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汽車

超級測試!Ford Performance成軍!自排Focus ST算是鋼砲嗎?

8891汽車交易網

更新於 2020年04月16日10:20 • 發布於 2020年04月16日10:20 • 8891新車

前三代Focus ST雖然性能不差,但總覺得少一分刺激、熱情、犀利。此代首度導入自排,向便利屈服的Focus ST,還是一部鋼砲嗎?

越來越多車廠開始經營性能家族這檔事,能有效提升自家品牌的價值,也讓產品之間的定位更明確,賓士AMG、BMW M-Power、Audi RS不必多說,最具有代表性,後來的Lexus F和Hyundai N也越來越有模有樣,至於福特,從新一代Focus ST開始,計畫建構出完整的性能家族!

Ford Performance共分為四個等級,一般市售車型的「性能風格」,就是頂多是妝點內外扮相、強化懸吊,往上車型才會開始針對動力、底盤進行專屬調校,才能稱為「進階性能」,就如同本次主角Focus ST,再往上的「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也就等同一軍AMG、BMW M的概念,把一般市售車型「性能催至緊繃」,至於最高階「頂級性能」就是屬於超跑的領域,當然由Ford GT來擔當!

Focus ST在海外車型編成相當豐富,動力有2.3L汽油(280hp)、2.0L柴油(190hp),並提供ST Wagon旅行車可選。國內則引進單一汽油掀背車型販售,配備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CCD主動懸吊、米其林PS4 S跑胎、專屬煞車與Recaro賽車椅等「性能」相關配備,也附上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的Co-Pilot 360系統,以136.8萬售價來說,配備水準可以說給好給滿。

與國產Focus ST-Line相比,Focus ST動力與底盤設定截然不同,ST的280hp動力強猛,這是紙上規格就能看出的事,但能否調校出犀利的操駕姿態?激情退卻後,日常使用舒適性又是如何?畢竟花136.8萬買一輛「Focus」,有面面俱到的「全能」表現才能叫人信服!

相較ST-Line車型,ST的前臉造型沒有太多變化,主要將保桿下擾流施以灰色塗裝,讓視覺表現更突出,甫以水箱護罩上的ST徽飾,整體看起來雖不囂張,倒也能表明性能身分!LED頭燈組與ST-Line相同,但底座、邊緣採黑色塗裝,讓對比更鮮明,眼神更銳利一些。

車尾專屬性格較為鮮明,雙出排氣管帶來更濃厚的性能氣息,後下擾流、尾翼也是ST專屬的空力配置,比較不會錯認為國產ST-Line車型。

Focus ST採用19吋專屬造型鋁圈,搭配235/35R19的米其林PS4S跑胎,抓地表現足以應付280hp前驅動力。為對應其動力輸出表現,ST煞車與國產ST-Line Lommel的前308mm、後302mm碟盤對比,前碟加大至330mm、卡鉗也不同,原廠表示,抗衰退性能比前代ST好4倍!以過往超級測試經驗來看,ST-Line便有不錯煞車效能,ST在煞車規格進化下,也讓人好奇賽道以及煞停實測有多少差異!

ST車室佈局沒有太多驚喜,類碳纖維飾條、黑色頂蓬等元素,都是在ST-Line上就可看到的配置,頂多是方向盤下方多了ST徽飾,但整體造型也無改變,除了Recaro賽車椅外,整體來說視覺感稍嫌單調,若中控台可加入跳色元素,或是其他專屬設計,看起來會更特別一些。

方向盤右邊多出動態切換鍵,擁有濕滑、舒適、運動外,新增了最激進的賽道模式,也可按方向盤上的「S」快速進入運動模式,不過若要退出,得由Mode鍵循環操作,這樣的設計,稍不符合使用邏輯。儀錶板式樣沒有更動,但指針換成紅色,並且多了Performance儀錶模式,此時主畫面會秀出Ford Performance字樣,多少能增添熱血氣氛。

上代ST中控台上設有增壓值、油溫、油壓獨立三環錶,現在變成整合到儀錶內,像是賓士AMG、BMW M等車款,都有類似的性能監控畫面,在激烈操駕時更能掌握車況。

SYNC3主機與ST-Line相同,B&O音響、無線充電等也一應俱全,發車時多了專屬開機畫面,配合排氣管低鳴,頗具性能味。

全景式天窗為ST專屬配備,面積一路延伸至後座頭頂,車室採光良好,也讓深色車頂減少些壓迫感。

Focus ST車體與先前測試的國產五門Focus並無二致,前座部分經實測在空間表現沒有差異,只不過換上兩張Recaro賽車椅,坐點更低也讓頭部空間多出些許,至於椅面長度則是與國產ST-Line完全相同為51.9cm,大腿支撐性相當。

ST後座剪裁與材質應用呼應前面兩張賽車椅,看來帶有性能氣息,實際上泡棉造型卻是與國產ST-Line相同,實測發現膝部空間表現相仿,並不因前座不同而有影響;頭部空間則因為導入全景天窗而稍稍矮了一些,但是全景天窗面積夠大、敞開時所帶來的空間感遠勝過國產ST-Line。

後門開口角度與開口寬度是近期新增的測試項目,這部分並沒有國產Focus的測試數據能夠對照,不過光看ST數據, 不論開門角度、門框大小都在合理範圍,後座進出並不會受到干涉,還有個小細節,那就是進口ST在門邊配有伸縮門檔,能降低開門撞到牆壁而讓車漆受損的情形,這是國產版本所沒有的貼心配備。

行李廂空間經過實測也與國產版本完全相同,就連缺乏平整化設計的遺憾也完整承襲,後座椅背傾倒後留下不小的段差,放置大型物品並不太方便。整體而言Focus的行李廂空間還算充裕,尾門開口也顯得方正,大型物品進出相對容易,長度足夠26吋行李箱直放,符合此級距車款的需求,相對就多了許多靈活擺放的變化性。

為了讓底盤吸震性數據能夠橫向對比,每次測試我們都掌握以下標準流程

1.以P Box作為車速判斷:由於各車時速錶各有不同誤差,為了精準掌握車速30km/h、60km/h,因此以GPS訊號的P Box為車速依據。

2.震動計算起點統一:起始點為前輪壓到第一根減速條,震動儀產生G值開始計算。後輪壓到最後一根減震條、震動回復近於0時為計算終了。在車速一致、計算起終點都相同之下,所測得的震動數據即可橫向對比。

名詞解釋

瞬間最大G值:儀器所測得的瞬間最大值

三關卡震動時長:車身開始震動計算,到恢復平穩截止,將三關卡各自震動時間相加總合,時間愈短,可解釋成穩定性愈好。

三關卡G力總和:在車速、計算區段都相同的情況下,把同一段時間裡的震動值相加,若總值愈小,代表吸震性佳,需特別說明的是,這總和值不代表總受力,而是希望大家較容易理解且能相互對比的數據。

Focus ST是標準的性能鋼砲,但在電子懸吊的幫助下,各模式底盤回饋可有鮮明差異。以標準模式通過30km/h,無論是同時還是連續左右連續陣型,都能展現出不錯的吸震性,車內也無明顯衝擊感,端看震動時長與震動總和兩個數據,也都是標準模式最優。

在運動模式下懸吊改變就很有感,通過陣仗時衝擊更直接,進入到左右連續關卡,從圖形就可看出擺幅比標準模式更大,但實際上懸吊回穩能力佳,車身搖擺感受規律,在路上開感受也是如此,路感清楚,但不會過度彈跳。

賽道模式很明顯是「硬派」設定,行經陣仗有最強衝擊感,瞬間最大G值來到0.84G、-0.82G,較強的懸吊阻尼在連續關卡後段,也出現車身擺盪加大的情況,顯見賽道模式不擅處理低速顛簸路況。

車速加快到60km/h,懸吊標準、運動兩種模式體感上無明顯差異,以數據來看,震動時長、總和也相仿;與低速表現相比,震盪雖然隨著車速提升放大,但舒適度仍在接受範圍。

原以為運動模式會較標準更硬,但Focus ST高速阻尼調校優異,相較30km/h震動總和沒大幅增長,體感則是與標準模式差不多,連續左右關卡震幅甚至出現越往深處走、震動越平緩的走向。

不管低速、高速,賽道模式下懸吊都非常硬,60km/h實測最大G值飆升至-1.78G,畢竟是賽道專屬設定,才會需要如此鮮明的路感,在一般道路行駛實在不建議開啟。

性能車型「聲浪」固然重要,ST配備聲浪模擬系統,且轉速一拉高就頗大聲,美中不足處就是在任何模式下都會開啟,無法手動關閉,此點為影響車室寧靜度的主因,高速實測71.2dB表現一般,除此之外,風切聲、底盤都算寧靜。

ST所配置的Recaro座椅是一大賣點,針對肩、腰、腿兩側加強支撐,椅型坐起來真的有近似賽車桶椅的感覺,面料還有織布材質增添止滑效果,身體固定效果一流,但皮質部位觸感就與一般國產高階相似,用料沒有比較高級。

ST僅更換前座兩張座椅,後座椅型與一般國產Focus相同,人體工學佳、乘坐感舒適,藉由加入織布材質也能強化身體固定效果,雙色皮革、白色縫線等跳色元素,則讓ST車艙看起來更特別、搶眼!

ST儀錶台造型與國產版本並無不同,後方車體設計也一致,但與先前國產版數據相對照,不論前後視野ST都略遜一籌、前後死角較大,主要還是因為車內Recaro座椅著坐點較低,自然視線死角就略增些許,但這樣的死角範圍老實說並不會增添多少駕駛難度。

ST後視鏡遍野與國產版本相同,兩側同樣沒有廣角設計,但鏡片反射角度並沒有顯著不同,仍屬合理範圍。另外ST也標配盲點偵測系統,能有效彌補傳統後視鏡的不足之處。

ST與國產版既然車體設計完全相同,360度視野也就沒有太顯著的差異,同樣是各項數據都在合理範圍,A、B、C柱並不會顯著遮擋視野,盲區占比約26.6%,與國產版26.2%差異微乎其微。

ST強調方向機轉向尺比減少,但最大轉向角度並無改變,實測迴轉半徑數值也和ST-Line相似,左右都是4.9m,表現符合中型車水平。

Focus ST底盤有幾項重點,首先是電子懸吊,對於各種路面有更好的適應力;eLSD電子限滑差速器也是操控利器,可以拉近左右輪轉速差,提供更好的循跡性;另外就是235/40R19的PS4S跑胎了,夠寬、夠薄、等級夠高!

Focus ST懸吊夠硬,彎中可以有效支撐,再加上轉向齒比較ST-Line小,兩者加總起來,讓轉向反應可用犀利、敏捷形容,鋼砲就是該如此,動力大小是其次,但攻彎就是要矯健!eLSD更是好物,踩下油門出彎時,可以有效將內側輪動力傳遞給外側輪,減少內側輪空轉、動力流失的情形,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有助於縮短單圈時間。另外,235/35R19的PS4S表現也是高標準,除非你真的不考慮日常使用、想挑戰單圈紀錄,不然根本無須升級。

自排變速箱在激烈操駕下的反應,是評測Focus ST的另一重點!設定較疏的齒比,換檔後並沒有落差太大造成動力銜接不順的情形,換檔反應比ST-Line乾淨俐落甚多,尤其是手排模式,進退檔都優異,雖然仍未倒雙離合器那樣電光火石,但以液壓自排來看,絕對可稱上優秀的性能自排!

Focus ST在賽道上的制動效果穩定又犀利,腳感也容易熟悉,不論是直線底重煞入彎還是進行重心控制都得心應手,配合高等級的性能胎,應付280hp動力很夠用,直到第五圈之後才開始出現過熱衰退的現象,整體而言,底盤和動力的搭配性成熟,動態安定又犀利,對比動力更大+四驅系統的A 35 4Matic,Focus ST能以些微秒差奪下亞軍,實為強悍!

Focus ST搭載2.3升EcoBoost四缸渦輪引擎,和入門版Mustang為同具機體,最大輸出280hp/5500rpm、42.8kgm/3000~4000rpm,搭配7速自排系統,原廠0~100km/h加速數據為6.0秒。

ST的7速變速箱是由ST-Line的8速手自排修改而來,各檔的齒比也經過變化,可看出因ST的動力更大,使用較疏的齒比設定,可看出3檔與4檔的齒比相當接近,可減少再加速的轉速落差,而ST-Line則是2檔與3檔使用較接近的齒比,讓低速換檔有更好的動力反應,至於省油用途的高速巡航檔,ST為6、7檔,ST-Line則是7、8檔,整體造成的速域差別,下圖有更詳細的說明。

這是ST和ST-Line的齒比圖,將每一檔理想極速帶入公式計算(所謂的理想極速,是沒有實際風阻、輪胎阻抗、動力耗損等難以計算量化的影響,單純討論齒比對應性),可進一步了解齒比分布。ST少了一檔之後,不僅拉大各檔落差間距,最高檔更是頗疏,理想極速達到440km/h,在最高檔巡航時,引擎轉速必然比ST-Line低,因為ST動力更大,採用疏齒比的設定是合理的。

一樣左腳刹車、右腳油門,並且關閉循跡系統,起步要稍微控制引擎轉速,主要是全力加速時車頭揚起,前輪抓地力也跟著受到影響,摸索到理想的臨界點之後,0~100km/h加速得出6.18秒的最佳成績,接近原廠的6秒整數據,0~400m則繳出14.31秒、161.14km/h的水準,符合280hp前驅車的應有表現。

對照過往測試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的P Box曲線,Focus ST在100km/h前取得領先,後半段才遭到急起直追,考量到非同時與天候差異的變因,還有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當下的測試時,原廠將前輪換成等級較低的配胎,Golf GTI的表現仍有兩把刷子!

由於天候與地面狀況的差異,對大馬力前驅車的影響更大,動力更強的Focus ST雖然贏了,但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當時還有輪胎較差的因素,可說雖敗猶榮,另外一點,40~70km/h再加速表現少了起步控制的變因,直接呈現變速箱的反應,DSG自手排在這部分也以些微差距勝過Focus ST的7速手自排。

先前ST-Line不管是多連桿還是扭力樑版本,在煞停實測都繳出不到34m的優異表現,這回的ST同樣維持高水準,全力減速過程非常穩定,連續三趟成績也不會相差太多,除了煞車系統本身良好,米其林PS4S跑胎抓地力也功不可沒!和對照組比較,條件和Golf GTI Performance Pure一樣是乾燥路面,Focus ST贏得沒話說,至於一般行駛狀況也沒什麼能挑剔,制動力道明顯又線性,煞車踏感明確好控制。

測試當天的路況順暢,Focus ST得出的實測數據並不耗油,怠速熄火功能在市區部分有直接幫助,每個紅燈都能發揮作用,綠燈出發之前都能維持引擎熄火的狀態,且啟動瞬間的震動也小,最後得出9.2km/L的理想數據,而高速的14.8km/L不算特別厲害,但以一輛性能鋼砲而言,動力、輪胎都非節能設定,每天通勤代步應該也不構成太大負擔。

Focus ST在性能測試中,給足該有的熱情與速度,賽道成績和馬力更大、四輪驅動的A 35 4Matic只差了0.4秒, 操控夠犀利!在加速與煞停方面也繳出紮實表現,就連油耗也維持在理想範圍。至於其他實測數據,空間表現和國產版本相同,可以滿足多數的乘坐和載物需求,舒適性部分和多數車輛比較下,看起來較不足的就屬震動和隔音項目了,但畢竟是運動化版本的Focus,路感比較強、明顯的胎噪和聲浪都合情合理,整體來說,自排Focus ST是輛熱血又親民的性能鋼砲,讓人體會到Ford Performance的本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