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這個運動App會開啟定位、監聽電話...上網做任何事前,想想你的隱私值多少錢

商周.com

發布於 2019年06月27日02:05 • 鍾子偉
這個運動App會開啟定位、監聽電話...上網做任何事前,想想你的隱私值多少錢
圖為示意圖。

最近有一篇來自歐洲的新聞,說最近發現有許多歐洲運動迷在使用的一個主要運動App,會自動開啟使用者手機的定位追蹤和麥克風,有時會追蹤他們的行為,監聽他們的對話,瞭解他們在看比賽的時候在想什麼或買什麼。

對於之前並不知情,後來才發現的人們來說,這是否令人震驚和不安?是的。

但這是違法的嗎?不,因為在每個人下載使用這個App之前,需要閱讀和同意的超長法律文件中,這個要求已偷偷藏在某一行中,所以每個下載使用這個App的人,已經同意這家公司侵犯他們的隱私(技術上來說甚至不能說「侵犯」)、監控他們每日個人生活的重要時刻、收集資料甚至可以對他們個人資料有潛在商業化的可能。

如果歐洲一家運動App公司可以做這個,想想看所有更大的公司,像是Amazon或臉書或是手機公司或甚至政府,在這個物聯網、社群媒體的時代,多數時候,我們自願交出我們最重要的隱私時刻和個人資料,許多時候在一開始甚至沒有閱讀法律告知文件。

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們什麼時候開始不關心自己的隱私,願意免費送出我們所有的個人資料呢?長期來說,這又會對成長於社群媒體和智慧手機世代,造成什麼社會影響呢?這對他們的行為和未來心理有什麼影響呢?

許多商業歷史研究者,在網際網路開始的初期有稍微指出這點,當時網路還不是重點,對於大公司而言,那不是行銷自己的重點,他們只是把自己的內容免費放上去。

比如說,30幾年前,當網路剛開始起步,雜誌、報紙和電視,依然從傳統的媒介上獲得主要利潤。網路僅是第二件要考量的事,他們有時候會放一些內容片段到網路上,僅是用來做免費行銷和激發使用者對主要產品的興趣。

但就像任何歷史性的技術破壞一樣,當第二級免費產品越來越被全世界的大眾所用,越來越多成長於網路世代的年輕人,習慣所有東西都在網路上,甚至連昂貴的高品質內容或影片也認為可以輕易免費取得。沒多久,當網路產品開始取代他們時,這開始侵蝕原始產品的發行量和影響力。

即便越來越多人使用這些線上服務和內容,因為一開始這些是免費的,每個人現在也習慣這些東西該繼續維持免費。但對於初始製造這些產品的大公司來說,現在他們放了越來越多免費的內容到網路上卻沒有賺錢,但同時他們原先的產品也開始少賺錢了。

該怎麼辦?對於幾乎所有主要商業模式,答案總是大同小異。企業要嘛直接跟客戶,為了服務或產品收錢,而如果他們做不到的話,那他們就必須間接的收費,意思就是透過廣告。如果消費者不願意為任何線上服務直接付費,那唯一的另一選擇,通常就是透過網路廣告。長遠來看,這表示透過不管是多低俗多戲劇化或是小報性的內容,盡快盡可能的擴大讀者群,盡可能便宜地抓住使用者目光,目的就是賣廣告。

但隨著網路廣告技術和AI變得越來越成熟,網路廣告銷售變得越來越針對。如果這些廣告能更精準鎖定正確受眾,那他們能就夠跟廣告主大幅調高廣告費,來賺取更多收益。我們要如何找到想買這些公司,正在銷售的產品與正確目標受眾呢?

網路使用者行為分析現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幾乎所有行銷和網路公司,現在都把這個當作非常基本要求。基本上,每間行銷公司現在都想追蹤每位個別使用者行為,不管是他們登入臉書、看影片或是所有瀏覽網路的行為和買什麼東西。他們追蹤越多資料,他們越能描繪一個人的行為,來尋找和預測他們想要買的產品,或是什麼樣的廣告他們會想要看。

所以對於任何一間大企業來說,比賽變成:

我如何盡可能謹慎地收集更多關於每個客戶的個人數據。通常這意味著讓我的服務盡可能便利、易於取用、盡量免費,這樣每個人都會自願提供我所有他們的資料,懶得關心隱私,在開始使用前,要簽署同意文件時也會懶得多看一眼。

心理學家最近研究這種現象已經讓他們許多人開始擔心,許多新世代年輕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可能會引起負面效應,讓年輕一代比較不去思考和關心隱私,他們已習慣於把每一個私密時刻和生活直接在網路上公開給所有人觀看和評論,傳統禮貌、謙遜或是不妄加評論他人行為不再。而那些人甚至是他們不知道或從未見過的陌生人。

也許最令人擔憂的是,不妄加評論他人,尊重和爭取隱私權的觀念,這些權利已深植在傳統文化中持續了好幾代人,我們過去被教導這些非常基本和基礎價值觀,但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成長在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這些價值觀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甚至被遺忘了。

下次當你下載最新的App,登入最熱門的社交媒體平台或是分享我們所有私人時刻、位置或瀏覽歷史記錄,來換取折扣或電商會員時,仔細想想,在決定前先讀一下法律告知文件。

在現今網路時代,有句老話說的非常好:通常,免費的東西最貴。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黃雅苓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