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親子

責仼感非天生!「大人覺得孩子還小」,孩子永遠長不大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更新於 2019年12月10日07:39 • 發布於 2019年12月12日04:00 • 兒童發展專家 王宏哲

有一次帶孩子去親子館,靜態區有許多盒蠟筆,很多孩子一進門就衝去拿筆畫畫。我跟4歲的弟弟説:「你也可以去畫畫,但要記得,你要保護蠟筆不能少,而且用完要回他的家,後面來的小朋友,才能開心的玩。」
弟弟畫完後,很主動的檢查並放回位置。旁邊一個也帶小孩來玩的媽媽,很生氣駡小孩,「玩完都不收,下次就不帶你來了!你看別人都很聽話,都會自己收!只有你這樣!」

其實,我不是在訓練他聽話,我在訓練孩子的「責任感」!
只是叫孩子「你玩的你就要收!」,有時真的沒什麼用,在孩子玩東西前,就該先預告訴他「自己該負責」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習慣。責任感非天生,沒有責任感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覺得孩子還小!」的大人,其實不管孩子幾歲,父母都該找出他可以自己負責的事,你説是不是呢?看看這篇》

3-6歲是責任感的關鍵養成期

如果父母想讓育兒這件事有如倒吃甘蔗般甜美,建議家長,千萬要把握三到六歲,這時期是建立孩子「自我負責」觀念的最佳時機。

自我負責的認知與態度,是能讓孩子受用一生的基礎能力,和記憶型的讀、寫、算教育相較,教會孩子負責任的投資報酬率最高。

一旦孩子在學前階段學習到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上了小學後,父母就有機會看到凡事自動自發的「理想」小學生:早上不賴床、上學不遲到、好學不惓、充滿學習熱情、不用催也不用趕,孩子會自動寫完功課……。

幼兒在二歲前仍是無律階段,較沒有是非觀念的存在,以滿足自我的需求為主,顯現在外的行為不受約束。

但是三歲之後,開始進入他律時期,除了自己,孩子已意識到他人的存在,開始有是非善惡的觀念。

五歲之後,更是可以透過先前的成功經驗,有自律的初步模型,在社會的鼓勵之下,慢慢的形成一個個好習慣。

分齡、分階段培養孩子責任感

⭕️4歲:教生活自理不嫌早
⭕️5歲:提醒大人,當小幫手
⭕️6歲:讓他懂「先做必要的事,再做想做的事」的好處
⭕️7歲:帶著他建立「分析、組織及規劃日常」
⭕️8歲:奬勵自動自發,多於獎勵成績
⭕️9歲:鼓勵他「有責任感是為了你自己,不為了媽媽」
⭕️10歲後:發自內心告訴他:「能對自己負責,爸媽以你為榮!」

五方法,訓練孩子責任感

1.給孩子自主權,練習自己決定、承擔後果

《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作者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Kast-Zahn)建議父母:「關於自己需要什麼,孩子應該逐漸做更多決定,並自己承擔後果。

我在《教養的秘密》一書中也有提到,教養態度決定性格;培養孩子的自主權,首先要讓孩子先清楚知道「原則」,也記得不要「出手」幫孩子,適時扮演理性的「聆聽者」,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再給予空間學習跟傾聽他們的想法,練習自己決定。

2.訓練孩子自己規劃自己的時間

這個階段的孩子該學習規劃自己閒暇時間的責任。如果孩子一句「我好無聊」,就能獲得家長的陪伴,孩子根本無從認識自己的需求和能力,也不知道該如何和自己相處。

孩子有權無聊,卡斯特尚提醒父母,別允許孩子看電視填補空檔,也不必帶著孩子四處上才藝班。父母可與孩子討論,但請孩子規劃屬於自己的週間遊戲作息表,父母只要在家裡提供屬於孩子的工作桌或角落遊戲空間,讓孩子依自己的安排遊戲。

自由遊戲的時間愈多,孩子愈容易回答「我該做什麼」的問題。

 

3.獎勵孩子的自律行為,增加彈性思考的能力

4~5歲的孩子,從他律到「自律」,是個重要階段,這階段父母應給予簡單、明確、不難做到的教養指令,4歲左右的孩子「停、看、聽」的能力會大幅增加,亦能幫助孩子思考,增加其衝動控制與情緒控管的能力。

4.三歲開始建立「生活自理責仼感」

孩子三歲進入幼稚園之後,許多家長常有「早晨焦慮症」,孩子太晚起床、穿衣服拖拖拉拉、吃早餐也慢吞吞。

卡斯特尚認為,父母的責任是將孩子準時送到學校,至於孩子是否穿戴整齊、頭髮梳好、有時間從容不迫的吃早餐,家長可以交給孩子自己決定。孩子覺得自己「有責任」時,早上就不再有理由胡鬧。

5.訂下明確的家規

幼兒需要規矩、限制、界限,才能學習自我控制,了解不能總是率性而為。《我家幼兒教養好:3~6歲》作者蕯爾‧賽維爾指出,孩子其實很需要成人為他們訂定規矩,規矩可以做為支柱與指引,讓孩子了解什麼才是良好的態度與正確的行為。

但給予幼兒的規矩和要求必須非常具體,賽維爾在書中舉例,如果父母說「去把房間整理乾淨」,就是模糊的要求。

對孩子而言,「把房間整理乾淨」的意思並不清楚,他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讓房間變乾淨。所以明確的要求應該是:「先把玩具收起來,再將地板上的衣服掛起來,把房間收乾淨。」

父母也必須讓孩子了解違反規矩的後果,這能讓孩子知道如何做決定:正確的決定會得到正面的結果,錯誤的決定則會是負面的後果。

例如,給孩子蠟筆前,可以先提出明確的要求:「要畫在紙上,如果畫在其他東西上,就要沒收蠟筆。」

如果家長想要孩子學會負責任,必須堅定的執行自已所立下的規矩。當孩子知道你言出必行,才會認真看待你對於違反規矩的警告。

而一旦孩子開始試著自己收玩具,在餐廳吃飯有禮貌,就寢時間到了也不拖拖拉拉,家長可以讚美孩子,讓他知道自己長大了、漸漸具有責任心,對家裡有所貢獻。

《喜歡更多教養文章,成為王宏哲教養line好友》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