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內

觀點投書:市長每天只十份公文,難以了解280萬市民付託

風傳媒

更新於 2019年08月22日21:40 • 發布於 2019年08月22日21:40 • 北漂雄子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表示,自己批的公文堆起來比身高還高,高雄市長韓國瑜(見圖)則在臉書直播,質疑公文批的越多,難道就越認真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表示,自己批的公文堆起來比身高還高,高雄市長韓國瑜(見圖)則在臉書直播,質疑公文批的越多,難道就越認真嗎?(資料照,盧逸峰攝)

韓市長這兩天拿公文多寡作文章,不管是不是反諷,從他回應每天以看十份公文為基準的態度來看,反映出他對公文在政府機關的重要性所知淺薄。這樣的市長治理高雄市政將非常危險,更何況是想當總統,國家未來堪憂。

公文是政府機關的文件,用來傳遞訊息與明確界定行政責任。市長批公文有三種目的,首先,市長簽名代表同意公文內容,展現民意賦予首長之權力,讓下屬可以據以執行。但因為市政繁如牛毛,不可能每件事都是市長親躬,所以衍生出分層負責的做法,就是讓副首長、二層,三層主管能代行重要性較低的公文,減輕市長負擔。

但是到底如何分層負責,是市長應該決定的規制,這攸關於市長對市政的態度,也牽涉到公文第二個重要目的:「幫助市長了解市政」。像韓市長這種菜鳥市長,透過批公文了解市政非常重要,原因在於:不一定每件市政都可以從其他方法(市政會議、巡視…)了解,尤其涉及法規規定、細節較多、或下屬認為市長應該知道的事等等,公文是把這些寶貴訊息傳達給市長的重要工具。

第三,公文也肩負機關內傳遞資訊的與橫向協調的功能,涉及多個局處相關的業務,沒有任何局處首長可以作主時,理論上就是要由市長來協調,最終也應該由市長在公文上批示,以一鎚定音。

市長治理市政需要很多資訊來源,公文就是一個最可靠的資訊管道。雖然市長批太多公文確實彰顯效能不彰,也會產生下屬推託不願負責,凡事就往上簽的推託心態。但如果分層負責太過分,公文都由下屬代行,市長不但可能將責任推給屬下,更會缺乏可靠的資訊來源,容易變成腦袋空空,出一張嘴,荒腔走板。

柯P講得很對,公文不是在比數量,重點是有沒有認真看。公文越多愈好的現象的確不值得鼓勵。但高雄市約280萬市民,與民眾相關議題多如牛毛,一天只看十份公文,絕對不足以了解市政。這也明顯代表市長不願意放下身段,透過公文傾聽民眾心聲與關心的事。

所以,高雄市民要警惕了,韓市長連深入了解民眾大小事都缺乏誠意,很難期待他為高雄帶來更多希望,萬一他當上總統,也難奢望會把高雄擺第一。(推薦閱讀:陳東豪專欄:韓國瑜與國民黨的內憂外患

*作者為居住新北市的北漂高雄人

《 ☞ 加入風傳媒line好友,每日提供給您最重要新聞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