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恐是水腦症

三立新聞網

更新於 2018年11月13日02:31 • 發布於 2018年11月13日00:23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50多歲的張先生騎摩托車外出時被汽車撞到,送到醫院後發現腦部有挫傷性出血,醫師動手術將他的頭蓋骨拿掉進行治療。車禍後三個月,張先生突然出現記憶力衰退、意識不清和肢體不協調等現象,家人將他轉到阮綜合醫院。

▲圖/翻攝自Pixabay

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在張先生的腦部發現積水,為交通型水腦症,於是為他進行造廔手術,放置引流管引流,再將頭蓋骨補起來。經過一段時間後,張先生不但恢復語言能力、邏輯思考力也逐漸回復,雖然肢體仍有一邊無力但活動力較以前好。車禍後剛開始連太太都不認識,現在已經可以和老婆溝通。

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志任醫師說,水腦症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阻塞性、一種是交通型。腦脊髓液(即腦水)是從側腦室的脈絡膜產生後,經由孟諾孔進入大腦導水管,再進入第三腦室和第四腦室,藉由小腦後方的絨毛吸收回到大腦靜脈系統。

在這通路的管路上如果出現腫瘤、血塊或是先天性畸形造成阻塞,就是阻塞型水腦症或非交通性水腦症,但若不是上述管路阻塞而形成的水腦症,就是交通性水腦症。

阻塞型水腦症大部份發生是先天或是年輕的病患,多在青少年之前就會發病,交通型水腦症則多發生在青壯年以後的病人,造成的原因則是腦膜炎,包括病毒性或是細菌性腦膜炎或不明原因所引起,另外外傷造成蜘蛛膜下腔出血、自發性蜘蛛膜腔出血,還有脈絡膜腫瘤,也會造成交通型水腦症。

張志任醫師說,先天罹患阻塞型水腦症的病患所表現出來的症狀是大頭、發育不良、智商減退,近年因台灣實施優生學,現在臨床上幾乎看不到,因為通常胎兒還在媽媽肚子時,就可以產前超音波偵測出來。

成年人或老年人較常罹患的是交通型水腦症,張志任醫師指出,表現方式依序表現為記憶變不好、走路不穩、大小便失禁,因為症狀和失智類似,大部份病人一開始會被當成是失智處理,以致症狀持續惡化,但交通型水腦症是可以治療的,只是需要正確診斷早期治療。

若要確認是水腦症或失智症,可以透過影像學檢查,先做電腦斷層再做核磁共振,若腦室變大造成旁邊壓迫,病患在狀況許可下,可接受腦室腹腔造廔手術,不但會改善病人的失智狀況,也會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但腦部如果遭積水壓迫太久,腦組織變薄之後就無法再回復,一旦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已經薄化,做引流術的幫助恐怕也微乎其微。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年輕或老年出現早期失智症狀,要先把水腦症排除,如果確診是水腦症就可以轉介神經外科對症治療。(編輯:李鴻典)

 

立即加入三立新聞網Line官方帳號,給你最新焦點話題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