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診斷亞斯伯格症後,該接受特殊教育?還是轉介?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8年10月17日03:57 • 發布於 2018年10月16日13:20 • 閱讀,對身體好!

「什麼『亞斯伯格症』,什麼『特教生』?他明明就是在頂嘴,講話還那麼流暢。犯錯就是犯錯,死不承認,找那麼多理由做什麼?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那他呢?大家都親眼看到他做了那些事,他還死鴨子嘴硬,講一大堆歪理,把我們當成是瞎子、傻子啊?」老師激動地說了許多情緒性的字眼。

教室滿地的碎玻璃,老師特別要同學們先別清理,為的就是要讓媽媽知道威威做了什麼好事。

「老師,他雖然講話很流利,但是如果仔細注意,你會發現他其實不太清楚你們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聽到媽媽又在幫孩子找理由,老師非常不以為然。「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一切按照校規處理。打破教室的窗戶,就要按照規定賠償,該記警告就記警告,這哪有什麼好聽不懂?你看他那眼神,做錯事情還那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連正眼都不瞧我。媽媽,孩子是不能這樣子教的。你應該讓他承擔一些責任,而不是老為他找理由卸責。這對他以後真的不是好事。更何況,出了社會,沒有人會在乎他是不是亞斯伯格症。」

老師說的這些重話不無道理,但是對威威媽來說,「出社會」是以後的事。現在她在乎的是,孩子就讀國中這三年,老師能不能了解威威的身心特質。如果老師無法理解,那麼對孩子來說,這三年將是一場可怕的風暴。不要說以後,就連眼前這三天都不知道該怎麼度過。

媽媽閉上眼,深呼吸了一下,鼓起勇氣問老師:「請問,老師了解『亞斯伯格症』嗎?」要說出這句話,媽媽在心裡面掙扎了很久。因為很怕得罪老師,萬一牽連孩子就不好了。

「我當然聽過啊!我們每年的特教研習,都規定至少要有三小時的研習時數。當然啦,每次討論的特殊學生不見得都是亞斯伯格症就是了!」

「那,老師懂得如何和他們相處嗎?」

媽媽這問題,問得老師挺尷尬。「相處啊⋯⋯就我知道,他們是不好相處啦!」

「重點在於,老師是否懂得如何跟他們相處?」媽媽又再問了一次。

「這一點倒是沒錯。」老師支支吾吾了好陣子,其實心裡也滿心虛的。「唉唷!幹麼問那麼多,反正還是那句話啦,以我做老師的立場,就是要讓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管他是正常孩子,還是亞斯伯格症孩子,一切都要為自己負責就對了啦。還有,對亞斯伯格症了不了解,媽媽該去問資源班老師,怎麼來問我呢?」

這些日子以來,媽媽每次和老師溝通,兩人都像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現在,聽到老師這麼說,媽媽心裡更是涼了一截。

意中心理師說亞斯

亞斯伯格症孩子很容易被認定是因為被父母寵壞而過度自我中心,想怎麼做就怎麼做,無法聽進別人的意見,或太自以為是等。他們常讓老師感到頭痛的事情,包括人際上很容易與其他同學產生衝突,上課的配合度相對較差等;特別是當老師上課的內容,不是他所感興趣的科目,更容易讓他變得「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亞斯伯格症孩子在班上的情緒容易焦慮,且相對不穩定。他們容易對敏感的事物產生浮躁的情緒,甚至衍生激烈的情緒反應。因此,學校老師及同學們常常得面臨亞斯伯格症孩子自己制定的規矩,更須特別留意,避免誤觸其地雷。

亞斯伯格症教養祕訣

孩子是否為特殊教育學生,誰決定?

即便孩子取得了ASD的醫療診斷,是否參與「特殊教育學生」的資格鑑定,仍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及意願。班級導師無法自行決定,當然,也不能做第一時間的拒絕。

家長針對申請鑑定所需要的資料,繳交相關醫檢證明後,老師可以再針對自己的觀察提出說明。

至於最後孩子是否獲得特教身分,仍要由「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簡稱鑑輔會)的委員做最後定奪。

切勿妄自診斷

與家長進行溝通時,特別是關於就診這件事,建議班級導師可以同時運用行政資源,例如請輔導室主任、特教組組長、資源班老師等人員共同參與溝通。讓家長了解,當下所要溝通的,並非只是導師和家長之間的事情,而是屬於大家共同關注的議題。

特別要提醒老師們,如果孩子尚未前往醫院接受診斷,請先不要預設立場,或自行判斷後就直接告訴家長,孩子可能出現的障礙。

當然,也不需要跟家長談到孩子是否要使用藥物(亞斯伯格症的核心問題,也非靠藥物做為主要的介入方式)。

再次強調,在孩子到醫療院所接受診斷之前,建議老師先不要貿然向家長告知他的孩子有亞斯伯格症。因為診斷這件事情,在醫療上,只有醫師可以告知。而在特教部分,只有鑑輔會的委員才可以下判斷。

是否需要「轉介」?

老師可以把孩子在班上的實際狀況告訴家長,具體敘述平時所觀察到的現象,並說明自己在面對這些現象時,採取了怎樣的處理方式。

這一點,關係到班級經營的處理。清楚地讓家長了解,校方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孩子的問題依然沒有改善;學校擔心的是孩子未來在班級裡的適應能力,以及校園學習中可能產生的一些後果。

老師可以先聽聽家長對於這些狀況有什麼看法,是否有具體的建議等。同時,也讓家長了解,進一步尋求醫療院所的專業協助,是為了釐清問題,避免錯過協助孩子的關鍵時刻。

若班級導師已在第一時間將孩子在教室裡的狀況告訴家長,同時也嘗試採取一些班級經營技巧去因應,並委請資源班老師或輔導室老師協助觀察。那麼,導師已經做到應盡的責任。

若上述這些處理超出了老師在班級經營上所能負荷,就需要進一步進行所謂「轉介」:轉給下一位相關專業人士,如醫師、心理師等,以做進一步的處理。

至於孩子本身是否具備亞斯伯格症的身分及特質,這部分就交由醫療人員來做決定。專業的判斷仍需要精神科醫師、兒童心智科醫師、臨床心理師等來做鑑別。

有時,家長會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裡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那麼,老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家中對孩子提出類似老師的要求,或製造類似的情境,以進一步觀察孩子的表現是否有所不同。

(圖/Shutterstock Nirinstar

(本文作者為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原文刊載於王意中《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寶瓶文化)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