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更新您的瀏覽器

您使用的瀏覽器版本較舊,已不再受支援。建議您更新瀏覽器版本,以獲得最佳使用體驗。

健康

腳底長了超級痛的水泡 不是刺破就沒事!

Heho健康

更新於 2019年01月21日08:25 • 發布於 2019年01月21日04:15 • 盧映慈

小楷趁著天氣好上山健走,沒想到走了5、6公里回家後,發現腳趾有點痛,一看竟然長出了很多水泡,只要走路就會痛,讓他考慮是不是要拿根針把水泡都刺破。

腳長水泡的原因

在手腳長水泡,大家第一個可能先想到香港腳,不過長水泡的原因很多,除了常見的香港腳、黴菌、汗皰疹之外,還有一個是「摩擦過多」造成的。

看起來平滑的皮膚其實底下像是千層派一樣是一層一層的,當千層派受到兩邊摩擦擠壓,層與層之間就會出現空隙,表皮層跟真皮層分開,導致輕微發炎、組織液滲入進去,在表皮上看起來就會是一顆水泡的樣子,而且碰到也會有紅腫痛的反應。

而被撐起來的表皮,看起來還跟底下完好無缺的連接著,事實上因為表皮層跟真皮層分開,導致皮膚失去養分,所以上層的表皮已經是死掉的皮膚;等待身體長出新的表皮、用來保護真皮的組織液就會由身體吸收回去,這時壞死的表皮就會慢慢自然脫落。

當皮膚已經在受摩擦的時候,潮濕會增加皮膚的摩擦力,高溫則會滋養黴菌,讓皮膚更脆弱,所以綁在鞋裡的腳如果已經長了水泡,一定要先拿出來透透氣、風乾一下,避免發炎更嚴重。

怎麼治療水泡?

如果是一般的小水泡,其實大約一星期身體就會自行吸收組織液、水泡也就消失了,所以沒有必要自行戳破,因為戳破時,真皮層失去組織液的保護,很有可能讓皮膚感染、甚至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如果看到水泡裡混雜了血,表示連真皮層都破損,這時千萬不能刺破水泡,感染的機會非常高。

至於大小範圍超過一片小指甲的大水泡,多半已經發炎一段時間,光用肉眼看也不清楚底下的狀況,所以也不建議自己戳破,可以到皮膚科看診,由醫師用抽針吸取組織液,幫助傷口快速癒合,同時也避免戳破香港腳等黴菌的水泡,造成感染的可能。

一般來說,常見長摩擦性水泡的地方,有大拇趾、小腳趾的外側、腳趾背面、腳跟等容易接觸到鞋子,也是腳在跑步、走路時,會施力較多的地方,摩擦力度也比較大;而常用手做事的人,比如裁縫師、設計師,在指腹、指尖、手關節的地方,也有可能產生水泡。

所以平常保養的方式,建議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鞋子、最好可以穿五趾襪來讓腳趾有足夠的舒展空間,而且運動或是走路時如果感到腳不舒服、有流汗或是進水,一定要記得停下來休息、更換鞋襪;每天也可以花一點時間,為自己容易摩擦的地方塗凡士林或是油膏,再貼上透氣膠帶,避免水泡反覆發作。

延伸閱讀

腳上長水泡不一定是香港腳 還有可能是超難根治的汗皰疹

汗皰疹沒有長水泡,就等於好了嗎?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

0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
reaction icon 0