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國際

英國人面對疫情為何如此「淡定」?

換日線

發布於 2020年02月19日09:15 • Jin Hsieh/Yes!Jin 在英國說。畫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從去年底於中國爆發後持續蔓延全球,截至目前為止,英國已有 9 例確診案件。除了在約克的兩名中國留學生及其家人以外,其它皆送往倫敦市中心大型醫院的隔離病房做治療。以我對英國人習性的了解,大部份人是淡定面對這個新型病毒,甚至時常拿它與流行性感冒(flu)相比。然而,最近爆發的兩則新聞,卻讓身為外國人的我們看得有些心驚:

一名從中國返回倫敦的中國女生疑似感染病毒,居然不照著 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國公醫制度) 的指示,「待至家中並致電給 111 請專人送醫」,而是自行搭乘 Uber 前往倫敦東南市區的柳鎮醫院(Lewisham Hospital),更詭異的是,該計乘車司機事後竟被認定為「低風險被感染者」,只因其車程不到 15 分鐘。

另外一則新聞,則是在上星期位於伊莉莎白二世會議中心的英國巴士峰會(UK Bus Summit )裡,有名與會人士已確診,有關單位於是聯繫所有約 250 名與會人士,包含兩名工黨議員,執行自主居家隔離 14 天。看到這裡不免擔心,倫敦是否會成為有社區感染的國際城市,畢竟英國人對於預防疾病與處理的淡定方式,有時還真教我們這些外國人感到驚訝。

急診室裡沒有外科醫師?「鋸指」意外明天再說!

在英國看病和臺灣不同的是,NHS 是個免費的醫療系統,其流程是居民先至 GP(General Practitioner,即家庭醫師診所)註冊,除了牙醫以外的身體或心理上的疑難雜症都先至 GP 掛號,再由 GP 醫師判斷是否需要轉診至專門醫院,還是開立處方籤至藥局買藥,因此基本上進醫院的機率相當低。然而,我在 4 年半的倫敦生活中,卻曾進過兩次醫院。

最近一次進醫院是前年遭「鋸指」的工傷意外,這種當然直接送醫院免走 GP 流程,但過程實在心寒。首先是自行搭乘計程車前往倫大醫院(UCLH),在急診室等待 2 個小時才見到醫師。由於我的情況是被咖啡磨豆機切掉指尖,只見他先是以英式幽默對著欲哭無淚、痛到暈眩的我做開場白:「妳知道咖啡機是拿來磨咖啡豆,不是拿來磨手指的嗎?」「那請你快點幫我看吧。」

本能的默默應付了他的幽默,沒想到他打開繃帶的那一瞬間,見到血肉模糊的指尖與湧下的鮮血,眼神再從地板上的血漬移回開放式傷口後,看向我並幽幽地說:「我沒辦法幫妳,因為這裡沒有外科醫師。」

什麼?大名鼎鼎的倫大醫院急診室裡居然沒有外科醫師!要不是手指早已痛到發麻,不然真想站起來翻桌。在同事的協助之下,我們接受了 X 光片斷定嚴重程度,再等了一個小時後,醫師判定指甲基底與關節都還在,不算太嚴重,於是為我預約了另一間專門醫院,也是這次疫情裡最先被點名擁有傳染科專門隔離病房的 Royal Free Hospital 的「隔日」門診時段。

圖/Unsplash

只是傷口實在太痛了,我哀求至少拿顆止痛藥渡過一晚吧,大概是再度出血的指尖染紅了繃帶,有位較年輕的急診醫師主動幫忙換紗布,還記得他再打開布包時眉頭皺起、面似哀悼,這回不只讓我現場獲得了止痛藥,還另開了預防破傷風的藥物讓我帶回家。

隔天上午來到指定醫院的外科門診就顯得專業許多,指傷意外大概在倫敦很常發生,現場候診居然至少有 3 位病人跟我一樣手指頭被包紮,忽然間覺得醫師或護士再對我講個英式幽默也無所謂了。總算輪到我後,才知道倫大醫院真的連基本的消毒也沒有,而對於我居然熬了一整夜才看醫師的行徑更表示不可思議,這回總算,再加打了麻醉藥後被清洗了傷口。醫護人員在清洗的過程中,不清楚是為了證明是我不會痛,還是真的在深度清理,用盡各種角度邊揉搓邊安慰我「看吧,不會痛吧」,看醫師真的心臟也要很大顆啊。

生病了先別急著往醫院跑,英國人的「自救守則」

另外一次進醫院,是因為半夜突然嘔吐不止,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想說這個夠嚴重了吧?便以 walk in 方式進入 GP。結果醫師以倒滑椅子的方式問我跑來 GP 做什麼?由於我真的吐到已經開始懷疑人生的境界,而哀求只想要有顆藥止吐,沒想到他也是對我說,就只是吃壞肚子而已,買瓶蘋果汁再餓一整天就會好,結果居然真的就這樣子好了。而農民曆告訴了我,因為我在前一天晚餐裡同時吃了海鮮和柑橘。

因為這樣的「驚」驗而細細觀察,英國人對於病痛比較傾向於直接處理勝於預防,對於患病他們自有一套說法: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幫忙擋掉大多數的病菌,要是感冒了也不必急著去 GP,配有藥劑師的藥局就有應付各式疼痛的成藥或保健品,取代臺灣習以為常的親臨門診、找醫師開藥的程序。即便不吃藥而採用自然療法,那麼來幾杯熱檸檬蜂蜜水與多休息也可以舒緩症狀。

在每間 GP 裡都可以看到生病或受傷時的自救方法,通常過了一周仍未好轉才需要去 GP。此外 GP 裡的宣導更有心理疾病諮詢,他們提倡生理會生病自然地心理也會生病,因此在英國每人每年可有一次免費額度的心理療程:先經由 15 分鐘心理諮詢後,來決定是否需要用到這個長達 6 個星期每週一次且不能中斷的療程。即便不需進到療程,那隨時再回來做 15 分鐘心理諮商也沒有問題。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配合防疫同時保持淡定

免費 NHS 的美意旨在將有限的醫療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只要還能移動就不需要找救護車、只要意識清楚或疼痛不超過 3 天也不用請到醫師,所以沒事多巡幾趟 Boots 熟悉藥品及保健食品的位置,遇到事情時就會知道東西放在哪裡、哪邊會有藥劑師。儘管和台灣習慣的醫療環境大不相同,但自成一套系統與邏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也是一樣的道理:專門的事交給專業人士,萬一真被傳染到冠狀病毒,會有專門的醫護治療,天羅地網的警戒系統也能即時找到可能被感染的人群作預防。

也因次,雖然看見巴士會議的新聞教人擔憂,但多數英國人面對疫情仍保持一貫的淡定,沒有過度的恐慌。或許是因為英國現在面臨連兩週末的狂風暴雨,又有後脫歐議題,還有華為 5G 網路問題等大大小小的天災人禍,冠狀病毒僅是其中一項新聞。英國人相信,只要配合 NHS 的防疫工作,便無需太過擔心。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和流感當前,為什麼荷蘭人就是不愛戴口罩?
●歷史告訴我們:極權國家遇難時,比起濫投物資,請用「真相」幫助它

※本文由換日線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加入換日線LINE好友,每日接收全球議題包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