另一陣營的壞菌則會製造氨這類有害物質、降低免疫功能、產生致癌物質,最具代表性的是魏氏桿菌。

從1950年代開始,有一段時期很流行以抗生素殺死細菌,算是以抗生素為主的思維,但現在已是將腸道細菌視為幫手的益生菌思維。順帶一提,小寶寶的腸道細菌約有91%為比菲德氏菌。大人也一樣,要促進健康,就得重視增加比菲德氏菌的方法。

最推薦的是多吃發酵食品。例如味噌、醬油、納豆、醬菜這類常見的食材,或是優酪乳、起士也可以,都有益腸道。將平常使用的鹽換成鹽麴,就能打造有益腸道健康的日常三餐,優酪當然也是保護腸道的經典食品。牛蒡、洋蔥所含的寡糖是比菲德氏菌的糧食,建議大家積極攝取。

若想直接攝取活跳跳的比菲德氏菌,則可攝取「洛克飛顆粒(LAC–B)」這種生菌製劑。這種生菌製劑需要醫師的處方籤才能取得,因為便祕或拉肚子去醫院求診時,或許就能請醫師開立這種生菌製劑。

4.  不要依賴瀉藥

便祕大致可分成兩種型態。一種是單純性便祕(暫時性便祕)。大家是否遇過「旅行時上不出來,一回家就解便」的經驗?這就是單純性便祕,也是生活節奏改變,臨時無法排便的症狀。只要回歸原本的生活,大概都能一如往常地排便,不需要太過擔心。另一種是慢性便祕(習慣性便祕)。日本對便祕的定義,是三天以上不排便,或是每天排便卻覺得排不乾淨(殘便感),此時就需要從根本治療。

有許多便祕患者不喜歡求診,習慣隨便買點瀉藥解決問題。我明白他們只是想逼自己排便,但長期服用瀉藥是非常危險的,很可能會讓自己陷入不吃瀉藥就無法排便的「瀉藥成癮症」。

此外,若是因為S型結腸痙攣,導致糞便不易通過的「痙攣性便祕」,服用瀉藥會使腸道更加痙攣,進而引起腹痛或下痢的症狀。未經醫師診斷亂服瀉藥,很可能讓症狀惡化。

在歐美國家,一定會先規定「服用期間」,決不可能長期服用具有危險副作用的瀉藥。瀉藥是以停藥為前提所開立的藥物,基本上,我不會以瀉藥作為治療便祕的處方。瀉藥是一種外力,無法幫助患者自行排便。這種本質上從外部介入的藥物不僅無法治好便祕,也無法治好任何疾病。請不要依賴瀉藥,而要檢視飲食內容與增加運動,提升自行排便的能力。 

5.  別錯過最強烈的便意

經過消化的食物進入大腸後,便會一邊吸收水分,一邊移動,最終以糞便的型態囤積於S狀結腸,再從S狀結腸進入直腸時,就會產生便意。這個便意與下列三種反射神經息息相關:

•  胃.結腸反射

當空蕩蕩的胃被食物撐開後,這種刺激就會透過自律神經傳至大腸,大腸開始蠕動後,就會產生所謂的便意。每次用餐都會產生這種反射,胃部虛空的時間越久,這種反射就越強烈,因此,最為強烈的時段為早晨。建議大家早上起床時,先喝水或是牛奶,此時突然被撐開的胃會產生強烈的胃部、結腸反射,也能感受到最為強烈的便意。

•  起立反射(姿勢、結腸反射)

從睡姿起身的動作也會刺激大腸蠕動,進而產生便意。而這個動作最常發生的時間點是一天之中的早晨,所以上午是排的絕佳時機。

•  視覺反射

一般人看到美食,就會不自覺地流口水,大腸也會同時開始蠕動。

大部分的人之所以吃完早餐就會想上廁所,主要就是與這三種神經反射有關。當這三種神經反射活動變得強烈就是排便的時機點。換言之,早晨是最佳的排便時間。要促進胃部與結腸的反射活動,建議早上起床時,先慢慢地喝1~2杯冷水或茶,然後一邊想像水從口腔流經食道、胃部與腸道,一邊以順時針的方向摩擦肚子。

只要想大號,就毫不猶豫地走進廁所吧。

6.  幫助排便的羅丹「思考者」姿勢

坐在馬桶上時,有個姿勢可幫助排便。坐在坐式馬桶時,建議前傾上身,避免坐得直挺挺的才方便排便。此時可將手肘撐在大腿上,略微抬高腳踝,看起來很像是羅丹「思考者」的姿勢。

人類直立時,直腸與肛門是折成「ㄑ」型,所以若是站得直挺挺的,糞便容易堵在同一處。若是借助重力的幫忙,讓上半身前傾,讓原本折彎的部分打直,直腸與肛門就會呈一直線,糞便也就能順利地移動。

如果這樣還是上不出來,可在腳邊放個踏台,做出雙手抱膝的坐姿試看看。

不過,別在廁所待太久,最長別超過3分鐘以上。在廁所看書、滑手機更是禁忌,這會無法專心排便,便意也會因此消失,肛門長時間出力也會形成負擔。

反觀蹲式馬桶可讓我們自然地往前蹲,所以比坐式馬桶更容易排便。

順帶一提,美國的市場曾出現一種讓明明是坐式馬桶,卻是以蹲式馬桶的蹲姿使用的專用踏台,在當時曾非常熱賣。

7.  別忍住便意

據說日本人最常罹患的便祕是「直腸性便祕」。這種便祕的主因就是忍便。即使想上大號卻習慣忍住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便祕。

囤在S狀結腸的糞便被推到直腸後,人體會因為這種刺激而覺得直腸脹脹的,這種感覺會從脊髓傳至肛門內括約肌,此時縮緊肛門的肛門內括約肌就會放鬆,而中樞神經也會將這種感覺當成「便意」。

但如果只有肛門內括約肌放鬆,是不會排便的,因為即使肛門內括約肌屬於會自行鬆開的不隨意肌,也還受到其他的肌肉限制。而肛門外括約肌屬於可由意志控制的隨意肌,當我們想上大號的時候,肛門外括約肌就會縮緊,避免大便流出來。

若是忍住便意,「快點排便」的指令就會從脊髓傳至大腦,假設一直忽略這個指令,這個指令就會被脊髓阻斷,便意也就消失了。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直腸性便祕」,即使直腸裡有糞便,也不會想上廁所。

最常忍住便意的情況,就屬早上搭車上班上學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有過忍太久,忍到不想上大號的經驗吧?這種情況可不容忽視,若是上班還來得及,建議大家在中途下車上廁所。不過,最理想的當然還是在早上,便意最為強烈的時候上廁所。

你是否出門之前都不想上廁所?你是否常常忍到回家後才上廁所?建議大家想去就快點去。為此,請在早上多留一點時間,這就是不會便祕的祕訣。

8.  別把手機或書帶進廁所

一感到便意就立刻去廁所,然後坐成「思考者」的姿勢,讓大便不費力地排出來,這是最能預防痔瘡的模式。但,應該有不少人習慣把手機或書帶進廁所吧?再早一點的話,也的確有不少父母習慣一大早帶著報紙進廁所。

現在已經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所以也有不少人趁著上廁所,用手機看新聞或是打電動吧。這會讓痔瘡變得更嚴重。

帶手機進廁所雖然還是上得出來,用力排便的時間卻會拉得更長,腹壓與血壓都會上升。血壓會比平常高出40~50mmHg,最高血壓有可能會超過200mmHg,這是腦血管破裂也不足為奇的超高壓,而如此高的腹壓與血壓也會對肛門造成沉重負擔。

而且邊上廁所邊滑手機,是無法專心排便的。甚至有些人會在排便後不擦屁股,繼續滑手機。糞便是刺激物,長時間附著會造成組織發炎,所以排便後,請立刻擦屁股,然後走出廁所,這才是善待屁股的方法。

要想快速排便,就必須重視便意這個身體傳來的訊息。若是帶著手機或書進廁所,就無法集中精神感受便意,便意也會消失無蹤。

邊上廁所邊滑手機或讀書,對屁股實在百害無一利。空手進廁所,然後3分鐘解決。請大家務必記住這個要訣。

9.  想像成功排便的經驗

體育界有種意象訓練,指的是在腦中不斷回想最理想的動作,最終在實戰之際呈現的訓練。以棒球來說,就是想像自己敲出全壘打;射箭的話,就是想像自己射中紅心。這種意象訓練在體育界也非常受到重視。同理可證,若能想像自己順利排便,排便也會變得順暢。

大家是否有過在早上順利排便,身心瞬間變得暢快的經驗?建議大家把這套起床到成功上廁所的流程記下來。

起床後,甩甩手腳引發起立反射,邊揉肚子,邊喝兩大杯水,啟動胃部與結腸的反射,再進廁所以思考者的姿勢排便。

此外,還可搭配下列的意象訓練。

•  緩緩地坐上馬桶

•  輕輕閉上眼睛,慢慢地呼吸

•  感受大便從直腸滑落

•  想像便意越來越強烈

如果便意還不夠強烈,請繼續不疾不徐地呼吸。如果超過3分鐘還是上不出來,不妨就先此打住。即使便意變得很強烈,也不要突然用力上廁所,而是要輕輕地用力,像是要讓肛門張開般排便,才不會造成肛門多餘的負擔。

請把這個流程當成例行公事。一旦身體記住順利排便的感覺,下次執行這項例行公事時,身體就會切換成快速排便的模式。

❝排便的祕訣就是不疾不徐與放鬆心情。❞

(本文作者為日本大腸肛門病學會肛門領域指導醫師;原文刊載於平田雅彥《看過38萬人屁股的名醫教你在家治好痔瘡》/如何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