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人際

解脫「討好型人格」的迎合心態,勇敢建立人際界線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9年11月21日02:39 • 發布於 2019年11月20日11:03 • 閱讀,對身體好!

在人群中,「討好型人格」的人會忍不住在意別人的看法、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關注他人的感受,漸漸地迷失在人海中。若想改善這樣的狀況,請一定要劃分清楚地心理界線。

置身叢林找不到方向的感覺,大家都能體會,但迷失在人群中,大多人卻常不自知。在叢林中迷失的只是方向,作為獨立個體,獨自行走於叢林中,是可以很自我的,想怎麼走就怎麼走,想穿什麼就穿什麼,完全不必考慮別人的議論、看法、眼光。

但置身人群中,我們會忍不住在意別人的看法,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關注他人的感受,因此,無法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有時候還要刻意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按照別人喜歡的方式去做事。如此磨滅自己的感受、想法、意願和個性,自然也泯滅自我,讓那個獨立的「我」消失在茫茫人海了。

對於「討好型人格」的人來說,每天說違心的話,做著討好別人的事,敏感於別人的眼光、表情,忽略自己內心的聲音,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甚至扭曲自我,去迎合別人,已然是完全迷失於人海之中了。

討好者要把自己從迷失狀態中解救出來,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在心裡建立人際邊界。就是說,我就是我,你就是你,他們就是他們,劃分清楚邊界,然後在自己的領地裡,保持自我的意願、個性和想法。

就針對討好者重要心理特徵「為別人著想」這一點,來具體說明「分清人際邊界」的建議做法。之所以選這個具體的點,一是因為這普遍存在於具有討好者的心裡,無論做什麼總是把「別人」放在首位,他人會怎麼想?怎麼看?怎麼說?因為太為別人著想,不論是誰的責任,都把事情往自己的身上攬,然後忽略自己、委屈自己、犧牲自己,筋疲力盡,卻循環不止,不能自拔。二是因為這一點對討好者的心理危害太大,「為別人著想」就像一根「緊箍咒」,讓討好者深陷其中,迷失自我。

「為別人著想」的根本原因是,內心缺乏清楚的人際邊界,說通俗點,就是分不清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把別人的事都當成自己的事,所以「有求必應」;把別人的責任都當成自己的責任,凡事「都是我的錯」。與此同時,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想法,「我」消失了,只一味包容、順應別人,一味為別人著想。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心裡劃一條清楚的界線:邊界內的,與我有關,我負責;邊界外的,與我無關,我不用理會。❞

那麼,如何劃分這條界線呢?只需把握這麼幾點:

1.  區分是自己的事,還是別人的事

是自己的事,義不容辭去做;是別人的事,根據主觀意願,不想做就堅決不做。舉個例子:快下班了,同事說:「哎呀,這文件還沒處理完。」討好者聽後,按照舊有邏輯一定會這樣想:同事工作沒做完,他一定很著急。如果我不幫他,他一定要加班了;我不幫他,他會生氣;我們以後的關係一定會受到破壞……一連串的設想都在為那個同事著想,然後就像自己沒完成工作一樣,義無反顧地去幫他了。可這樣做的結果是,下次同事的工作沒完成,同事還會找他幫忙,從此就真變成了自己的事,這就是缺乏「人際邊界」。

一樣的情境,同樣還是聽到同事那句「文件沒處理完」的話,我們換個思維模式:同事工作沒做完,這是他自己的事;他很著急,這是他正常的反應,工作做不完當然著急;他加班也是應該的,工作是他自己的;我不幫他,因為他工作沒做完是他自己的責任,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們以後的關係如何,跟我幫不幫他這件事毫無關係……這才是健康的關注我自己、也能正確看待別人的思維模式,是一種「人際邊界分明」的思維模式。

2.  區分是自己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

是自己的責任,毫不遲疑承擔;不是自己的責任,一定不替別人背黑鍋。伴侶說,我為了你放棄了喜歡的工作,你一定得對我好。於是我們心懷歉疚、感恩,把「對他好」當成自己的責任,他稍微不如意、不高興,我們會自責,並接受他的譴責。為什麼不想一想:他放棄工作,那是他自己的選擇,他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而不是綁架你的感情。

小時候,父母吵架,媽媽哭著對我們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於是,爸媽一吵架,媽媽一哭,我們就內疚不已,覺得都是因為我們,才讓媽媽如此痛苦。為什麼不想一想:他們不離婚,是他們自己的決定。他們吵架,也完全與我們無關。我們沒有理由為他們的幸福負責,沒有理由為他們的痛苦背上包袱。

我們和同事一起出去辦事,同事的手機丟了,我們在心裡自責:哎呀,我要是留意一點,機靈一點,就能發現小偷,同事的手機就不會丟了。然後,我們覺得對不起同事,覺得他手機丟了,我們也是有責任的。為什麼不問一問自己:我們有責任幫同事看護好他的私人財產嗎?我們要為他丟失東西負責任嗎?

總之,我們面對的是迎合別人還是接納真實的自我,是順從別人還是守護自己的內心,是敏感於別人的目光還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面對諸多選擇時,我們多問問自己:此時在我們的心裡,邊界在哪裡?哪裡是我,哪裡是別人?問清楚之後,堅定地對自己說一句:這和我沒關係。如此即可。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原文刊載於黃志堅《為什麼我們總是 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方舟文化)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