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腹瀉、腹痛是大腸激躁症或大腸癌?醫師:7大危險徵兆先check!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2019年12月11日17:50 • 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腹瀉、腹痛是大腸激躁症或大腸癌?醫師:7大危險徵兆先check!
腹瀉、腹痛是大腸激躁症或大腸癌?醫師:7大危險徵兆先check!

年底應酬跑趴,聚餐一攤接一攤,卻是大腸激躁症的高峰期!有此困擾的人,經常腹瀉,有時還會偶爾腹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不過,有的人卻擔心,令人束手無策的大腸激躁症,會不會也是大腸癌的警訊呢?兩者症狀有何差異呢?有大腸激躁症的人,飲食應該怎麼吃,才不會加重症狀?來聽聽看醫師怎麼說。

大腸激躁症典型症狀:腹瀉及腹痛,診斷先排除發炎性腸道疾病

一般傳統認為,腸激躁症的原因與腸胃道蠕動、臟器過度敏感有關,但是,許多研究也發現,身體發炎反應、細菌的過度生長、食物敏感性和基因遺傳,以及心理因素等,可能對大腸激躁症產生影響。

大腸激躁症(簡稱IBS)並非單一特定疾病的名稱,而是以慢性反覆發作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為主的胃腸道功能障礙。台灣的盛行率約17.5%至22.1%之間。大腸激躁症典型的症狀即腹瀉及腹痛,但是,這些症狀也常與其他腸道疾病混淆,所以診斷要先排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可能,包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一旦排除後,才能對症治療。

診斷大腸激躁症:羅馬IV標準+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

有關診斷大腸激躁症,最常使用的是「羅馬IV標準」(Rome IV criteria),條件包括:過去3個月有反覆性腹痛,平均每周至少發作1次。且疼痛型態伴隨以下至少2點:

1.腹痛或腹部不適,且排便後症狀可以改善。

2.排便次數改變。

3.大便形態的改變。

至於,目前大便型態的判定,常用的方法為「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 (Bristol stool form scale,簡稱BSFS)。此外,大腸激躁症可以再依據「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細分為以下4種亞型:

1.便祕型:排便型態改變,且通常是以便祕為主 (BSFS Type 1 & 2)。

2.腹瀉型:排便型態改變,且通常是以腹瀉為主(BSFS type 6 & 7)。

3.混和型:症狀同時包含便秘和腹瀉,兩者各占約25%以上的比例)。

4.未分類型:無法分類到以上3種類型者。

【7大危險徵兆】:

由於大腸激躁症是功能性疾病,因此其診斷必須要先排除藥物引起的症狀或器質性疾病。建議症狀發作初期務必尋求醫師協助,以確立診斷。若有以下「7大危險徵兆」,則更可能為器質性疾病,而非腸躁症。

1.發作年紀超過50歲。

2.糞便帶有血絲、鮮血或是血塊。

3.半夜睡夢中突然腹痛或腹瀉。

4.疼痛嚴重度有逐漸加重或變頻繁。

5.伴隨體重減輕。

6.伴隨有貧血,發炎指數上升,或糞便發炎指數上升等。

7.家族史有發炎性腸癌,或是腸胃道癌症。

大腸激躁症會是大腸癌的警訊嗎?小心血便、體重減輕、胃口變差等訊號

大腸激躁症會不會也是大腸癌的警訊呢?基本上這兩種疾病的致病機轉不一樣,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肝膽腸胃科趙珂漢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僅有輕微腹痛、腹脹等現象。隨著疾病進展可能會產生腹瀉、排便習慣明顯改變、體重減輕、貧血等現象。嚴重者甚至進展到腸阻塞,需要緊急手術處理。儘管,大腸激躁症本身不會變成大腸癌,可以透過用藥及生活作息調整緩解症狀,但是,仍然必須注意是否出現血便、體重減輕、胃口變差等危險訊號。

由於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晚期發現預後差。建議民眾配合國民健康署的大腸癌篩檢計畫,只要年滿50-74歲的民眾,每2年提供1次免費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此外,高風險族群例如:有腸道瘜肉者、發炎性腸炎者,或有大腸癌家族病史者,建議至腸胃專科醫師門診詢問篩檢計畫。此外,若已經合併上述「7大危險徵兆」者,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直接做大腸鏡診斷評估。

預防腸躁症發作:減少食用「FODMAP飲食」,可有效改善症狀

趙珂漢醫師表示,腸躁症的發病機轉目前認為是多重因素引起,諸如飲食作息不正常、生理、心理因素、生活壓力等。預防腸躁症發作,平時飲食方面建議以均衡飲食,以及適量的高纖蔬果為主。若以便祕為主的腸躁症患者,則建議多攝取高纖蔬果及足夠的水份。另外,根據國外研究指出,若能減少食用「FODMAP飲食」,能有效改善約7成病人的症狀。

【FODMAP飲食】:

FODMAP英文全名為Fermentable Oligosaccharides Disaccharides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翻譯成中文是「可發酵性的寡糖、雙糖、單糖以及多元醇」。主要包含以下幾類食物:

寡糖類:如小麥、裸麥、大麥、韭蔥、紅蔥頭、蔥白、大蒜、豆類等。

雙糖類:如牛奶、奶粉、優酪乳、卡士達、冰淇淋等乳製品。

單糖類:如蜂蜜、芒果、西瓜、蘋果、梨子、無花果、玉米糖漿等。

多元醇類:如蘋果、梨、油桃、李子、白花椰菜等。

但是,因為這些食物種類繁多,若完全避免食用,可能引起營養不良,故建議至醫院與醫師及營養師討論後,再行決定後續飲食計畫。另外,有腸躁症的人,太辣、太油的食物或濃茶、咖啡、酒等食物也須避免。

運動可改善腸躁症的症狀,適合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活動

除了飲食要注意,大腸激躁症患者可以靠運動改善嗎?趙珂漢醫師提醒腸躁症患者,除了心情要保持輕鬆、飲食均衡、作息正常等,也可藉由增加運動的頻率來改善腸躁症的症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18-64歲的成年人,每週至少完成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諸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或每週累計至少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跑、爬山、重量訓練等。根據國外研究指出,增加運動的患者,可比維持原運動量的患者增加20%腸躁症症狀緩解率。

加入華人健康網LINE@好友,健康資訊不漏接!

延伸閱讀: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