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理財

證照、名校出身,不是唯一標準!突破 3 個選才盲點,面試不再看走眼

經理人月刊

更新於 2018年05月22日08:37 • 發布於 2018年05月16日04:58 • 鍾苡紅

漂亮的學經歷、出色的談吐應對,可能是萬中選一的「優秀人才」,但未必是你渴求的「合適人選」。可惜的是,面談者在面談時,往往會因為對方的滿分履歷和出色的第一印象,而忽略了這個職缺真正所需的條件與特質。問錯問題、直覺評斷的結果,就是看走了眼,後悔莫及。

履歷表會騙人,會說話的人不一定會做事。 以下這 3 種人才,或許具備了資歷完整、出身名校、持有證照等典型能力指標,但仍須避免衝動錄取,應先保持一視同仁的疑問態度和客觀意識深入面談,才能免於識人不明,增加企業人事的成本風險。

1.外型出眾、充滿個人魅力型的人才

無可諱言,某些人天生就是有一副流利口才、充滿魅力的外表,第一印象就比較吃香。企業若遇上大型徵才活動,面試者備審文字資料的時間有限,通常就會跳過背景調查、專業問題,憑直覺觀感做決定。

但徵才可不是要找有魅力的人,而是要找最適合那項工作的人。尤其有些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相當沒有幽默感、無趣,甚至缺乏引人入勝的人格特質,但他們卻知道怎麼把事情做好

所以,下次面試時,可別立即將沉悶少話或第一印象普通的人才打回票,試著把這兩類人擺在一起,屏除外型、年齡、種族和其他與工作表現無關的偏見,再捫心自問,誰才是真正適合這個職位的人。

2.履歷滿分,從任何條件看來都優秀的完美人選

曾有一家大型公司在徵求營運副總裁的過程中,找來了一名擁有 20 年豐富經驗且具備名校 MBA 認證的工程師,學經歷無懈可擊,但公司卻在雇用他之後,才意識到他在管理能力上的明顯缺陷,不過短短 6 個月就請他走人了。

專業證書、名校學歷、百大企業出身,雖是證明一個人有資格從事某項特定工作的指標,卻不應該是判斷能否被錄取的「門票」。不尋常的人才往往隱沒在這些優秀人才之後,若是將所有人的出身背景拉掉,再重新審視一次他們的過去經驗、自傳,對應你所設定的技能門檻,從中找出幾項問題做進一步的詢問,從中釐清他在實務上的行為表現和價值理念,再與履歷表做比對,確認他是否能勝任這份工作。

尤其有些深具潛力的新鮮人,因為沒有任何形式的正式證照可供證明他的能力,常常在面談審查關卡就被刷下,但若能拋開主觀意識,透過正確問答評估應徵者的行為指標,或許也能找出前途無量的頂尖高手。

3.與自身特質相近、人際關係圈內的自己人

第三種,也是任何企業家都無可避免的類型:自己人。很多人常常無可避免地會透過自己的人際網絡尋找熟識、喜歡的人進來,認為這樣彼此熟稔,也知道對方的能力到哪,共事起來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事實上,聘僱自己人反而更容易讓你在工作中陷入騎虎難下的僵局。一來在面試階段,和自己人交談時常會不自覺放鬆或降低招聘標準,招來引薦自肥的疑慮。二來,人們也常會傾向雇用與自己特質相似的人,如此可能導致部門思考意見相同,容易重複同樣的錯誤,甚至形成一個舒適圈,難以突破創新。

請記住,你要找一個最適合某份工作的人,而這個人,除了不宜與你有太多私交,以免權責分配不清、因交情誤事;最好還要是一個能挑戰並突破現狀的人,多元化的思維,才能加倍提升整個組織的運作效率。

資料來源 / FastCompany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