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處暑:入秋注意肺經保養,幫助身體排濕氣

健康遠見

更新於 2019年08月22日10:56 • 發布於 2019年08月22日10:57 • 閱讀,對身體好!

處暑,是夏天暑氣結束的時候。「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意思是說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還感受不到涼爽的天氣,此時仍是炎熱的節氣。俗話說:「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說,處暑時,還需要經歷18天流汗的日子,才會開始感受秋意。此時皮膚腠理的開闔特別重要,正常的肌膚排汗功能,能幫助排出身體多餘的濕氣及熱氣,代謝功能不佳的肌膚,反而讓濕邪停留在體內,甚至會引起進一步的濕邪症狀。

關於皮膚的「腠理」,可以瞭解古人對於身體器官的特殊描述方式。「腠」字的發音與「湊」相同,意思是湊合、拼湊、湊集的意思;「理」指的是玉石的自然紋理,同時也是指玉石之間的縫隙。「腠」以肉部取代水部,以人體的結構看來,是指覆蓋全身的皮膚,而這些皮膚是由各種不同的細胞層層堆疊而成,以現在解剖醫學的角度,皮膚的構造由外而內可以分為表皮層、真皮層及皮下脂肪層,細胞的部分則能分為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層。

顯微鏡是西元1590年由一個荷蘭的眼鏡製造商Zacharias Janssen所發明,古人雖然不知道皮膚確切的分層,但透過對大自然及人體深刻的觀察,瞭解「腠理」與體內五臟六腑濕氣的代謝息息相關。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意思是說,清而無形的能量走在皮膚組織之間,濁而有形的物質走在體內臟腑之間。秋天對應到人體的肺臟,此時注意肺經的保養,避免皮膚腠理開闔不利,才能幫助身體排除濕氣。

秋季養生經絡招

從髖關節外側的股骨大轉子處,也就是大腿骨上端,一塊比較突出的骨頭,分四等分,一直往下敲打到膝關節外側即可。

在中醫觀點中,水腫是經絡氣血不通所導致,針對人體穴位和膽經進行有效的刺激,可以改善臟腑功能,調節內分泌失調,加速淋巴回流,促進新陳代謝,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不僅能從內根本改善肥胖的體質,也能達到局部消除水腫、瘦身瘦腿和強身健體的效果。

沿著左右大腿外側褲邊區域,由上至下敲擊到小腿:依次為環跳穴、風市穴、中瀆穴、膝陽關穴。

圖/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鎖定好「環跳穴」後,往下沿著大腿和小腿外側的膽經循行方向,由上而下輕輕敲打即可。而敲打大腿外側時,可以加強按摩「風市穴」(即站立時,手臂自然垂於身體兩側,中指的末端所指之處),這是外側大腿容易產生筋結的地方,鬆開此處的筋結,有助改善下肢水分的分布,促進下肢淋巴回流,消除水腫。

(本文作者為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原文刊載於彭溫雅《彭溫雅醫師的濕氣調理全書:排濕從養氣開始》/台灣商務出版)

成為健康遠見Line好友,讓健康更貼近你的生活!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