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這個月開工率剩五成 出走?「只能偷偷想」

商業周刊

發布於 2018年12月13日10:08 • 黃靖萱
這個月開工率剩五成  出走?「只能偷偷想」
趕完貨後,半間廠熄燈_上個月為了趕在美國加徵關稅前出貨,這家台廠連通道都擺滿產品。這個月開始,產能利用率只剩5成,廠房後半部都熄了燈。

這場雪,來得特別早。才12月初,昆山一場突如其來的降雪,下得讓人不知所措。

採訪一位台商時,他的手機響起,傳來下雪的訊息。他起身走到窗邊悠悠的說:「今年真是寒冬啊!」這也是他的心情,他們剛做明年的預測,從中國各地代理商回報來的數字,預估平均一個月少了1/7的業務量。

2011年來外資投資額、筆電產量都減半!

台商一條街,上月拚出貨,這月冷清

我們來到被稱為「台商電子一條街」的昆山市漢浦路,這裡有欣興同泰科技、台郡的中國子公司淳華、加百裕、研華等重量級台灣電子科技業,路上冷冷清清。

不過才上個月,街上趕著出貨的卡車川流不息,一方面是大家趕著耶誕旺季,但更忙碌的是為了躲避即將加徵的高關稅,而提前出貨。這裡的廠商許多都在擴廠中,淳華、研華都在大興土木、投資自動化升級轉型,一場中美貿易戰,把他們的規畫都打亂了。

昆山,蟬聯了14年的中國百強縣市第一名,在一年超過人民幣9000億元的工業總產值裡,台商的貢獻就約7成,是台商密度最高的中國城市,再連結距離一小時車程的上級城市蘇州、常熟,串起台灣高科技產業的龐大聚落。

自從中美貿易戰爆發,昆山台商包括仁寶、緯創、台郡的動態,成為外界關注焦點。而網通廠如在蘇州的中磊、常熟的明泰,也都是受影響極深的企業。

這次,也許會醞釀昆山台商們,第二次大遷徙。

在中國啟動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戰略下,2010年,惠普(HP)率先響應將亞太區金融結算中心搬進重慶,戴爾和聯想也選定成都做為西部總部。接著,筆電代工廠部隊展開2000公里西進長征。

而一票供應鏈,也只能被迫跟著西征。當時它們都享有相當多政府補貼,送地幫你蓋廠房、連原材料進西部加工的運費,都由政府支付,甚至付錢給勞務公司幫企業招工人。

但這次,沒人對台商提出當年中國的優惠措施,台商們會再度長征嗎?

●台商赴昆山逾20年,從熱絡到出走

█首批進駐

1992年:楠梓電轉投資昆山第一家科技廠,滬士電子成立
1993年:鴻海成立富士康昆山

█大舉移入
2000~2002年:全球前10大筆電代工廠有5家進駐,吸引筆電供應鏈大舉進入
2005年:逾2,400家台商進駐

█移出潮
2010年:重慶、成都等積極招商,仁寶、緯創等開始西進分散產地
2017年:官方祭出限污令,多家台商停產、遭罰款
2018年:中美貿易戰衝擊台商,醞釀第2波遷移潮

整理:黃靖萱

休戰90天心聲:更多不確定啊!

在中美宣布休戰90天後,我們抵達昆山,聽到的是:「更多不確定啊!不是鬆一口氣的感覺。其實要痛就一次痛,我至少知道該怎麼因應,不是像現在這樣左右搖擺,」一位電子零件已做到世界第一大的台商總經理說,他們上半年原本在中國找地擴廠的計畫,已經完全擱置。

我們聽到有台商就這樣惶惶不安,還不知道怎麼反應;也有的則斬釘截鐵說「我們不會搬的啦!」「剛好也延90天,我們就慢慢看,不趕。老實說,(課)10%就10%,有的客人願意承受一半,我們要付5%,總比貿然砸大錢搬走好。」

這裡只有極少數的企業,已經在擴張於越南或印尼的既有產線。

兩個月前,海基會針對昆山、蘇州、上海及浙江等華東地區的台商,做了一份「美中貿易戰廠商調查問卷」,想調查企業在中國以外的投資布局,包括基本資料只有9題。但,11月16日調查截止,結果出人意料,填答家數是:零。

為何沒有一家敢填?「大家都只能偷偷想,或還在和客戶談,要怎麼公開?太敏感了!很現實的是,移走,這裡就沒稅收、沒就業,會被當地政府盯上。」一位已被客戶要求赴越南生產的台商說。

「能做不能說」的氛圍,在台商圈瀰漫著……。

在上海的iPhone組裝廠昌碩工廠前,高峰期總是滿滿應試勞工,但現在旁邊的跑馬燈上,卻寫著「今日起停止招工」。

分散製造是共識,卻不到一成能做

最近,如何分散製造地,成為代工廠最重要的工作。但各代工廠的分散毫無共識,例如緯創去菲律賓、印度,仁寶去越南,和碩則考慮印尼。五花八門的移轉據點,供應鏈要怎麼跟,遠比起當年前進大西部還更難做抉擇。

比起還有資源、還動得了的企業,對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真相是:「台商們在產品線有分散風險,又有做美國、歐洲又做日本的,可能10%不到,大多數台商都是依賴單一市場、單一客戶的,連製造地也單一,你說他們能怎麼辦?轉行或忽然間開發歐洲市場嗎?不可能。」一位多年在中國擔任台商顧問的董事長直言。

事實上,電子業的供應鏈非常長且緊密,這讓它們比傳產業更難移動。光是一台筆電,零件就上千個,而且長期的代工生態,在搬遷上一向很難有自己做主的餘地,當客戶沒有明確要求,它們也只能繼續觀望。

在一家印刷電路板上游電子業的工廠裡,後半區域全都關著燈、自動化的機台也悄然無聲。「10月趕工到11月中,都趕完了,」該公司總經理說,之前廠房裡連走道都堆滿貨,沒得走路,就為了搶出貨趕船運,要在明年1月1日關稅加徵前到美國,附近的工廠大家都在搶工人,有的合同工來幾天,就被高薪搶走。

但11月中,客戶就明確告知接下來要減單,一來是明年景氣不明朗,二來是前面趕工,訂單提前做完,整間工廠現在的產能利用率只剩5成。

但,「我們不會走啦,客戶目前看起來也沒有要動,」該公司總經理說,上游客戶目前只有暫停,沒有移動的指示,「我問你,你在這裡投資這麼多錢,會隨便走嗎?再走還有錢嗎?分散是會考慮啦,但錢要匯出去也不容易。」

一位長期在中國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分析,台商要匯出股利到海外,須繳10%的稅,雖可以申請對外投資,這筆稅就不用扣繳,只不過現在中國不太會批准外商再出去對外投資。

但企業若要減資或清算,想匯出當年投資中國的本金,這難度就極高,以他們的經驗,程序冗長到沒有2年是匯不出來的。

加百裕的昆山廠已逐漸升級自動化,這條產線以前要35人,現在只要約10人。未來也打算在印尼複製這樣的自動化產線。

搬或不搬,重點仍要升級、自動化

對科技業來說,不只是需要上萬名作業員,一個廠還需要數百名初階工程師,這些難題都是許多台商不想考慮東南亞的原因。「現在搬遷,人家也沒有要承諾你訂單,還要再考慮產業鏈安不安全,借錢又更不容易,唉!」一位營收近新台幣600億元的筆電供應鏈大廠董座說。「除非大家真的都開始搬,否則我絕對不會跑第一個。」

反觀一家和LED產品相關的組裝廠,則已經被美商客戶要求,而決定擴大越南廠。他們十多年前就進入越南,當時是為了另一個生意而去投資。這一季開始,他只要小投20多萬美元買設備擴產線就能滿足客戶。決定的關鍵是,「他們願意承諾我們數量,」該集團創辦人說。雖然LED在第一波課稅名單內,但初期該美商也只將小量的新產品訂單交到越南,舊的產品依舊在中國製造,要再觀察越南的生產狀況才能決定後續訂單的移轉。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